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宋史   》 捲三百八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脫脫 Tuo Tuo

  周執羔王希呂陳良祐李浩陳橐鬍沂唐文若李燾
  周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士,廷試,徽宗擢為第二。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學博士。
  建炎初,乘輿南渡,自京師奔詣揚州,不及,遂從隆祐太後於江西,還覲會稽。尋以繼母劉疾,乞歸就養,調撫州宜黃縣丞。時四境俶擾,潰卒相挻為變,令大恐,不知所為,執羔諭以禍福,皆斂手聽命。既又訹其黨,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
  紹興五年,改秩,通判湖州。丁母憂,服闋,通判平江府。召為將作監丞。明年春,遷太常丞。會始議建明堂,大樂久廢不修,詔奉常習肄之,訪輯舊聞,庀閱工器,製作始備。纍遷右司員外郎。
  八月,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往歲奉使官得自闢其屬,賞典既厚,願行者多納金以請,執羔始拒絶之。使還,兼權吏部侍郎。請賜新進士聞喜宴於禮部,從之。軍興廢此禮,至是乃復。同知貢舉。舊例,進士試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又四試禮部下,始特奏名推恩。秦檜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論喧嘩,為減三年以悅衆。執羔言祖宗法不可亂,繇此忤檜,御史劾罷之。
  又六年,起知眉州,徙閬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夔部地接蠻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帥請遣兵緻討,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三十年,知饒州,尋除敷文閣待製。
  乾道初,守婺州,召還,提舉佑神觀兼侍講。首進二說,以為王道在正心誠意,立國在節用愛人。二年四月,復為禮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難知,執羔曰:"今一介幹進,亦蒙賜召,口舌相高,殆成風俗,豈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經筵,自言"學《易》知數,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惻然。即拜本部尚書,升侍讀,固辭,不許。
  方士劉孝榮言《統元歷》差,命執羔釐正之。執羔用劉義叟法,推日月交食,考五緯贏縮,以紀氣朔寒溫之候,撰《歷議》、《歷書》、《五星測驗》各一捲上之。
  上嘗問豐財之術,執羔以為:"蠹民之本,莫甚於兵。古者興師十萬,日費千金。今尺籍之數,十倍於此,罷癃老弱者幾半,不汰之其弊益深。"論:"和糴本以給軍興,豫兇災。蓋國傢一切之政,不得已而為之。若邊境無事,妨於民食而務為聚斂,可乎?舊糴有常數,比年每郡增至一二十萬石。今諸路枯旱之餘,蟲螟大起,無以供常稅,況數外取之乎?宜視一路一郡一縣豐兇之數,輕重行之,災甚者蠲之可也。"上矍然曰:"災異如此,乃無一人為朕言者!"即詔從之。
  充安恭皇后菆宮按行使,日與閹人接,卒事未嘗交一談,閹亦服其長者,不怨也。拜疏求去,上謂輔臣曰:"朕惜其老成,宜以經筵留之。"除寶文閣學士,提舉佑神觀。上曰:"遂除竜圖可也。"經筵二年,每勸上以辨忠邪、納諫爭,上深知其忠。
