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38節:音樂文化之鄉——湖北襄樊      何躍青 He Yueqing

  音樂文化之鄉——湖北襄樊
  襄樊,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遊,東連武漢,西走川陝,南通湘粵,北抵河南,因合古城襄陽和古埠樊城之稱而得名,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歷史沿革
  周時為鄧、盧、羅、鄢、𠔌等諸侯封地,後歸於楚。秦時分屬南郡、南陽郡、漢中郡。西漢初置襄陽縣,在今襄陽古城西北築襄陽城,襄陽開始建城設治。建安十一年曹操置襄陽郡。東晉於襄陽置雍州,齊、梁沿習。西魏改雍州為襄州,襄陽郡屬之。隋初廢郡存州,後復改襄州為襄陽郡。唐時襄陽為山南東道治所,轄襄州。宋初為襄州,宣和元年升州為府。元時為河南省襄陽路。明代為湖廣行省襄陽府。清代為湖北省襄陽府。民國初年為襄陽道。
  194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剋襄陽。1983年10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併成立新的襄樊市,市政府駐襄陽城,實行市管縣體製。
  文物古跡
  襄樊城市格局為一條漢水分二城,南襄陽北樊城,合稱襄樊,現保存有大部分城垣和護城河。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隆中、雕竜碑遺址和廣德寺多寶佛塔,襄樊在三國時尤為著名,相傳是“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發生地,現存三國遺跡遍布市區,以古隆中為代表。水鏡莊司馬徽“薦賢堂”、劉備馬躍檀溪遺址、關羽水淹七軍遺址、劉表斬孫堅之鳳林關都在襄樊。
  音樂文化
  襄樊歷史上堪稱是音樂文化之鄉。早在傳說中的炎帝神農、堯舜時代,炎帝就發明了瑟,創作了“豐年之詠”,舜帝創作了“熏風歌”。 襄樊的音樂源頭,確鑿的可追溯到《詩經?漢廣》。《漢廣》是規整的四言詩。這是北方民歌的特點,句尾用助詞“思”,相當於“兮”,這是南音的標志。這南北方音樂文化融合的結晶,是楚辭的先聲,是襄樊音樂南北風格特點兼而有之的濫觴。
  東漢末年,有一位傑出的音樂傢杜夔,來到了襄樊。杜夔“善鐘律”,“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是一位精於樂律、雅樂和各類樂器演奏的專傢,他所傳的雅樂四麯《鹿鳴》、《騶虞》、《伐檀》、《文王》,一直流傳到晉代。
  南北朝時期,襄樊是著名的《西麯歌》、《襄陽樂》、《常林歡》和《白革同鞮》的發源地。其中《常林歡》和《白鞮》是齊武帝、梁武帝也喜歡演唱、填詞的歌麯。《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國歌”。
  南北朝時期,襄樊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知識分子的民間音樂社團。他們是劉宋時代的辛宣仲,善彈箏;鬍陶,善吹竜笛;駱惠度,善歌唱。人稱之為“三公樂”。
  唐代襄樊,歌舞音樂在南朝繁盛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元代歷史雖短,也讓襄樊流行了一首農民革命的巾幗英雄史詩,歌麯名叫《金花小姐睏襄陽》。明清以來,是襄樊音樂文化空前繁榮的好時期,一直影響到襄樊解放前後,甚至直到20世紀60年代、80年代。襄樊的傳統音樂,是靠代代口耳相傳的,還有民間歌麯、民間舞蹈、戲麯、麯藝、民間器樂、宗教音樂等6大類,好幾十種,上萬首麯子,與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相比毫不遜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