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解析華爾街崩盤的基因:華爾街戰爭 》
第38節:大格局(7)
羅慰年 William Luo
吳垠 Wu Yin
現時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和衰退,表面上看是因為次貸,但深 層的原因是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不平衡源於東西方消費模式的截然不同。由信貸驅動的西方消費模式,也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需求虛位。當這個需求虛位走嚮極端,就造成了消費過頭的經濟病,從而引發藉貸、信用,以致於銀行一連串的經濟危機。
同樣的,東方的“省吃儉用”到了過度的程度,對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阻礙。這是一個消費的虛位。這個虛位必須由拉動消費來填補。西方社會放緩消費之後,必然帶來中國巨大的生産過剩和生産設備閑置的問題,從而造成生産過剩的經濟危機。而這一虛位必須由亞洲國傢特別是中國來填補纔可能得以解决。
當消費成為一個國傢的經濟引擎和基礎時,當它走嚮極端,就會造成經濟赤字的結果。金融大鰐索羅斯對此有精闢的分析:“在過去的25年裏,我們始終保持着經常項目赤字。中國人和各産油國則獲得了盈餘。我們消費多於生産。在我們把債務越堆越高之際,他們在儲蓄,在創造財富。這個趨勢將持續:中國人會獲得世界上更多的份額,因為他們會把他們的美元儲備和美國國傢債券變成實業。這將改變權力分配。權力往亞洲方向推移是美國在過去25年裏造孽的結果。”
美國當前金融危機並非僅僅是次貸引起的,次貸衹是導火索,而美國實際上25年來已經在危機的火山上生存,不斷增加債務,總相信危機會自然消失。然而事實表明,債務是不會自己消失的,危機也是不會自然解除的。
國有觀:姓社與姓資
意識形態的爭論已經沒有意義。此刻,國傢重返經濟領域比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用白貓黑貓的形象故事化解了姓資還是姓社的大爭論。這一思維上的破冰,為中國潛心改革開放、提升綜合國力梳理了人心。就在古老的中國不斷地開放打開國門的時候,西方國傢還陷入姓資還是姓社的教條主義中。
西方國傢多年來一直批評中國國傢管控太多,尤其是金融領域。現在,在危機的情況下,西方卻也不得不走“回頭路”,把很多銀行國有化。德國媒體把歐元區主席榮剋稱為“歐洲最聰明的人”,原因是他說了這麽一句話:“當真實到來的時候,意識形態就停止了。”美國開始放棄了它一貫倡導的自由經濟原則,嚮大型商業銀行直接註資,並置換銀行的股份。
中國經濟發展總的趨勢是在走嚮包括銀行在內的私有化,但始終保有一以貫之的“國有情結”。這種做法,看來是根據國情和金融業的規則做出的正確决策。相反,華爾街投行不受約束的行為,會給國傢金融和經濟帶來極大傷害,這也是被事實證明了的。當前的金融危機表明,各國自己的切身利益應該是最重要的經濟指導因素。經濟“意識形態”,不應該成為找到解决問題的絆腳石。事實上,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裏有社會主義的成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模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
|
|
第1節:戰火紛飛的華爾街 | 第2節:大崩盤(1) | 第3節:大崩盤(2) | 第4節:大崩盤(3) | 第5節:大崩盤(4) | 第6節:大崩盤(5) | 第7節:大崩盤(6) | 第8節:大崩盤(7) | 第9節:大崩盤(8) | 第10節:大崩盤(9) | 第11節:大風暴(1) | 第12節:大風暴(2) | 第13節:大風暴(3) | 第14節:大風暴(4) | 第15節:大風暴(5) | 第16節:大風暴(6) | 第17節:大風暴(7) | 第18節:大風暴(8) | 第19節:海嘯襲來(1) | 第20節:海嘯襲來(2) | 第21節:海嘯襲來(3) | 第22節:决戰華爾街(1) | 第23節:决戰華爾街(2) | 第24節:决戰華爾街(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