  明年三月,告老,上諭曰:"祖宗時,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命卻其章。閏月,復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詔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公卿祖帳都門外,搢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饑盜起,執羔陛辭以為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手不釋捲,尤通於《易》。
  王希呂字仲行,宿州人。渡江後自北歸南,既仕,寓居嘉興府。乾道五年,登進士科。孝宗奬用西北之士,六年,召試,授秘書省正字。除右正言。時張說以攀援戚屬擢用,再除簽書樞密院事,希呂與侍御史李衡交章劾之。上疑其合黨邀名,責遠小監當,既而悔之,改授宮觀。方說之見用,氣勢顯赫,後省不書黃,學士院不草詔,皆相繼斥逐,而希呂復以身任怨,去國之日,屏徒禦,躡履以行,恬不為悔。由是直聲聞於遠邇,雖以此黜,亦以此見知。出知廬州。
  淳熙二年,除吏部員外郎,尋除起居郎兼中書捨人。淮右擇帥,上以希呂已試有功,令知廬州兼安撫使。修葺城守,安集流散,兵民賴之。加直寶文閣、江西轉運副使。
  五年,召為起居郎,除中書捨人、給事中,轉兵部尚書,改吏部尚書,求去,乃除端明殿學士、知紹興府。尋以言者落職,處之晏如。
  治郡百廢俱興,尤敬禮文學端方之士。天性剛勁,遇利害無回護意,惟是之從。嘗論近習用事,語極切至,上變色欲起,希呂換禦衣曰:"非但臣能言之,侍從、臺諫皆有文字來矣。"佐漕江西,嘗作《拳石記》以示僚屬,一幕官舉筆塗數字,舉坐駭愕,希呂覽之,喜其不阿,薦之。
  居官廉潔,至無屋可廬,由紹興歸,有終焉之意,然猶寓僧寺。上聞之,賜錢造第。後以疾卒於傢。
  陳良祐,字天與,婺州金華人。年十九,預鄉薦,間歲入太學。紹興二十四年,擢進士第。調興國軍司戶,未上,有薦於朝者,召除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中丞汪澈薦除監察御史,纍遷軍器監兼鄧王府直講。隆興元年,出為福建路轉運副使。丁父憂,服闋,乾道三年,除起居捨人兼權中書捨人,遷起居郎。尋除左司諫。
  首言會子之弊,願捐內帑以紓細民之急。上曰:"朕積財何用,能散可也。"慨然發內府白金數萬兩收換會子,收銅版勿造,軍民翕然。未幾,戶部得請,改造五百萬。又奏:"陛下號令在前,不能持半歲久,以此令民,誰能信之?豈有不印交子五百萬,遂不可為國乎?"既而又欲造會子二千萬,屢爭之不得,遂請以五百萬換舊會,俟通行漸收之,常使不越千萬之數。
  上銳意圖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願賜省覽,擇善而從,知非而戒,使臣為良臣,勿為忠臣。"上曰:"卿亦當以魏徵自勉。"
  又言:"陛下躬行節儉,弗殖貨利。或者托肺腑之親,為市井之行,以公侯之貴,牟商賈之利。占田疇,擅山澤,甚者發舶舟,招蕃賈,貿易寶貨,麋費金錢。或假德壽,或托椒房,犯法冒禁,專利無厭,非所以維持紀綱,保全戚畹。願嚴戒敕,苟能改過,富貴可保,如其不悛,以義斷恩。"
  時左相丁外艱,詔起復,良祐言:"起復非正禮,今無疆場之事,宜使之終喪。"遂寢。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同知貢舉,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遷吏部侍郎。尋除尚書。
  時議遣泛使請地,良祐奏:"陛下恢復之志未嘗忘懷,然詞莫貴於僉同,不可不察;博訪歸於獨斷,不可不審。固有以用衆而興,亦有以用衆而亡;固有以獨斷而成,亦有以獨斷而敗。今遣使乃啓釁之端,萬一敵騎犯邊,則民力睏於供輸,州郡疲於調發,兵拏禍結,未有息期。將帥庸鄙,類乏遠謀,對君父則言效死,臨戰陣則各求生。有如符離之役,不戰自潰,瓜洲之遇,望敵驚奔,孰可仗者?此臣所以未敢保其萬全。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歲嘗歸版圖,不旋踵而又失,如其不許,徒費往來,若其許我,必邀重幣。經理未定,根本內虛,又將隨而取之矣。嚮之四郡得之亦勤,尚不能有,今又無故而求侵地,陛下度可以虛聲下之乎?況止求陵寢,地在其中,曩亦議此,觀其答書,幾於相戲。凡此二端,皆是求釁。必須遣使,則祈請欽宗梓宮,猶為有辭。內視不足,何暇事外?邇者未懷,豈能綏遠?"
