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人情 红楼春梦   》 第三十八回 羡早贵快婚典京营 惊夙慧雏孙入家塾      佚名 Yi Ming

  话说探春在大观园,同尤氏、李纨、宝钗、湘云诸人泛舟观灯,欢游甚畅。回至秋爽斋,时已深夜。次日起得稍迟,晓妆完毕,正要往王夫人处。忽见周家老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探春问她何事,都说不出,好一会儿喘定了,方回道:"大爷升了京营统制九门提督,报喜的都来了,叫请奶奶就回去呢。"探春在这家中本已预闻消息,此时虽得自意中,却也非常欢喜。又因这番升擢由于画策练兵,上邀殊遇,正是自己内助之力,暗中更见得意。一时李纨、宝钗来了,探春便向他们略说一遍。笑道:"不但你们受了虚惊,我见那婆子慌张神气也吓了一楞呢。"李纨道:"昨晚上沁芳亭里云妹妹偶然戏言,不料竟成佳兆。"宝钗道:"三妹妹命中应招贵婿,早已就数定的。你忘了那年在怡红院行那占花名儿的令,她掣了那枝杏花,不就是这么说的么。"李纨道:"她那时候还害臊呢,说这筹上有许多混话,那情景如在目前,如今还害臊不?"探春道:"你们不要胡取笑。这事是难得讨好的。自古说阎王好见小鬼难当,京城里还有许多大鬼,得罪了哪个也不好。他只当了几天辖,和他们都没大联络,怎么当这碎催。"宝钗道:"有如此的圣眷,又有你拿主意,还怕什么呢?"探春笑道:"别攻我了,我是走一步怯一步。"宝钗道:"你这一去必有好些事,又不知多咱才能回来。我想到了花朝,你们的事总有个大谱,那时花也开了,你回来歇几天,再举一回诗社吧。"探春道:"我回去瞧吧,能来我必来,还必得等你们请么?四妹妹、云妹妹,我也来不及见他们,两位嫂子替我说到就是了。"李纨、宝钗又陪她同到王夫人处告辞,王夫人听了也甚欢喜。说道:"回去给姑爷道喜。三丫头你也别太赶碌,抽空家来歇歇。"探春答应是。李纨、宝钗直送探春至内角门,看她上了车方回。
  此时年也过了,节也过了。宝钗因天气渐暖,蕙哥儿的春衣是上年做的,都有些嫌小,眼前就怕要赶穿,连忙叫秋纹、莺儿打开箱子,拣了些现成绸料,看着丫头们裁做。一面又要忙着教蕙哥儿理熟书,上生书。宝钗也知哥儿天资聪敏,念书是要紧的。无奈家务顿重,不免顾此失彼。因想起家学里贾代儒,年纪虽衰,精神还好,又是老教书匠。年老的人教小孩子,半教半哄,也与娇养的哥儿合宜。那日见了王夫人,便委婉说明此意,要请贾政送蕙哥儿上家学念书。王夫人笑道:"你急什么?哥儿还小呢,他老子是多么大才上家学的,就说提早,也得等到七八岁再送他去,我们才放心呢。"宝钗道:"太太说的是正理,可是蕙儿和别的孩子不大同,头一件他喜爱书本,任什么玩耍都看得平常,到学里去不会跟同窗们淘气。二则眼下他《大学》、《中庸》、《论语》都念了,正在念《孟子》,全是我讲给他的。我讲解本有限,家务又忙,别耽误了他。三则学里离家也近,李贵、焙茗是跟惯他父亲的人,都老成可靠。寒暖饥饱只叫他二人留心照管,此外没什么不放心的。"王夫人听了也觉得有理,晚上便和贾政商量。贾政道:"学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揠苗助长。