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英雄亂世爭從竜(11)
梅毅 Mei Yi
太宗繼位,封樊國公。文德皇后喪禮期間,段志玄與宇文士及分統兵馬出章肅門,太宗在夜間派宮使至二將軍處,宇文士及馬上開門迎納使者,段志玄閉門不納,說:“軍門不可夜開。”宮使說:“有皇帝手敕。”志玄說:“夜中不辯真偽。”竟讓皇帝宮使等到天明纔放進。太宗聞後贊嘆:“真將軍也。周亞夫也比不了呵。”貞觀十六年病死,贈輔國將軍,謚曰忠壯,陪葬昭陵。
開國猛將入京首功——夔公劉弘基劉弘基,雍州池陽人。其父劉升,是隋河中刺史。劉弘基少時為幹部子弟,落拓不羈,好俠仗義,不事傢産。隋煬帝大業末年,已經淪落到一貧如洗,連隨軍徵遼東的盤纏都湊不夠,衹能裝瘋賣傻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縣令關進監獄來躲兵役。後來趁亂盜馬,一路邊賣邊吃,竟撞巧來到太原,因其豪壯,結交了當時正在太原做官的李淵父子。大概此輩哥們義氣相投,劉弘基與李世民有一陣竟親熱到“出則連騎,入同臥起”的地步。李淵起事,劉弘基又招募到兵士二千多人跟隨。而後他又跟從李世民攻下西河,特別是霍邑一戰,劉弘基神威大振,其屬下小頭目斬隋朝名將宋老生,功拜右光祿大夫。
而後,劉弘基又率千餘人下馮翔,西略扶風,南渡渭水,大敗隋將衛文升,攻破京城之功,劉弘基實為第一。後來在討伐薛舉的戰鬥中,劉弘基苦戰至矢盡,兵敗被俘。李淵深嘉其不屈之志,賞賜其傢裏粟帛無數。後來薛舉之子薛仁杲被俘斬,劉弘基得以放歸,復還原官。不久,又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大敗劉黑闥,纍封為任國公。
太宗繼位,親遇甚攏貞觀九年,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剌史。太宗徵伐高麗,劉弘基又為前軍大總管,力戰有功。
高宗永微元年,劉弘基病死,年六十九,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襄,陪葬昭陵。臨死,遣命衹留給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頃,他對朋友說:“諸子如果有本事,本來就不用多財物;如果沒本事,守此田産足可以免於凍餓。”其餘傢産都散施給親朋鄉裏。由此,仍可見其青年時代的豪爽之氣。
隋室貴臣唐朝義夫——蔣公屈突通屈突通,雍州長安人。其父屈突長卿為北周邛州剌史。屈突通稟性忠毅,好武略,善騎射。隋文帝開皇年間,為親衛大都督,屬於禦林軍高官,深得文帝喜愛。有次文帝派屈突通去隴西檢校軍馬,得知有隱瞞未報的馬匹兩萬多頭,楊堅大怒,要把太僕卿慕容悉達和一千五百多監官都殺掉。屈突通跪地極諫:“人命至重,陛下豈能以馬匹之故殺掉千人?”文帝大睜雙眼叱責。屈突通表示以己一命換那將要斬殺的一千五百多人的命。楊堅畢竟不是昏君,不久轉過神來,說:“朕之不明,以至於此。”由此更加委信屈突通,升為右武侯車騎將軍。
屈突通正直無私,即使自己親戚犯法也無所寬貸。當時他弟弟屈突蓋當長安令,也以清正嚴肅知名。當時人有順口溜:“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可見兄弟倆的肅然為官之氣。
隋煬帝初即位,他衹身前往造反的漢王楊諒軍中徵招其回京,事後竟得以安全返京。大業年間,任關內討捕大使,為隋朝剿滅了不少反叛的“盜賊”。
隋煬帝巡幸江都,命屈突通鎮守長安。當時天下紛起,屈突通聽說永豐倉為義軍所破,大懼奔還,想自武關趨藍田返長安。在潼關,他與唐軍劉文靜相遇,其大將軍桑顯和與文靜軍大戰,在馬上要獲勝時,桑顯和指揮失誤,見隋兵饑疲,就命令炊事兵送飯上陣地。恰恰就一頓飯的功夫,讓劉文靜復整旗鼓,唐軍大奮夾擊,隋兵大敗。
屈突通常有必死之心,撫勉將士,他常常自撫其脖頸說:“要當為國傢受人一刀耳1慷慨流涕,當時人對他非常敬重。不久唐軍攻剋長安,大將桑顯和投降,並與唐將段志玄帶着俘獲的屈突通兒子屈突子壽一起追擊屈突通。
雙方結陣相持,唐軍讓屈突子壽勸父投降,屈突通大叫:“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敵1命左右軍士朝兒子射箭。
桑顯和在唐軍陣中勸說隋兵:“京師已陷,你們都是關西人,能跑到哪裏去呢?”隋兵聞言,都放下兵仗準備投降。屈突通自知不免於敗,下馬嚮南再拜號泣道:“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1(隋朝皇帝)衆軍涌上,擒送長安。
唐高祖李淵親見屈突通,問:“怎麽這麽晚我們纔見面啊1屈突通泣道:“我不能盡人臣之節,力屈而至,為本朝之辱1高祖由此更加敬重,說:“真是隋朝忠臣啊1立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
而後,這位大將從秦王李世民攻伐薛舉,又參與討伐王世充的戰爭。當時屈突通有兩個兒子在洛陽沒跑出來,為王世充所羈押,李淵就問:“您有二子在洛陽,您又參與攻伐,這怎麽辦呢?”
屈突通回答道:“至尊您對老朽我親加恩禮,粉身難報,此命終歸國傢所有。為臣我做前驅攻伐王世充,兩兒若死,自是其命,我絶不會以私害義1高祖聞言嘆息不已。
平定王世充後,屈突通功居第一,拜陝右大行臺右僕射。貞觀二年卒,年七十二。太宗痛惜久之,贈尚書右僕射,謚曰忠。後與房玄齡配饗太宗廟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