  奏入,忤旨,貶瑞州居住,尋移信州。九年,許令自便。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尋除敷文閣待製、知建寧府,卒。
  李浩,字德遠,其先居建昌,遷臨川。浩早有文稱。紹興十二年,擢進士第。時秦熺挾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見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調饒州司戶參軍、襄陽府觀察推官,連丁內外艱,繼調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尋兼光祿寺丞。
  輪對,首陳《無逸》之戒,且言:"宿衛大將楊存中恩寵特異,待之過,非其福。"上悟,旋令就第。自秦檜用事,塞言路,及上總攬權綱,激厲忠讜,此習尚存,朝士多務慎默。至是命百官轉對,浩與王十朋、馮方、查籥、鬍憲始相繼言事,聞者興起。
  浩不安於朝,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以歸。孝宗即位,以太常丞召。時張瀎督師江、淮,宰相多抑之,浩引仁宗用韓琦、范仲淹詔章得象故事,乞戒諭令同心協濟。兼權吏部郎官。浩雅為湯思退所厚,御史尹穡欲引之以共擠瀎,因薦浩。及對,乃明示不同之意,二人皆不樂。逾年,始除員外郎兼皇子恭王府直講。
  在王府多所裨益,且因事以及時政,書之於册,幸上或見之,王亦素所愛重。他日外補,纍年以歸,王喜曰:"李直講來矣。"未幾,宰相召為郎者四人,將進用之,尤屬意浩。浩嘿然無一辭,同捨皆遷,浩獨如故。
  逾年,浙河水災,詔郎官、館職以上條時政闕失,浩謂上憂勞如此,今何可不言,即奏疏指論近臣,並及宰執惟奉行,臺諫多迎合,百執事顧忌畏縮。反覆數千言,傾倒罄竭,見者悚慄。上不以為忤,執事者深忌之。
  乞外,得臺州。州有揀中禁軍五百人,訓練官貪殘失衆心,不逞者因謀作亂,忽露刃於庭,浩謂之曰:"汝等欲為亂乎?請先殺我。"衆駭曰:"不敢。"乃徐推其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無事。除直秘閣。並海有宿寇,久不獲,浩募其徒,自縛贖罪,即得其魁。
  裏豪民鄭憲以貲給事權貴人門,囊橐為姦,事覺,械係之,死獄中,盡籍其傢,徙其妻孥。權貴人教其傢訟冤,且誣浩以買妾事,言者用是擠之。疏方上,權參政劉珙越次奏曰:"李浩為郡,獲罪豪民,為其所誣,臣考其本末甚白。"上顧曰:"守臣不畏強禦,豈易得邪?"且門章安在,珙袖出之,遂留中不下。大理觀望,猶欲還其所沒貲,上批其後曰:"臺州所斷至甚允當,鄭憲傢資,永不給還,流徙如故。"浩始得安。
  明年,除司農少卿。時朝廷和糴米八萬,董其事者賤糴濕惡,隱剋官錢,戶部不敢詰。浩白發其姦,下有司窮竟。戶部欲就支稽見數,大理附會之,浩爭曰:"非但惠姦,且虧軍食。"上是其言。會大理奏結他獄,上顧輔臣曰:"棘寺官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已而卿缺,又曰:"無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時上英明,有大有為之志,廷臣不能奉行,誕慢苟且,依違避事。浩前在司農,嘗因面對,陳經理兩淮之策,至是為金使接伴還,奏曰:"臣親見兩淮可耕之田,盡為廢地,心嘗痛之。條畫營屯,以為恢復根本。"又言:"比日措置邊事甚張皇,願戒將吏嚴備禦,無規微利近功。日與大臣修治具,結人心,持重安靜,以俟敵釁。"上悉嘉納。
  宰相議遣泛使,浩與辨其不可,至以官職訹之,浩怒,以語觸之,且力求外。以直寶文閣知靜江府兼廣西安撫。有尚書郎入對,論及擇帥事,上曰:"如廣西,朕已得李浩矣。"又諭大臣曰:"李浩營田議甚可行。"大臣莫有應者。
  浩至郡,舊有靈渠通漕運及灌溉,歲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賴其利。邕管所隸安平州,其酋恃險,謀聚兵為邊患,浩遣單使諭以禍福,且許其引赦自新,即日叩頭謝過,焚徹水柵,聽太府約束。
