小说评论 草根红学杂俎   》 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11)      邓遂夫 Deng Suifu

  可是到底书中要谈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作者在这里仍未点破;读者至此也还看不出来。然而据此却可以肯定:作者要谈的,绝不仅仅是爱情,或者说主要不是爱情。因为作者已经一再申明了,他所念念不忘的,并非一个两个女子,而是“当日所有之女子”,怎么可能对她们都产生爱情呢?书中的实际描写也证明了这一点:作者以他自己为模特儿所塑造的贾宝玉这一典型人物,与书中着力描写并列入“十二钗”各册的绝大多数女子之间,并无爱情关系,就连贾宝玉热情赞美、深切悼念的婢女晴雯,也与他不存在爱情关系。书中真正
  表现与贾宝玉有着生死不渝的爱情关系的女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林黛玉。
  那么,作者在书中有没有直接点破谈的什么样的情——实际上正是点破《红楼梦》主题——的话呢?有。这就在第五回所写的《红楼梦曲》十二支里面。
  关于这套曲子在全书结构中的重要性,过去研究者们似乎也有点估计不足。许多人都说,第四回的“护官符”是《红楼梦》的总纲,起到了概括全书情节线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而笔者却认为,如果真要为全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找出一个总纲式的描写的话,惟有《红楼梦曲》足以当此大任。这便牵涉到如何客观认识此书的内容、题材、情节、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我们留待后文去谈。此处仍从作者的主观愿望上,去考察《红楼梦曲》的重要性。
  甲戌本楔子中有一段关于书名变更情况的叙述:“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过去鲁迅先生曾认为,《红楼梦》这样描写,是“多立异名,摇曳见态”,即将其看作一种纯粹的艺术手法。其实,这些各不相同的名称,显然都是它的历次稿本曾经采用或考虑采用的真实书名的罗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后,他自己所题的书名竟是《金陵十二钗》。如果仔细玩味,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所有那些书名之中(包括后世通用的《红楼梦》),恐怕仍以曹雪芹所选择的这个书名,与作品实际描写出来的内容最为吻合。
  联系这一情况,我们就不难看出:曹雪芹在作品的主要情节正式展开之前,精心安排这样一套概述“十二钗”命运和结局的《红楼梦曲》,正是为了提纲挈领地概括全书的内容、结构和主题。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不仅可以将此曲看作全书的总纲,还可以将它看作全书的一首“主题歌”。
  试看《红楼梦曲·引子》。劈头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便以设问句式点出了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表明他是这部“谈情”之书具有“开辟鸿蒙”意义的一个“情种”。这就是说,书中所有那些不能为常人所理解的奇特情怀,都是由此人身上生发出来的。“奈何天,伤怀日,试遣愚衷”,则表明作者(亦双关书中的宝玉)是在其“大无可如何之日”,因不能排遣自己忧伤的情怀,才作此书表达其不同流俗的“痴愚”的隐衷。什么隐衷呢?——“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请注意!“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在表面上固然是指《红楼梦曲》的中心思想;但显而易见,作者的本意,正是为了点破《红楼梦》全书的主题。“悲金悼玉”——这一高度凝练的语句,既表明了“谈情”的对象:金、玉,又表明了所谈之“情”的性质:悲悼。
  至此,也许有人会大吃一惊:这岂不是俞平伯先生的“钗黛合一论”又跑出来了吗?不对。“钗黛合一论”又称“二美合一论”,它主要是从形式主义地曲解“黛钗合为一图,合咏为一诗”出发,错误地断定作者之写钗黛,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写“他底意中人”;认为将二者合起来,便是作者理想中的所谓“兼美”⑤。这种分析,不仅取消了钗黛这两个典型人物所体现的本质差别,也抹去了从形象中自然流露的、以及从“十二钗图册”和《红楼梦曲》中所表明的作者的倾向性。
  那么,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主题而加以高度概括的“悲金悼玉”,又当作何解释呢?
  对此,俞平伯先生也作过分析:“是曲既为十二钗而作,则金是钗玉是黛是很无可疑的。悲悼犹我们所说惋惜,既曰惋惜,当然与痛骂有些不同吧。”他对“悲悼”的解释,应该说大体不差;对“金玉”,却显然作了狭义的理解,而且其说法本身便“很有可疑”。人们完全可以借用他的话提出反问:“是曲既为十二钗而作,则其‘引子’中用以概括全曲的‘悲金悼玉’,焉能仅限于金是钗玉是黛乎?”过去李希凡、蓝翎先生在批评俞平伯这一理解上的狭义性时,作了另一种解释:“作者所要悲悼的是全体年轻一代的悲惨结局,而最主要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因此,金玉之原非只指钗黛,则甚明显。”⑥这样解释自然进了一步。尤其是明确指出“金玉之原非只指钗黛”,这一点极有见地。然而,他们的解释仍有两点不能自圆其说。第一,《红楼梦曲·引子》分明是指那位“开辟鸿蒙”的“情种”——宝玉或“宝玉之化身”作者——在“悲金悼玉”,怎会又把他这“情种”本人,也当作“最主要的”悲悼对象了呢?第二,为了推出“全体年轻一代”中的男性代表,便在“悲金”之处硬塞进一个贾宝玉,却偏偏排开了这个“金”字理应体现的另一种意义的代表人物薛宝钗,恐怕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1)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2)
曹雪芹赋 并序如椽巨笔耀千秋
曹雪芹续妻考(1)曹雪芹续妻考(2)
曹雪芹续妻考(3)曹雪芹续妻考(4)
曹雪芹续妻考(5)曹雪芹续妻考(6)
曹雪芹续妻考(7)曹雪芹续妻考(8)
曹雪芹续妻考(9)曹雪芹续妻考(10)
曹雪芹续妻考(11)曹雪芹续妻考补遗(1)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2)曹雪芹续妻考补遗(3)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4)曹雪芹续妻考补遗(5)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6)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1)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2)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