明儿姑且试他一番,如果够进家学,再送他去。"次日偏赶上工部值日,贾政要上朝去奏事,没有工夫。又过了一日,贾政早起在上房坐着和王夫人闲谈,想起此事,就打发玉钏儿来找宝钗和蕙哥儿。那时宝钗正在怡红院看着贾蕙温书,玉钏儿走来道:"老爷找二奶奶和哥儿,叫就去呢。"宝钗站起来答应了,忙叫贾蕙包上书,领着他,带了蓝绢书包,和玉钏儿同至上房。贾政正在炕上,靠炕几坐着看书。炕几上摆列白石盆,种着一颗绿萼梅桩,姿态奇古,盛开未谢。炕左右坐垫上都铺着豹皮褥子,王夫人却另在锦茵豹荐的紫檀小榻上坐着。宝钗上前都请了安,贾蕙也请了双安,叫声爷爷又叫太太。贾政道:"蕙儿,你爱念书么?你知道念书是为什么?"贾蕙道:"书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懂得那道理才算成人,怎能不念呢?"贾政笑道:"你看这小小孩子,会说出大人话来。"王夫人道:"你念什么书?"贾蕙道:"念过的是《孝经》、《大学》、《中庸》、《论语》,现在念到《孟子》,我妈妈还教我念唐诗,讲黄眉故事。有时还对个对子。"贾政道:"我出个给你对,昨儿不是下雪么?就出个'踏雪寻梅'。"贾蕙道:"我想个'倚云攀杏'可能对得?"贾政笑道:"口气倒不小,你知道'倚云'的出处么?"贾蕙道:"唐诗上有一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我就见过这个。"贾政大为赞叹,又命将《大学·圣经》一章逐句细讲,讲得也大谱不错。贾政更喜道:"明儿送你到家学去,好不好?"贾蕙道:"我早就想去了,听说那里是我爹念书的地方,我要瞧瞧去。"王夫人听了不免伤感,因贾政高高兴兴的,怕引起他的伤心,勉强忍住。对贾蕙道:"你上学可得好好念书,明儿早点儿起,爷爷一叫你就得来。"贾蕙答应了,又将课本呈与贾政看过,方随宝钗回园子去。一路走着,提到上学,非常高兴。宝钗道:"学里人多,也有正经念书的,也有应个名只玩儿他的,你可别跟那些坏孩子学样。我若知道你在那里淘气,从此可不许你去了。"贾蕙道:"我是为念书去的,若为淘气,何必到学校里呢?"宝钗回至怡红院,又把李贵、焙茗叫来,仔细吩咐一番,又道:"哥儿还小,你们跟着他,可得留神看着,一刻也别离开。他若淘气,你们只管说。暴凉乍暖,该穿该脱,都该想着点。往后天长了,若见饿,给他找补些点心。这一半就是当干领,可别象跟二爷那样喇糊。"李贵、焙茗都道:"我们都是二爷的人,好容易盼到哥儿上学了,哪有不尽心的,奶奶只管放心。"那晚上,宝钗看着秋纹将蕙哥儿念的书都检齐包好了,又料理衣包食篮,放在手边,预备明早交李贵等带去。又吩咐莺儿明天叫早,别误了。只过定更,便催蕙哥儿去睡。次日黎明,莺儿便请宝钗母子起来,梳洗刚罢,贾政已打发人来问,忙即上去。贾政正在荣禧堂侯着,见了贾蕙,又吩咐了几句话,即带他坐车,直赴家塾。