  治廣二年,召還,入對,論俗不美者八,其言曰:"陛下所求者規諫,而臣下專務迎合,所貴者執守,而臣下專務順從;所惜者名器,而僥幸之路未塞;所重者廉恥,而趣附之門尚開;儒術可行,而有險詖之徒;下情當盡,而有壅蔽之患;期以氣節,而偷惰者得以苟容;責以實效,而誕慢者得以自售。"上問誕慢謂誰,浩具以實對。翌日,謂宰相曰:"李浩直諒。"遂除權吏部侍郎。時政府有怙寵竊權者,黨與非一,自浩之入,已相側目,且欲以甘言誘之,浩中立不倚,拒弗納。於是相與謀嗾諫議大夫姚憲論浩以強狠之資,挾姦諛之志,置之近列,變亂黑白。未及正謝而罷。
  乾道九年,提舉太平興國宮。明年夏,夔路闕帥,命浩以秘閣修撰寵其行。夔有羈縻州曰思州,世襲為守則田氏,與其猶子不協,將起兵相攻,浩草檄遣官為勸解,二人感悟,歃血盟,盡釋前憾,邊得以寧。逾年,以疾請祠,提舉玉隆萬壽宮,命未至,以淳熙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一。諸司奏浩盡瘁其職以死,詔特贈集英殿修撰。
  浩天資質直,涵養渾厚,不以利害動其心。少力學為文辭,及壯益瀋潛理義。立朝慨然以時事為己任,忠憤激烈,言切時弊,以此見忌於衆。平居未嘗假人以辭色,不知者以為傲,或譖於上前,上謂:"斯人無他,在朕前亦如此,非為傲者。"小人憚之,誘以祿利,正色不回,謀害之者無所不至,獨賴上察其衷,始終全之。為郡尤潔己,自海右歸,不載南海一物。平生奉養如布衣時,風裁素高,人不敢幹以私雲。
  陳橐,字德應,紹興余姚人。入太學有聲,登政和上捨第,教授寧州。以母老改臺州士曹,治獄平允。更攝天台、臨海、黃岩三邑,易越州新昌令,皆以愷悌稱。
  呂頤浩欲援為御史,約先一見,橐曰:"宰相用人,乃使之呈身耶?"謝不往。趙鼎、李光交薦其纔。紹興二年五月,召對,改秩。六月,除監察御史,論事不合。八月,詔以宰邑有治行,除江西運判。瑞昌令倚勢受賂,橐首劾罷之。期年,所按以十數,至有望風解印綬者。
  以母年高,乞歸養,詔橐善撫字,移知臺州。臺有五邑,嘗攝其三,民懷惠愛,越境歡迎,不數月稱治。母喪,邦人巷哭,相率走行在所者千餘人,請起橐。詔橐清謹不擾,治狀著聞,其敕所在州賜錢三十萬。橐力辭,上謂近臣曰:"陳橐有古循吏風。"終喪,以司勳郎中召。
  纍遷權刑部侍郎。時秦檜力主和議,橐疏謂:"金人多詐,和不可信。且二聖遠狩沙漠,百姓肝腦塗地,天下痛心疾首。今天意既回,兵勢漸集,宜乘時掃清,以雪國恥;否亦當按兵嚴備,審勢而動。捨此不為,乃遽講和,何以係中原之望。"
  既而金厚有所邀,議久不决,將再遣使,橐復言:"金每挾講和以售其姦謀。論者因其廢劉豫又還河南地,遂謂其有意於和,臣以為不然。且金之立豫,蓋欲自為捍蔽,使之南窺。豫每犯順,率皆敗北,金知不足恃,從而廢之,豈為我哉?河南之地欲付之他人,則必以豫為戒,故捐以歸我。往歲金書嘗謂歲帑多寡聽我所裁,曾未淹歲,反覆如此。且割地通和,則彼此各守封疆可也,而同州之橋,至今存焉。蓋金非可以義交而信結,恐其假和好之說,騁謬悠之辭,包藏禍心,變出不測。願深鑒前轍,亦嚴戰守之備,使人人激厲,常若寇至。苟彼通和,則吾之振飭武備不害為立國之常。如其不然,决意恢復之圖,勿循私麯之說,天意允協,人心響應,一舉以成大勳,則梓宮、太後可還,祖宗疆土可復矣。"檜憾之。橐因力請去。未幾,金果渝盟。
  除徽猷閣待製、知潁昌府。時河南新疆初復,無敢往者,橐即日就道。次壽春則潁已不守。改處州,又改廣州。兵興後,廣東盜賊無寧歲,十年九易牧守。橐盡革弊政,以恩先之。留鎮三年,民夷悅服。
  初,朝廷移韓京一軍屯循州,會郴寇駱科犯廣西,詔遣京討之。橐奏:"廣東纍年睏於寇賊,自京移屯,敵稍知畏。今悉軍赴廣西,則廣東危矣。"檜以橐為京地,坐稽留機事,降秩。屢上章告老,改婺州,請不已,遂致仕。又十二年,以疾卒於傢,年六十六。
  橐博學剛介,不事産業,先世田廬,悉推予兄弟。在廣積年,四方聘幣一不入私室。既謝事歸剡中,僑寓僧寺,日糴以食,處之泰然。王十朋為《風士賦》,論近世會稽人物,曰:"杜祁公之後有陳德應"雲。
  鬍沂,字周伯,紹興余姚人。父宗伋,號醇儒,能守所學,不逐時好。沂穎異,六歲誦《五經》皆畢,不忘一字。紹興五年進士甲科,陸沉州縣幾三十載,至二十八年,始入為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吏部員外郎。轉右司,以憂去,終喪還朝。孝宗受禪,除國子司業、鄧王府直講,尋擢殿中侍御史。
