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廣州的深度組合 》
粵味:覆蓋或滲透(4)
李大華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每個地方文化都有其自身的歷史和特色,而"美在花城"就是試圖融入到當地文化的探討中去。它體現了一種都市文化傳統。
"美在花城"每一屆的主題不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儘管說這種探討是比較表面化的,還是大衆流行文化的東西,但是它通過挖掘這些題材,比較好地回應了流行娛樂文化如何積極地參與地方文化建設這個問題,所以在文化上的空間比較的大。另外,它比較成功的一點,就是知道如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近一兩年還和全國各城市的電視臺共同操辦就是明證。這些都會成為一個品牌不斷增值的因素。
鏈接:
記憶碎片
張小莉(第二屆"美在花城"入圍半决賽,現為廣州電視臺新聞主播)
其實我參加"美在花城"是在傢裏人的支持下纔參加的。參加培訓的時候,別人會覺得很苦,但對我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以前沒有什麽機會來參加這種訓練,形體訓練、現場表演什麽的,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新鮮,這是一個多難得的機會啊。當時的強化訓練給了我很多的積纍,為我後來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羅志敏(第七屆"美在花城"男子組亞軍,現為娛樂節目主持人)
其實第六屆我就報名而且入圍了,但因為我當時還是學生,想着還是先完成學業就放棄了。第二年畢業之後又趕上報名,最後拿到了亞軍。因為我是廣州本地人,個子在當時的選手中是根本沒有什麽優勢的,而且之前也沒有一點舞臺表演的訓練,但我一心想的就是做到自己的最好,經常自己訓練到半夜一兩點。現在想起來,那時候雖然很苦,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和學習過程。"美在花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有機會做更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做節目主持人,演戲,今年還要出一張專輯。
趙榮(第九屆"美在花城"女子組冠軍,現為娛樂節目主持人)
我報名的時候還是星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原來根本沒想到會拿冠軍的。我一直最想做的,就是大學畢業以後去當一個教師,參加"美在花城",純粹是為了豐富個人的人生經歷,鍛煉自己。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初的比賽是出乎意料的順利,這可能要歸功於我的專業,有比較豐富的舞臺經驗,在表演上有一定的優勢。說實話,我是歷屆女子冠軍中身材最矮小的一個,比賽中還是常常在身高上感到很大的壓力。這次參賽給了我很多機會,現在除了主持節目,我還拍戲、出唱片,這些都是從"美在花城"開始的。
張一曼(第十一屆"美在花城"冠軍,現為四川音樂學院學生)
說實話,我在學校並不是那麽引人註目。大三的時候,因為生了一場病,失去了參加一次全國性選美比賽的機會,那一次的冠軍,就是我的同班同學。我很羨慕她,沒想到後來機遇也降臨到自己身上。我是偶然地看到"美在花城"的報名啓事,這也是這項賽事第一次在廣州之外設立分賽區。我從分賽區一直到進入總决賽之後,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衹是對自己的審美是否與評委的一致不是太有把握,最後我成功了。我學的是主持人專業,將來最想做的就是做一名好主持,可以說,參加"美在花城"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東教育出版社 |
|
|
代序(1) | 代序(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1)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3) | 中國第一展(1) | 中國第一展(2) | 中國第一展(3)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1)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2)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3)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1)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2)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1)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2) | 生活滲透着信息 | 誰左右了我們的消費觀 | 南風這樣吹(1) | 南風這樣吹(2) | 沒有硝煙的戰爭(1) | 沒有硝煙的戰爭(2) | 沒有硝煙的戰爭(3) | 沒有硝煙的戰爭(4) | 騎樓:廣州符號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