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寫作的第三條道路(2)
許知遠 Xu Zhiyuan
除了苦難式的濫情,我們最常遭遇的還有小資産階式的濫情。這些因為生活過於安逸,而渴望感動的傢夥們,人為地製造了那麽多符號。當他們遭遇到這些符號時,他們強行地讓自己陷入某種渴望讓外人看到的情緒當中,就像在上海8萬人體育場人頭攢動的羅大佑演唱會。這種抒情和前者一樣,因為過於強烈的表演性而可悲地貶值。
在刻薄了這麽長時間之後,我終於回到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談一談對《書城》的感受。我喜歡這本雜志,是因為它最接近於第三條道路。那些正值青春期,或者青春期過長的傢夥們將這本雜志視作他們重要的精神生活來源。他們在這裏看到了比一般雜志更寬闊的文化、藝術視野,也比較喜歡它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它成了生活於90年代末的中國青年的一本重要啓蒙性雜志。我的寫作風格也伴隨着這本雜志的成長而變化。
今天,這本雜志終於完成目前這種形態上的使命。我為很多即將來到青春期的孩子惋惜,因為他們可能錯過了一些美妙的東西。但我更希望,這本雜志的轉型能夠為那些正在招惹濫情的小資讀者們提供某種警示。因為,今天的《書城》正在緩慢地滑嚮一個溫柔但危險的陷阱。我們不能不承認,在它上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隨意性的文字與淺薄的情感,它好像已經有些抵擋不住柔軟的誘惑,它最初的智力性正在被情感淹沒,它很可能變成一代年輕人的情感寄生地——一種自憐自艾的情感。
這裏,我必須再次強調第三條道路的重要性,並將這條道路的開闢寄望於中國日漸成熟的媒體。當中國最終出現了《大西洋月刊》、《紐約書評》、《紐約客》這樣的媒體時,我會覺得此時的中國人的寫作纔最終具有了明確的意義與希望。當然,那時我們會回憶起年輕時閱讀過的《書城》,是它為我們展幹了最初的心智之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目錄 | 自序:46年之後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 | 一條人文主義狗(1) | 一條人文主義狗(2)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 沒有顔色的青春(2) | 荒原上的我們(1) | 荒原上的我們(2) | 男人快樂原則(1) | 男人快樂原則(2) | 生於70年代(1) | 生於70年代(2)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 | 曖昧的懷舊 | 砸爛背後的眼睛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 | 窺探者的狂歡節(1) | 窺探者的狂歡節(2) | 鏡 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