  有旨侍從、臺諫條具方今時務,沂言:"守禦之利,莫若令沿邊屯田。前歲淮民逃移,未復舊業,中原歸附,未知所處。俾之就耕,可贍給,省餉潰東作方興,且慮敵人乘時驚擾,宜聚兵險隘防守。"詔行其言。
  御史中丞辛次膺論殿帥成閔黷貨不恤士卒之罪,詔罷殿前司職事,與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祝
  沂又言:"將臣定十等之目,令其舉薦,施之擇將之頃則可,施之養士有素則未也。夫設武舉,立武學,試之以弓馬,又試之以韜略之文、兵機之策,蓋將有所用也。除高等一二名,餘皆吏部授以榷酤、徵商,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願詔大臣詳議,中舉者定品格,分差邊將下準備差遣,則人人思奮,應上之求矣。"從之。
  時竜大淵、曾覿以藩邸舊恩除知閣門事,張震、劉珙、周必大相繼繳回詞命。沂論其市權招士,請屏遠之,未聽,而諫官劉度坐抗論左遷。沂纍章,益懇切,曰:"大淵、覿不屏去,安知無柳宗元、劉禹錫輩撓節以從之者。"好進者嫉其言,共排之,沂亦以言不行請去,遂以直顯謨閣主管臺州崇道觀。
  乾道元年鼕,召為宗正少卿兼皇子慶王府贊讀,尋兼侍講,進中書捨人、給事中。進對,論命令當謹之於造命之初,上曰:"三代盛時如此。卿職在繳駁,事有當然,勿謂拂君相不言。"除吏部侍郎兼權尚書。
  沂奏:"七司法自紹興十三年纂修成書,歲且一紀,歷月閱時,不無牴牾。望令敕令所官討論章旨,此法可行不可行,此條當革不當革,將見行之法與當革之條輯為一書,頒之中外,庶可戢吏胥之姦。"詔行之。尋以目疾丐祠。
  六年,出為徽猷閣待製、知處州。復引疾奉祠,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八年,以待製除太子詹事,尋復拜給事中,進禮部尚書並兼領詹事,又改侍讀。上顧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資性恬退,無所依附,數請去。
  虞允文當國,希旨建策復中原,沂極論金無畔,而我諸將未見可任此事者,數梗其議。遂以竜圖閣學士仍提舉興國宮。
  淳熙元年卒,年六十八。方疾革,整容素冠不少惰,蓋其為學所得者如此。謚獻肅。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父庚在《文苑傳》。文若少英邁不群,為文豪劍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給事中勾濤薦自代,詔赴行在所,既至,而勾濤出,不得見。文若奏書闕下,略曰:"昔漢高慢士,四皓去之,而西鄙少廉恥之人;光武禮賢,嚴光友之,而東都多節義之士。陛下屈萬乘之尊,駐蹕東南,兩宮將歸,五路初復,正宜市朽骨,式怒蛙,以來豪傑,與之共治,寧遽惜此數刻之對耶?"書奏,翌日召對便殿,高宗大悅,特旨改合入官,通判洋州。洋西鄉縣産茶,亙陵𠔌八百餘裏,山窮險,賦不盡括。使者韓球將增賦以市寵,園戶避苛斂轉徙,饑饉相藉,文若力爭之,賦迄不增。
  再通判遂寧府。會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發庫錢募遊者,振活甚衆。又力請於朝,除田租二萬一千頃,免場務稅二十餘所,築長堤以捍水勢,自是無水患。
  秦檜死,上訪蜀士於魏良臣,以文若對。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為《文思箴》以獻,其略曰:"於赫我皇,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乃攸寧。爰整其旅,文王以興。載舞幹羽,舜仁用成。嚮戍弭兵,《春秋》所懲。蕭俯去兵,禍亂乃萌。師則多矣,軍則強矣。縱弛不繩,猶曰無人。兵非以殘,以兵休兵。"凡千五百餘言。自檜主和,朝論諱言兵,故文若以此風焉。
  遷起居郎。勸上收用西北人材以固根本,上深納之。將命以掌製,時有為宣和執政請恩,為司諫凌哲所彈,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詩》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為譏己,劾文若狂誕,出知邵州。上屢為近臣言唐文若無罪,可改近郡。