  此时贾代儒年老家寒,又乏后嗣,只靠着家塾教书混日。贾政念他科名蹭蹬,替捐了翰林院孔目职衔,以慰其意。又命李纨、宝钗就近畿另置庄田,专为家塾永远基业。合族闻之,莫不感激。那天代儒正在学里教几个学生背书,贾政下车进去,就听见一片书声,仿佛似雨后鸣蛙,聒聒相应。走到廊下,便有小厮们回代儒道:"老爷来了。"代儒连忙出迎,同进屋让坐。见贾政带着五六岁的小哥儿,笑道:"这哥儿想必就是宝玉的孩子,这点年纪,就来上学么?"贾政道:"正为此事,要来麻烦太爷。这小孙子蕙儿,年纪虽小,倒很肯念书。在家里他妈教他,已念了大半部四书,如今家务都靠他妈管着,也顾不过来,只可求儒太爷多受累了。"说着便向代儒打了一恭,代儒连忙还礼道:"论他的年纪,念书还早呢?我先替领领路吧。"贾政又叫蕙儿拜见师父,贾蕙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代儒又带着他拜了孔子。贾政又道:"我那几个儿孙差不多都是儒太爷教成的,这个孤孙看起来还许有点出息。如今先求太爷把四书教他背诵透熟了,然后再念五经。至于子史工夫还不忙呢。"代儒笑道:"我教的兰哥儿总算不错,但愿他也象他兰哥哥,功名顺遂吧!"贾政笑道:"这全仗太爷的玉成。"又稍坐一会儿,便向代儒告辞先回,代儒送了贾政,回至学房,见贾蕙坐在一张香楠小椅,前面花梨小案,放着文具书籍。便唤道:"蕙儿,你在家里念过什么书?"贾蕙站起一一答了。代儒道:"如今我给你定下功课,早晨念《孟子》、《左传》,午后写字温旧书。不论生书熟书,第二天都要连背带讲,有看不明白的,只管问我。"当下便替他上了生书,贵蕙捧书下来,自去念诵。此时家塾中老一辈的学生都出去了,目下在学的荣宁两府远近各支子弟,玉字辈只有贾琮、贾珩、贾班璇,草字辈只有贾蘅、贾荔、贾尉、贾芳、贾慈,木字辈只有贾权、贾杞。还有附学的亲戚家子弟,如贾珩的妹夫王凤宾,贾蓉的妻侄胡敬,贾蓝的妻弟周循,都是守分读书的。比从前那班薛蟠、金荣和香怜、玉爱诸人,便有天渊之别了。那贾琮便是贾赦的庶子,年纪已长,只因资质玩笨,尚在家学里混混。贾兰替他弄了个三管誉录,保了通判,将来只可由异途入官了。他们看蕙意尚在孩提,未免有些轻视。贾蕙也觉得气味不投,只和权哥儿叔侄二人常在一起。那天念到下午,代儒便放了学,李贵等将车马预备齐了,贾蕙拉着贾权同车回来。先见了王夫人,王夫人叹道:"从前看着他们老子一起上学去,不就是这个样儿么?如今可是又一代人了。"玉钏儿见王夫人有些伤感,接着说道:"宝二爷和小兰大爷一个成了神仙,一个占了富贵,算富贵神仙都全了。太太是多大的造化!"王夫人问过贾蕙功课,便道:"你玩玩去吧,以后可得早睡早起。学些规矩礼数,才象是念书的孩子。"贾蕙答应了。回到园子里,宝钗见他又细问家学里的情形,知他和贾权一起也觉放心。秋纹、碧痕等看见蕙哥儿,都笑道:"如今好了,哥儿可真要抢状元了。"从此贾蕙天天上学,回来时也只在园中走走,到掌灯后,自去理他的夜课,分毫不用宝钗操心。因此宝钗更得专心家政。
  有一天,代儒有事,吃过午饭先走了,吩咐贾琮在学照料,那贾琮如何压得住众人,有些安分的还在那里写字念书,那些淘气的,便爬上代儒书案,拿墨笔涂了花脸,在案上跳着唱戏。还有跟着拍手叫好的,贾蕙悄对贾权道:"师父走了,这里念不成了,咱们家去念吧。"即叫焙茗把书包好,叔侄二人一同回来。李纨、宝钗见了他们,不免诧异道:"今儿怎么放得特早?"贾蕙、贾权将学里情形说了,宝钗夸奖了两句,李纨对贾权道:"你往后只跟着你蕙叔叔走,我就放心了。"宝钗又吩咐莺儿,就在蘅芜院收拾两间书房,领他们叔侄去补功课。
