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與百姓生活   》 第38節:穩健:“中道而立”(1)      田玉川 Tian Yuchuan

  穩健:“中道而立”
  穩健,深得中庸的精髓。
  孟子認為,“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盡心章句上)唯有“中道而立”,才能像技藝高超的大匠和善射的後羿那樣,不改變固有的標準和追求。
  “中道而立”,就是穩健。
  而穩健,首先是一種最佳的標準。猶如工匠做工的規矩,偏離或未到,都不成;猶如射箭命中目標的最佳位置和角度,同樣有偏離或未到,也射不中。唯有“中道而立”,選擇最佳的位置和角度,纔不會失手。
  就像人的體溫過高,就會發燒,引發各種並發癥,甚至危及生命;過低,同樣也會痛苦不堪,帶來種種疾病。惟有長期保持穩定在正常的溫度,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血壓也一樣,若升高,則會引發其它病癥,轉變為慢性的高血壓,那就遭遇上了生命的第一大殺手。若控製不好,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因此,凡高血壓患者,醫生都要求其天天服用降壓穩壓藥,以防不測。同樣,若血壓太低,也有類似的危害。因此,人的血壓仍須長期穩定在正常的狀態,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凡檢查身體,量血壓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血壓是否符合健康的標準,是身體狀況的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映。
  這個標準,就是穩健。
  而穩健,其實就是一種最佳狀態。
  猶如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一樣,一個國傢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也有那麽一種最佳狀態,那就是穩健。
  今天,我們之所以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藉鑒了以往以搞運動運動,社會忽左忽右反復折騰的教訓,以確保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而穩健地發展。
  由此可見,穩健還是持續發展的保證。
  惟有穩健,才能避免偏激,避免因偏激而造成的損失,避免欲速則不達和停滯不前。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穩健發展的不爭事實證明,那種偏激的“大躍進”和盲目的“洋躍進”均未能實現趕超世界發達國傢的主觀願望,惟有穩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惟有穩健,才能創造真正的“中國奇跡”,把“超英趕美”變成現實。
  同時,“中庸其至矣乎!”(《中庸》)作為最高的優良品德在今天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道而立”,今天的中國人,早已沒有盲目崇拜的狂熱,也少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自卑,更不會衹熱衷於追風捧星,穩健的創業和生活,是絶大多數人的選擇。儘管多元的價值觀帶來了多元的生活方式,但穩健無疑是中國發展和社會生活的主旋律。
  就像把中作為國名一樣,穩健始終是中國最為顯著的民族性!
  即使某一時期有所改變,但歷史的定性從來如此。
  誠信三原則
  孟子把誠信看作做人的根本。
  他老人傢從分析每個人所面對的復雜的社會關係入手,由外層推及內層,由他人推及自身,由外表推及內心,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指出了誠信的重要。“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離婁章句上)由獲得上級的信任到獲得朋友的信任,由獲得朋友的信任到獲得親人的歡心,由獲得親人的歡心到反思自己的誠意,由反思自己的誠意到懂得什麽是善,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獲得上上下下的信任,必須“思誠”。以誠待人接物,以誠處事,才能“獲於上”“信於友”“悅親”“誠身”。
  這是做人的正道。
  在此,孟子實際上提出了誠信的三原則,即根本原則,互動原則以及共生原則。這三原則所反映的,正是誠信的本質。它超越了時空,在任何時候,尤其是在當前,都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是根本原則,即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他老人傢把追求誠信,作為做人的最高目標和境界,的確是抓住了做人的本質所在。無論古今中外,任何人若無起碼的誠信,他能生存和發展嗎?
  假若他請人吃飯,別人早就到了,自己卻不來了,還會有下一次嗎?比如他為人辦事,事前拍着胸脯打包票,等到別人全權委托於他時,他卻表示辦不了。“應人事小,誤人事大”,誰還會讓他辦事呢?如果他的承諾一次又一次不能兌現,那他就失去了別人的信任,自己也就孤立了。久而久之,生存就難了,還奢談什麽發展呢?做人一旦失去了根本,那就難再做人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 孟子思想與我們的生活第2節:生於亂世
第3節:師於儒門第4節:遊於列國
第5節:授於故裏 聖於著作第6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1)
第7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2)第8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3)
第9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4)第10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5)
第11節:“親親”:孝為德之本(1)第12節:“親親”:孝為德之本(2)
第13節:“親親”:孝為德之本(3)第14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1)
第15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2)第16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3)
第17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4)第18節:養欲:即養禮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第20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2)
第21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3)第22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第24節:從小抓起:“易子而教”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