  知饒州,興學宮,減田租奇耗二萬石,又請歲糴常平義倉之儲什三與民平市,農末俱利,而粟不腐,遂以著令。餘幹嘗有劇盜,巡尉不能製,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閣,移知溫州。三十一年,召為宗正少卿。
  金人犯邊,文若求對,首建大臣節制江上之議。上諭大臣以文若與虞允文、杜莘老、馬驥纔皆可用,復除起居郎。時諸將北出,捷書日聞,上下有狃志,獨文若憂之,圖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諭文若以創業所歷艱苦及敵情反覆甚悉,文若對曰:"願陛下深察大勢,趨策之長而避其短,無循前代軌轍,則大善。"
  未幾,諸軍退守,金主自將,圍大將王權於歷陽,權遁,淮南盡沒。詔百官廷議,文若畫三策,一請上親徵,二乞遣大臣勞軍,三乞起張瀎。工部侍郎許尹是其言,衆遂列奏上之,不報。
  文若尋面對,上問曰:"今計安出,卿熟張瀎否?"文若曰:"瀎守道篤學,天下屬望,今四十年,天不死瀎嶺海,正為今日。"上矍然曰:"援瀎者多,非卿無以發此。"數日,遣楊存中護江上軍,緩親徵之期,起瀎知平江府,蓋上以瀎雖忠愨,喜功,將士多不附。文若復言瀎本以孤忠得衆,尋改瀎鎮建康府,將以為江、淮宣撫使,中沮之而止。
  乘輿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給事中,直學士院,同群司居守。駕還,遷中書捨人。上將內禪,前數日手詔追崇皇太子所生父,文若既書黃,因過周必大誦聖德,而疑名稱未安,歸白宰相,請更黃,堂吏不可,文若執不已,宰相以聞。詔改稱本生親,尋又改宗室子稱,其後詔稱皇兄。
  孝宗嗣位,張瀎以右府都督江、淮軍事,文若時以疾請外,除敷文閣待製,知漢州,尋改都督府參贊軍事。瀎使行邊按守備,多所罷行者。未還,除知鼎州,改江州。
  明年,瀎入相,都督府罷。其鼕,金復大入,官軍悉戍淮。文若謂上流當嚴兵備,以定民志,奏籍鄉丁五萬,訓練有法,人倚以固。解嚴,和糴大起,郡之數八萬,文若以民勞,堅請得減什三。旋請祠,章三上未報。
  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贈左通奉大夫。
  李燾,字仁甫,眉州丹棱人,唐宗室曹王之後也。父中登第,知仙井監。燾甫冠,憤金仇未報,著《反正議》十四篇,皆救時大務。紹興八年,擢進士第。調華陽簿,再調雅州推官。改秩,知雙流縣。仕族張氏子居喪而爭産,燾曰:"若忍墜先訓乎?盍歸思之。"三日復來,迄悔艾無訟。又有不白其母而鬻産者,燾置之理,豪強斂跡。於是以餘暇力學。
  燾恥讀王氏書,獨博極載籍,搜羅百氏,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仿司馬光《資治通鑒》例,斷自建隆,迄於靖康,為編年一書,名曰《長編》,浩大未畢,仍效光體為《百官公卿表》。史官以聞,詔給札來上。製置王剛中闢幹辦公事。
  知榮州。榮因溪為隍,夏秋率苦水潦,燾築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轉運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職者四人。縣多聚斂,燾括一路財賦額,通有無,酌三年中數,定為科約,上之朝,頒之州縣。
  乾道三年,召對,首舉藝祖治身、治傢、治官、治吏典故,以為恢復之法,乞增置諫官,許六察言事,請練兵,毋增兵,杜諸將私獻,核軍中虛籍。
  除兵部員外郎兼禮部郎中。會慶節上壽,在郊禮散齊內,議權作樂,燾言:"漢、唐祀天地,散齋四日,緻齋三日,建隆初郊亦然。自崇寧、大觀法《周禮》祭天地,故前十日受誓戒。今既合祭,宜復漢、唐及建隆舊製,庶幾兩得。"詔垂拱上壽止樂,正殿為北使權用。正除禮部郎中,言中興祭禮未備,請以《開寶通禮》、《嘉祐因革禮》、《政和新儀》令太常寺參校同異,修成祭法。
  四年,上《續通鑒長編》,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捲。時《乾道新歷》成,燾言:"歷不差不改,不驗不用。未差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其是。舊歷多差,不容不改,而新歷亦未有大驗,乞申飭歷官討論。"五年,遷秘書少監兼權起居捨人,尋兼實錄院檢討官。