  一时李纨想起探春许久没回来,要打发人去看看。玉钗道:"我约她花朝前后回来住住的,这也快到了,借此去催催她吧。"那天便采些窖里新供的黄瓜扁豆,又把自制的玫瑰糕、茯苓饼装了两盘,命两个老婆子送去。吩咐道:"你见了三姑奶奶,说我和大奶奶都惦记她,问她身子可好?若是有空回来住两天歇歇。这黄瓜、扁豆是自己花窖里薰的,点心也是自己做的,请她尝个新鲜吧。"婆子们答应下来便去了,直至傍晚才回来。宝钗问:"她三姑奶奶都好吗?"婆子回道:"三姑奶奶给奶奶道谢,这一向总不舒服,一时还不能来。我听翠墨背地里说起,大概是害喜的样儿。"宝钗听了甚喜,得便就回了王夫人。王夫人笑道:"三丫头出门子这多年,总没有喜信,我怕她是身上有病,不能受妊。这倒不用发愁了,只是她那里也没什么靠近的人,你们做嫂子的常去看看她,教给她怎样保养,倒是要紧的。"过了两天,李纨、宝钗便同去看探春。此时周姑爷也赁了鼓楼街一所府第,门前便有许多番役。见是贾府内眷,连忙入内通报。少时即见侍书出迎,请至垂药门外下车。探春正在寂寞,见她们妯娌来了,自是非常欢喜。李纨道:"我们先以为你是真不舒服呢,敢则是大喜的事,这有什么瞒人的。"宝钗笑道:"咱们做女子的倒底吃亏,三妹妹这样见识学问,什么男子都赶不上,如今也得闷在家里,学母鸡孵蛋。"探春道:"还说那些呢?简直在这里活受罪,说病又不是病,可比病还要难受。若不为的传宗接代,我恨不能把他打了下来。"李纨笑道:"千万别那么胡想,只要挨到十月满足,生下来就是一位小侯爷。"说得探春也笑了。宝钗道:"她们回去,说起你的喜信,太太听见了又是喜欢,又是不放心,叫我们带话给你,平常拿东西走路都得小心,太不活动也不好,只叫丫头们搀着,在屋里走走。"李纨道:"三妹妹,你若闷得慌,我还有个主意,叫他们预备大轿来接你,到了角门上另换小轿子,一直抬到园子里去,住个十天半月,再照样送回来,管保万无一失。难道九门提督太太还不配坐大轿么?"探春道:"你想得倒不错,我又不是老太太,坐起大轿来,可不叫人笑话。再说我这倒霉的样儿,哪见得人呢?还是在家里忍着吧。"李纨等怕探春受累,坐了一会儿,就要走。探春哪里肯放,又留她们说些闲话,将近掌灯方才回来。
  那年春暖得早,皇上定在二月下旬奉皇太后幸清和园驻跸。贾兰和梅氏也搬至海淀住宅,权哥儿因要上学,仍旧留在家里,由李纨照料。宝钗放风筝,打秋千。略为玩耍一回,借此舒散舒散。一日贾兰从海淀赶回来见贾政,大家不知是何要事,先叫丫头们去听是说些什么。原来本年是会试之年份,皇上因贾兰在翰林任内,未曾放过试差,有意点他做大总裁。贾兰预先得了消息,因自己初次衡文,毫无把握,特地赶回要请爷爷训示。贾府虽累世簪缨,却从未掌过文衔。贾政听了,分外欢喜。便对贾兰道:"我够不上正途出身,自小在八股文章上却用过苦功,历来老辈都讲究的是清真雅正,就是钦定四书文,也以理法为主。想不到近来风气偏要逞奇立异,什么古注公羊、骚体七体,又有讲究包孕史事关合时务的,牛鬼蛇神无所不有,真是世道人心之患。目下国运中与科举是人材所出,总要从理法着眼才是。"贾兰道:"爷爷教训的极是,从先天崇时候,大家就痛骂八股,后来又行了这么多年,许多出将入相、开疆辟土的何尝不是从科举进身。当时一班钜公功名才略震动一世,若看到他们的文章,也都是躁释矜乎、循着规矩的,那才是盛世元音呢。"