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草根红学杂俎 》
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10)
邓遂夫 Deng Suifu
又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全面反封建,即所谓揭露批判封建制度黑暗、腐朽的各个方面。这种论点在目前较为流行,它比上一种论点更具体,而且乍看起来也颇有道理。作者通过书中的形象描写,不正是对封建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都程度不同地作了揭露批判吗?但仔细一想,我们是在研究作品的主题,即作者在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并不是研究作品的整个思想内容。这样不分主次全面包罗的主题说,显然也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概念上有着逻辑学里外延太宽的毛病。 还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这总算落实到“反封建”的某一着重点上去了,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体现了作品主线——一般称之为宝黛爱情悲剧——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思想意义是否足以体现整个《红楼梦》的主题呢?舒芜先生的文章所敏锐指出的一个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即:人们在看越剧《红楼梦》电影时,感动得纷纷流泪,而“散场以后又觉得很不满足”。这的确道出了许多人心中隐约存在的一种共同感受。是电影的概括性不强吗?不是。改编者对作品主要情节线——即所谓宝黛爱情悲剧——的概括性描写,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而且仅从这一点上看,其感人至深的程度,也许不亚于读《红楼梦》原著(当然也包括高鹗的续作)的有关描写。是表现主题不鲜明、不突出吗?也不是。改编者所要提示的主题——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无疑是鲜明的、突出的。那为什么会感到不满足呢?我以为,其根本原因正在于:越剧《红楼梦》的电影偏离了原著的真正主题,从而也就削弱了原著的思想意义,因此它所表现的内容就并不是整个的《红楼梦》,甚至也不是概括的《红楼梦》。由此可见,将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这一点认作它的主题,则又显然缩小了作品主题的思想意义。 长期以来最为流行的说法还是,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描写贾家(或曰四大家族)的衰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有人甚至干脆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写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斗争”④(以其阐述的观点分析,仍属“必然衰亡”说)。这一类说法,在目前重印或新出的有关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科书中,以及在某些有影响的红学家的最新论著中,仍然普遍盛行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二十多年来在评论《红楼梦》的思想性方面所表现的一种“左”的倾向。从这论点本身来看,也还存在一个主题概念含混的毛病。作品有没有表现贾家(注意!并非四大家族)的衰败呢?有没有表现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斗争呢?应该说都表现了。而且在整个的气氛上和个别的细节上,还表现得很典型。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并不是作为《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更不是作为思想主题来表现的;而是作为展开情节、衬托人物、突出主题的背景来表现的。 回顾了过去种种论断的得失之后,再回过头对《红楼梦》的整个艺术描写和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要表达的、而且实际上已经表达出来的主题。 三、看似平常却惊心的真正主题 探索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弄清楚曹雪芹主观上希望灌注给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二是,弄清楚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实际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否与我们所认定的曹雪芹的主观愿望相一致。 先谈第一点。由于我国古典小说在表现手法上的传统特点,在许多长篇小说里面,作者往往要将自己著书的基本思想(包括动机、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如序文、楔子、诗词以及神仙佛道人物之口等等,直接告诉给读者。虽然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是一种并不高明的做法。但有了它,对于我们准确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至少可以免走许多弯路。而恰好在这一点上,《红楼梦》也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小说的旧套。 作者在甲戌本开篇的楔子中,借叙述《石头记》抄录者空空道人检阅此书的粗略印象,貌似轻描淡写而实为郑重昭示地写道:“其中大旨谈情。” 这句话是“假语”还是真言?过去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有的说是真话,说“谈情”就是写爱情,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更多的研究者则倾向于是假话,说是作者碍于当时文狱盛行而使用的掩饰之辞,即所谓“用谈情掩盖政治斗争”,或掩盖其他。对于上述两种看法,笔者都不敢苟同。我认为,曹雪芹说此书“大旨谈情”,既是真话,又比较笼统,没能完全点破此书的主旨。要说它带有某种“掩盖”的意味,也未尝不可,因为这话确实有点意犹未尽。要说它是写作的手法问题,也同样说得过去,因为描写一个初阅此书的读者(空空道人),能够笼统地感觉出其主题的大致范围,这是符合生活的逻辑和细节的真实性的。所以,作者在这里只让空空道人为我们划出了一个主题所在的笼统范围。单就其方法而论,倒有点像前面所述有人划出一个“反封建”的笼统范围那样,给人以若隐若现之感。 但是请注意!作者在笼统昭示这一“大旨”的同时,曾通过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明确道出了此书的题材范围。说书中写的“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是“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联系脂砚斋在庚辰本楔子前面所作的批语中引述“作者自云”的一段话:“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这就进一步说明:一,所谓“谈情”,原来是谈的作者对他半世亲见亲闻的“所有女子”之情;二,所谓“假语村言”,也并不意味着这“谈情”本身是假的;而恰恰是指,用“假语”——即对生活加以集中、概括、提炼、改造的艺术手法——去“敷演出”包括作者所谈之情在内的整个作品的故事内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1) |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2) | 曹雪芹赋 并序 | 如椽巨笔耀千秋 | 曹雪芹续妻考(1) | 曹雪芹续妻考(2) | 曹雪芹续妻考(3) | 曹雪芹续妻考(4) | 曹雪芹续妻考(5) | 曹雪芹续妻考(6) | 曹雪芹续妻考(7) | 曹雪芹续妻考(8) | 曹雪芹续妻考(9) | 曹雪芹续妻考(10) | 曹雪芹续妻考(11)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1)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2)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3)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4)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5)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6)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1)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2)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