  子垕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燾素謂唐三百年不愧此科者惟劉去華,心慕之,嘗以所著《通論》五十篇見蜀帥張燾,欲應詔,不偶而止。其友晁公溯以書勉之,燾答以當修此學,必不從此舉。既不剋躬試,於是命二子垕、塾習焉。至是,吏部尚書汪應辰薦垕文行可應詔,故有是命。
  左相陳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任恢復事,更張舊典。宰相以燾數言事,不樂,燾遂請去。除直顯謨閣、湖北轉運副使,陛辭,以欲速變古為戒。
  又奏:"《禹貢》九州,荊田第八,賦乃在三,人功既修,遂超五等。今田多荒蕪,賦虧十八。"上命之條畫。既至,奏:"京湖之民結茅而廬,築土而坊,傭牛而犁,糴種而殖,𠔌苗未立,睥睨已多,有橫加科斂者。今宜寬侵冒之禁,依乾德詔書止輸舊稅,廣收募之術,如鹹平、元豐故事,勸課有勞者推恩。"詔從之。總餉呂遊問入奏燾攝其事。
  歲饑,發鄂州大軍倉振之,僚屬爭執不可,燾曰:"吾自任,不以纍諸君。"尋如數償之。遊問返,果劾燾專,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寶文閣,帥潼川兼知瀘州,首葺石門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馬司市敘州羈縻馬毋溢額,戒官民毋於夷、漢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鎖水於開邊舊池,皆報可。
  淳熙改元,被召,適城中火,上章自劾。提刑何熙志奏焚數不實,且言《長編》記魏王食肥彘,語涉誣謗,上曰:"憲臣按奏火數失實,職也,何預國史?"命成都提刑李蘩究火事,詔熙志貶二秩罷,燾止貶一秩。
  燾及都門,乞祠,除江西運副,且許臨遣。或勸以方被讒,無及時事,燾曰:"聖主全度如此,竭忠所以為報。"遂奏:"日食、地震皆陰盛,主敵國小人,不可不慮。"且申"無變古、無欲速"兩言,又上《快箴》,引太祖罷朝悔乘快决事以諫,上曰:"朕當揭之座右。"進秘閣修撰、權同修國史、權實錄院同修撰。
  燾為左史時,嘗乞復行明堂禮,謂"南郊、明堂初無隆殺,合視圜壇,特免出郊浮費。"至是申言之,詔集議,嬖幸沮止。其後周必大為禮部尚書,申其說,始剋行。權禮部侍郎。
  七月壬戌,雷震太祖廟柱,壞鴟尾,有司旋加修繕。燾奏非所以畏天變,當應以實。上諭大臣:"燾愛朕,屢進讜言。"賜金紫。嘗請正太祖東嚮之位。
  四年,駕幸太學,以執經特轉一官。燾論兩學釋奠:從祀孔子,當升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黜王安石父子;從祀武成王,當黜李勣。衆議不葉,止黜王雱而已。真拜侍郎,仍兼工部。
  《徽宗實錄》置院已久,趣上奏篇,燾薦呂祖謙學識之明,召為秘書郎兼檢討官。夜直宣引,奏:"近者蒙氣蔽日,厥占不肖者祿,股肱耳目宜謹厥與。"賜坐。欲起,又留賜飲、賜茶。尋詔監視太史測驗天文。
  九月丁酉,日當夜食,燾為社壇祭告官,伐鼓禮廢,特舉行。垕既中製科,為秘書省正字,尋遷著作郎兼國史實錄院編修檢討官。父子同主史事,搢紳榮之。
  燾感上知遇,論事益切,每集議,衆莫敢發言,獨條陳可否無所避。近臣復舉其次子塾應製科,以閣試不中程黜。垕偶考上捨試卷,發策問製科,為御史所劾,語連及燾,垕罷,燾亦知常德府。
  初,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營田刀弩手,募人開邊,範世雄等附會擾民,建炎罷之。乾道間,有建請復置者,燾為轉運使,嘗奏不當復,已而提刑尹機迫郡縣行之,田不能給。燾至是又申言之,請度田立額,且約帥臣張栻列奏,詔從之。境多茶園,異時禁切商賈,率至交兵,燾曰:"官捕茶賊,豈禁茶商?"聽其自如,訖無警。
  纍表乞閑,提舉興國宮。秋,明堂大禮成,以其首議,復除敷文閣待製。頃之,垕垕塾繼亡,上欲以吏事紓燾憂,起知遂寧府。
