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与《明报》   》 第38节:第十章 "住下来了,不想走了。"(1)      张圭阳 Zhang Guiyang

  第十章 "住下来了,不想走了。"
  金庸:"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住下来了,不想走了。"
  在各种红卫兵报刊涌现的热潮当中,香港也受了中国大陆的影响,也涌现了许多"红卫兵式"的"抗暴小报"。
  香港的"抗暴小报"
  1967年8月17日,由于港英政府将三份左派外围报纸--《田丰日报》、《新午报》及《香港夜报》停刊,香港激进派群众团体纷纷自办报纸,以行动去蔑视港英政府的"停刊法令"。从8月中旬至8月底短短的十多天内,出版的未经港府注册出版"抗暴小报",数目多达二百五十多家。这一类小报,品种非常参差,有铅印的,有油印的,也有手抄的、复写的……这些"抗暴小报"为单色印刷,但间中也有双色或四色印刷的。有些小报如《天雷》也逐步演变成以四开小报形式出版。
  在香港暴动期间非法出版的小报,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斗垮斗臭港英政府。出版这些"抗暴小报"的,大多用某某社团的斗委会或战斗组织名义出版。如筲箕湾官立中学东方红反迫害战斗队出版《向阳》,号召"同学彻底粉碎奴化教育,并警告那些甘当鹰犬的反华教师们立刻放下屠刀,否则胜利之时就难逃民族纪律的裁判"。
  有电子工人投稿组办的《电子战报》,在创刊号中宣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宣传毛泽东思想,坚决揭露港英的罪行,誓把港英斗倒。"也有由于报章说影星陈宝珠支持港英政府,马上有署名影迷会组成斗委会出版的小报,如"宝珠斗委会编印"的《巾帼》小报,创办目的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为了爱护宝珠姐,更为了使众多的宝珠迷知道事情真相,使宝珠姐认清当前形势,揭露港英法西斯当局对我爱国同胞的血腥暴行。"
  《轻骑兵》创刊号在《我们正在前进》一文总结数不清的抗暴小报,"像匕首、像投枪、像出膛的炮弹,直插敌人心窝。这是百年未有的壮举,这是香港报业史上的奇观!这是抗暴战士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种表现"。
  香港暴动期间昙花一现的"抗暴小报",在内容与报道手法上,与中国大陆涌现的"红卫兵报",的确有相通之处。由于不具备出版手段,这些"抗暴小报",大多以周刊形式出版,而且出版日子不能持久,出版数量也不多,由一二份至数十份不等。出版的目的,旨在寄去给新闻机构,吸引报界的注意。如一些"抗暴小报"寄去《德臣报》(China Mail)。《德臣报》也就这些小报作出评论,而小报出版者就认为借助《德臣报》的评论,已经义务为小报作了宣传,让世界各地的人也知道香港出现了许多"抗暴小报"。更多的"抗暴小报"在出版后,赶紧寄出给左派报刊,希望获得左派报刊的转载。左派报刊也乐于以此证明"人民群众"是蔑视港英"出版法令",无视港英的法例。但是张贴和分发这些油印的"抗暴小报",是会被警方检控的。1967年8月28日,两名男子在元朗地区的街道灯柱上张贴油印出版的《香港夜报》,被警方检控,结果法庭判决"张贴煽动性标语"罪名成立,两被告入狱十五个月。(《香港的"抗暴小报"名锦》见附录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1)第2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第3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3)第4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第5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5)第6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1)
第7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2)第8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3)
第9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4)第10节:第三章 野 马(1)
第11节:第三章 野 马(2)第12节:第三章 野 马(3)
第13节:第三章 野 马(4)第14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1)
第15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2)第16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3)
第17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4)第18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5)
第19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6)第20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7)
第21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1)第22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2)
第23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3)第24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