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媒体人许知远的青春自述: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从代沟到世纪沟(1)      许知远 Xu Zhiyuan

  人是如此迷恋于为历史下定义。
  ——席勒
  1656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做成了第一架摆钟。惠更斯可能无法预见,他的发明将给人类历史带来怎样深刻的变化。这个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每个领域的发明,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将我们引诱人了一个由时间构筑边界的封闭环境之中。而发生于18世纪后半叶的启蒙运动,则为我们打开了眼界,观察到世界的庞杂。在这种庞杂面前,精确的时间表现出其无比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必须依靠它安排我们日趋复杂与快速的生活。现代历史学家很愿意承认,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进入现代历史的人口。从它开始,技术与经济的进步成为历史的主线,而且这条线索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并且它呈加速度。有了惠更斯的发明与启蒙运动带来的历史影响,我们便很容易地进入“代沟”与“世纪沟”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是人类在面对无法全面理解与掌握的世界时,我们渴望用强制手段来人为地划分历史。把自己归人这个世代或者那个世纪,这样我们的目光就可以相对集中。
  第一次出现明确的“世纪沟”的概念,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一种强烈的忧郁与不信任感是当时欧洲的普遍情绪。在这种情绪背后,是人们对于新技术理性的反动,他们模模糊糊地预感到,新的世纪所推动的技术进步,将让人性无处安身。不管是尼采的呐喊、王尔德的唯美追求;柏格森对于非理性哲学的推崇,还是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探索,都是对于这条横于两个世纪间的沟道的诠释。
  也几乎于此时开始,时间的观念已经开始有力地影响到我们的意识。时间不再是一个中立的事物,它不仅是记录我们的生活,它也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本能地将100年划分成一个世纪时,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两个世纪间有着特别的区分。就像那位死于1900年的著名浪子奥斯卡·王尔德在面对新世纪叫喊的“世界完蛋了”。这句话在一个世纪后,被《新闻周刊》用来形容千年虫对我们的危害。就是说,我们总是面临相同的对未来的恐惧。
  至于“代沟”,它显然产生于20世纪。尽管,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总可以看到,青年一代对于上一代的不理解至背叛。我们可以同样把这个萌芽,视作法国革命的产物。因为,在这场流血的激情事变中,以及接踵而来的对于新世界的探险中,支配了人类漫长历史的经验开始贬值了。新事物出现得越来越快,而老年人的抱守过去的陈旧,开始成为新事物成熟的阻碍。于是,我们会看到拜伦、雪莱对于议院的激烈抨击,也看到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的激烈冲突……但是,代的概念在19世纪依然模糊。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有着共同的成长背景与经验世界的一代人的概念。因为,大众媒体与新的通信工具还没有出现,空间距离就足以使相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属性。
  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代的概念才开始真正突显出来。20年代,大众文化开始成为世界的主流,流行杂志、电影工业与电话与电报的勃兴为新一代的成长构筑了类似的精神世界。而一次大战的广阔影响,则让一代青年陷入了绝望。于是,那位叫格鲁特·斯泰因的女士指着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啊。”而本雅明则把这一代青年称作“经验贫乏”的一代。历史的变迁与技术进步第一次赋予了一个群体“代”的概念。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已经席卷世界,技术发展将世界改造一新。经验在这个时代愈发贬值。而婴儿潮对此推波助澜,终于将“代沟”概念第一次锐利地呈现出来。因为对于60年代的青年与成人之间,的确已经横亘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双方面对面的观望至谩骂,无法理解对方。
  而到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两个概念时,历史已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变。在最近的一期《外交季刊》中,弗兰西斯·福山再次强调了他轰动一时的概念——历史的终结。因为,在面对全球化、信息革命这样的趋势时,我们习惯的一切历史、政治形态必然走向终结。不管这种论调是否过于夸张,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新技术革命,正在让“代沟”的概念失去意义,因为高速变化与多元的文化,粉碎了一代人可能产生的共同经验世界,而大众文化不可抑制地更新换代,则几乎让每一年,都迅速成为历史而遗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海南出版社
目录自序:46年之后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 一(1)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 一(2)
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 二一条人文主义狗(1)一条人文主义狗(2)没有颜色的青春(1)
没有颜色的青春(2)荒原上的我们(1)荒原上的我们(2)男人快乐原则(1)
男人快乐原则(2)生于70年代(1)生于70年代(2)优雅的爱情到哪里去了(1)
优雅的爱情到哪里去了(2)暧昧的怀旧砸烂背后的眼睛古登堡、互联网与资讯焦虑(1)
古登堡、互联网与资讯焦虑(2)窥探者的狂欢节(1)窥探者的狂欢节(2)镜 子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