  七年,《長編》全書成,上之,詔藏秘閣。燾自謂此書寧失之繁,無失之略,故一祖八宗之事凡九百七十八捲,捲第總目五捲。依熙寧修《三經》例,損益修換四千四百餘事,上謂其書無愧司馬遷。燾嘗舉漢石渠、白虎故事,請上稱製臨决,又請冠序,上許之,竟不剋就。
  又奏:"陛下即位二十餘年,志在富強,而兵弱財匱,與'教民七年可以即戎者'異矣。"一日,召對延和殿,講臣方讀《陸贄奏議》,燾因言:"贄雖相德宗,其實不遇。今遇陛下,可謂千載一時。"遂舉贄所言切於今可舉而行者數十事,勸上力行之。上有功業不足之嘆,燾曰:"功業見乎變通,人事既修,天應乃至。"進敷文閣直學士,提舉佑神觀兼侍講、同修國史。薦尤袤、劉清之十人為史官。
  十年七月,久旱,進祖宗避殿減膳求言故事,上亟施行。丁醜雨。一日宣對,燾言:"外議陛下多服藥,罕禦殿,宮嬪無時進見,浮費頗多。"上曰:"卿可謂忠愛,顧朕老矣,安得此聲。近惟葬李婕妤用三萬緡,他無費也。"遂因轉對,乞用祖宗故事召宰執赴經筵。
  太史言十一月朔,日當食心八分。燾復條上古今日食是月者三十四事,因奏之曰:"心,天王位,其分為宋。十一月於卦為復,方潛陽時,陰氣乘之,故比他食為重,非小人害政,即敵人窺中國。"明日對延和殿,又及晉何曾譏武帝無經國遠圖。
  十一年春,乞致仕,優詔不允。上數問其疾增損,給事中宇文價傳上旨,燾曰:"臣子戀闕,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價時事,勉以忠藎。又聞四川乞減酒課額,猶手札贊廟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閣學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遺表雲:"臣年七十,死不為夭,所恨報國缺然。願陛下經遠以藝祖為師,用人以昭陵為則。"辭氣舒徐,乃卒,年七十。
  上聞嗟悼,贈光祿大夫。他日謂宇文價曰:"朕嘗許燾大書'續資治通鑒長編'七字,且用神宗賜司馬光故事,為序冠篇,不謂其止此。"
  燾性剛大,特立獨行。早著書,檜尚當路,檜死始聞於朝。暨在從列,每正色以訂國論。張栻嘗曰:"李仁甫如霜鬆雪柏。無嗜好,無姬侍,不殖産。平生生死文字間。"《長編》一書用力四十年,葉適以為《春秋》以後纔有此書。
  有《易學》五捲,《春秋學》十捲,《五學傳授》、《尚書百篇圖》、《大傳雜說》、《七十二子名籍》各一捲,《文集》五十捲,《奏議》三十捲,《四朝史稿》五十捲,《通論》十一捲,《南北攻守錄》三十捲,《七十二候圖》、《陶潛新傳》並《詩譜》各三捲,《歷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譜》、《江左方鎮年表》、《晉司馬氏本支》、《齊梁本支》、《王謝世表》、《五代將帥年表》合為四十一捲。
  謚文簡,纍贈太師、溫國公。子垕、(缺)、塾、壁、{直土}。垕著作郎,(缺)夔州路提點刑獄,壁、{直土}皆執政,別有傳。
  論曰:執羔宿德雅度,在經筵,忠忱啓沃,以口舌相高為戒。希呂剛直懇切,有古引裾風。良佑力止泛使,懼開釁端,忤旨竄斥而甘心焉。李浩獨不造秦熺,陳橐以呈身為恥,文若譏休兵,鬍沂斥閹宦,其清風苦節,終始弗渝。高、孝之世,李燾恥讀王氏書,掇拾禮文殘缺之餘,粲然有則,《長編》之作,鹹稱史纔,然所掇拾,或出野史,《春秋》傳疑傳信之法然歟!
  《宋史》元·脫脫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二十四史
捲一本紀第一捲二本紀第二捲三本紀第三
捲四本紀第四捲五本紀第五捲六本紀第六
捲七本紀第七捲八本紀第八捲九本紀第九
捲十本紀第十捲十一本紀第十一捲十二本紀第十二
捲十三本紀第十三捲十四本紀第十四捲十五本紀第十五
捲十六本紀第十六捲十七本紀第十七捲十八本紀第十八
捲十九本紀第十九捲二十本紀第二十捲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捲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捲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捲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