贾政道:"我在学政任上看文章,那些繁杂,不驯的一概不取。有许多人说我迂腐,到底门墙这下不生稂莠。古人有两句诗'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畦子孙衣',这话虽浅,却是名论。"贾兰忙答应是是,心中也着实佩服。又谈了些别的话,然后至王夫人、李纨处各坐了一会儿,当天又赶回海淀去了。到了三月初六那天,许多大臣翰林们都至清和园宫门前听宣。旨意下来,派吴尚书做正总裁,贾兰和赵侍郎、周阁学做副总裁。又点了十八名房官,内中翰林居多。即日遵旨入闱,荣国府门前贴了某科会试大总裁的红纸三岔封条,又贴了"回避"两个大字,贾府亲友中只有薛蝌尚应会试,照章不在回避之列。那举场中如何点名领卷,如何散题巡绰,不在话下。
  却说宝琴的姑爷梅公子,本是前科庶常,本年留馆授职,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都要吃他的喜酒。那天宝琴来了,正值连日天气晴暖,红香圃中各色牡丹盛开。便和宝钗商量,想借这园子,邀众姐妹起个牡丹社。宝钗道:"单请我们,不请上太太也不合适。我看索性连大太太、珍大嫂子都请上,做个午局,等他们散了,有多少诗不好做呢?"宝琴道:"还是姐姐想得到。"又托宝钗替她点菜备席。宝钗道:"大厨房的菜都是照例的,也不见得好吃。咱们只叫柳嫂子拣新鲜的预备两桌,每桌五簋八碟,也就够了。"宝琴回去,刚好江南贡鲥鱼的船到了。那解贡官和梅家有亲,送了他们几条,正好带了来交柳嫂子烹制。宝钗先至红香圃收拾布置一番,又忙着分头请客。刑夫人本推病不来的,宝钗亲自去面请,只可应允。到那天,宝琴一大早先来和李纨、宝钗、惜春、湘云会齐了。在沁芳阁柳荫下看了一回游鱼,便往红香圃缓步行去。只见圃外一带太湖石高高下下,围绕着许多牡丹。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也在三四尽以上,每棵都开着几十朵的花。朵大如盘,各色俱备。那几业御衣黄、藕丝裳、红剪绒、紫珠盘开得更盛。将近花前,便觉得花光耀眼,众人不由得都站住了。湘云道:"看花是要趁这时候,过了晌午,那花就晒萎了。"李纨道:"今年新做的棚子,为什么不支起呢?"宝钗道:"这些老东西懒得成了贼,咱们不开口,别想他自己动手。"说着便叫莺儿,催他们支那遮棚。一时便支齐了。原来都是一色雪丝绸的软棚,带着石青油绸的走水遮沿,把花儿罩护起来,就象帐底美人似的。湘云见太湖石畔摆到白玉石绣墩,便即坐下。李纨、宝钗也都随意坐了,惜春、宝琴却还绕着花业闲玩。少时李纹、李绮来到,大家都上前招呼。宝钗问起李婶娘,李纹道:"我们和妈妈同来的,妈妈在上房坐着呢。"李绮道:"这里从前没有牡丹,都是你们新种的,也长得这么高了。宝钗道:"那些大的都是曹州挪来的老棵,也有几十年的,带了原土来,居然都种活了。若是现买的那些嫩棵,哪有这么足实。"正说着,远远的望见有几乘竹轿子,往这边抬来。后头跟着一大群人,便知是王夫人来了。大家迎了出去。原来薛姨妈、李婶娘和邢夫人、尤氏都从上房一起同来。邢岫烟、胡氏却和丫头们跟随在后。众人相见,自有一番说笑。宝钗、宝琴引着王夫人等看了一回牡丹,然后至厅内就座。薛姨妈道:"今儿难得天气真好,大家到的也这么齐全。"邢夫人道:"你们姐妹都在这里,怎么单没见三姑娘?"王夫人道:"上月去接她,她没得回来,大概是害喜吧。"薛姨妈道:"前儿蝌儿媳妇去瞧瞧她,人倒很好的,就只懒得动,又不敢坐车。听说这里赏牡丹,恨不能也赶了来呢。"李纨道:"我替她出个主意,教她坐大轿回来,她怕人笑话。其实偶尔坐一两回,有什么要紧。"李婶娘道:"我那天在路上遇见三姑爷,跟的马就有百十匹,都是些有品级的。往常提督出门也常见过,怎么五军提督就这么威武?"尤氏道:"这还是沾的我们三姑娘的光呢,她替姑爷出的主意上头赏识了,才有此番恩典。可是姑娘究意是姑娘,还得在家养孩子,姑爷可替不了她呢。"宝钗笑道:"我见三妹妹也是这么说的。"此时湘云、惜春和岫烟、纹、绮诸人还在牡丹花下,一面看花,一面闲话。宝琴见席摆齐了,忙去邀她们入坐。邢、王二夫人让李婶娘坐了首席,又让薛姨妈,薛姨妈坚不肯坐。说道:"琴丫头做主人,我哪能坐在上头呢?"于是邢夫人之下方是薛姨妈,其次是王夫人、尤氏,宝琴末座相陪。那边众姐妹和胡氏另坐了一席,只惜春单端另吃。王夫人因李纨、宝钗不时过来照料。便说道:"你人只管吃你们的,我又不象老太太,自己夹不动,要那些虚过节做什么。"李婶娘道:"到底太太福大,儿子媳妇孙子媳妇一大堆,一转眼就要娶重孙子媳妇了。"薛姨妈道:"如若老太太还在,看着更要喜欢呢。她老人家真好兴致,这一向也聚了好几次,总没有老太太在时热闹。"宝琴从首席起都敬了酒,又道:"也没什么可吃的,太太们多喝两杯,或是行个令,大家热闹热闹。"王夫人道:"咱们有了年纪的,还是说说闲话倒省心,要行令,让她们闹去吧。"宝钗又让那边席上行令,李纨要行个简便的,便想起射覆,掷点子该湘云起令。湘云掷了一个五,只李纹掷的对点,便催湘云先覆。湘云想了一想,说个宝字。李纨见席上正上着烤鸭,知她用的是宝鸭,便射了一个炉字,彼此会意,各饮了半杯。随后李纹和刑岫烟掷的对点,李纹覆个文字,岫烟道:"这个太宽泛了,从何猜起呢?"李纹道:"横竖是桌子上有的。"岫烟细看一番,见干果碟内有杏脯,笑道:"亏她怎么搜寻到的。"湘云道:"你倒是射哟?"岫烟便射了一个梁字。原来李绮覆的是文杏,岫烟射的是杏梁,也射着了。接着又轮到湘云、宝钗对点,湘云覆个玉字,宝钗以为覆的是玉杯,却没有射着,大家要湘云说出来。湘云道:"你们连玉李的典也不知道么?"李纨道:"席上哪有李子?"湘云笑道:"你们姐妹俩不是一对李子么?"李纹、李绮不依道:"从来射覆没有这种玩法、非罚一大杯不可。"湘云只笑着不肯喝,宝钗强灌了半杯方罢。此时席上正上鲥鱼,宝钗举着让大家尝尝。李纨道:"这时候贡船还没到,别是隔年的,在冰窖里收看,充新鲜的卖吧?"宝钗道:"你还没尝,怎如此武断。这倒是真正贡船带来的,梅府上得着两条,琴妹妹特地分来请客。"众人尝了,都非常赞美。湘云道:"这比那牡丹江白鱼又是一种风味,也如同花中的南强北胜。你们只会品题螃蟹,遇见这种好题目倒没有诗了。"宝钗道:"这题目可不容易做好,我记得兰哥儿那回跟老爷出去做诗,大家指鲥鱼为题,他做的两句'东风吹地杨花雪,卖到江南第几船。'把那些老辈都压倒了呢。"李纹道:"我们就做也未必胜过他,不如藏拙吧。"
  一时席散,邢夫人先回东院去,王夫人和薛姨妈、李婶娘、尤氏都往稻香村去歇息,李纨、胡氏跟着照料去了。这里宝钗、宝琴命丫头婆子们撤去残筵,另设几案,安排下笔砚花笺。湘云道:"泛咏牡丹,古人成作太多,不易出其范围。咱们把牡丹的颜色标出来,每人分咏一色如何?"众人都道:"这倒新鲜有趣。"宝钗道:"分咏虽见新巧,只怕过于刻画,失了真意。若只顾描写颜色,就是做好了也如同泛泛应试之做,与红香圃何涉?"湘云道:"且等我拟出题目来,大家再斟酌。"说着随手取一张砑黄小笺,写了题目,是"红香圃宴集,分咏某色牡片'。先给宝钗看了,众人又传观一遍,别无异议。于是分色各写一纸,搓成纸团,请各人拈阄,仍推惜春监场誊录。宝钗命莺儿取来两只水晶壶,一壶贮的是珠兰酿,一壶贮的是杨梅酿,各粘了鹅黄小签,分写绿意红情各字。那酒果然是绿娇红艳,潋滟生春,乃梅氏新自酿成,送与宝钗的。壶旁另放着几只白玉杯,预备众人随兴斟饮,湘云先斟了一杯,走至花间,慢吟细饮。
  宝琴拈了阄,也至庭外看花。此时骄阳正盛,那牡丹有绸棚遮护,却不曾减了丰韵。又见那一丛赵粉开得十分娇艳,心想这真是活色生香,就是古来徐黄名手也未必能画得到。不免在花下细细领略一番,走进屋去,斟了一杯珠兰酿,刚要试饮,忽见一只蝴蝶黄质黑章飞于杯上,似闻那酒气。李纹道:"这蝴蝶见人不避,别人太常老道吧?咱们另斟一杯供供它。"当下便另取一只干净杯子,斟了酒,放在紫檀小几上,口中默祷一回,那蝴蝶果然飞到几上杯中,垂须注酒,连着点了三点。湘云笑道:"你若果是仙蝶,不要就去,我们请四姑娘替你留个小照。"李绮笑道:"象你这么鲁莽,还不把老道吓跑了么?"不知那蝴蝶果否留住?且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一回 梦觉渡头雨村遇旧 缘申石上士隐授书第二回 青埂峰故知倾肺腑 绛珠宫慧婢话悲欢
第三回 诔芙蓉晴姐悄吞声 悲芍药湘娥初感逝第四回 哭怡红冷麝离魂 栖拢翠寒鹃吊梦
第五回 弟让兄赦老宠新衔 奴欺主琏儿支窘局第六回 话封狼凝颦慰红粉 赐真人浊玉换黄冠
第七回 陷情魔荒山坏丹鼎 感幽怨幻境泣冰弦第八回 薛姨妈同居护爱女 王夫人垂涕勖孤孙
第九回 开吟社探春赏花 忤亲庭贾环逃杖 第十回 应谶盆兰孙登凤沼 联辉仙桂妇诞麟儿
第十一回 完丹诀飞举夸神龙 披画册沉沦悯雌风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语感孤鸾 贤探春协力除群蠹
第十三回 盗田契环儿通贼 馈野产巧姐宁亲第十四回 大观园续宴待披图 太虚境赐婚惊抚表
第十五回 警幻仙执柯慰莽玉 临淮神缄札谕娇颦第十六回 催妆得句贵姐迎妆 寻梦留香仙妃通梦
第十七回 励贤母攒金仿骄凤 殉故主绝粒化哀鹃第十八回 真威烈策传细柳军 续风流宴启芙蓉社
第十九回 登鹗荐稚兰邀特简 续鸳盟侠柳仗良媒第二十回 省重闱义婢共登程 拯幽狱小郎亲谒府
第二十一回 慈太君仙舆欣就养 勇将军使节出从征第二十二回 赏初雪姑嫂话戎机 靖飞尘士民攀宦辙
第二十三回 长安宫同日拜丹纶 清虚殿双飞五彩笔第二十四回 千里相逢序联征雁 双星好合兆应祥麟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