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38节:论书随笔(2)      Qi Gong

  草书不易认识,有许多人正在研究从草字查它是什么楷字的办法。还没有根简便的方案。现在姑且按上边两种例子做一试探:即看到一个草字后,先看它的外框像个什么楷字,再按它的笔顺断断续续地写一写,至少可以翻译出一半以上的草字。
  二论结字
  字是用许多笔划构成的,笔划又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一|丿 ?
  ",所谓点、横、竖、撇、捺、钩等。随着字形的需要,有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成为"字形",这是字的基本构造问题。每个字形的姿态,又与字中每个笔划的形状和笔划安排有关。如笔与笔之间的疏密、斜正、高矮、方圆等等,都影向着字的姿态,这是书法美术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结字",是指后者。"结字",习惯上也称"结构"、"结体",或称"间架"。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见《兰亭十三跋》)。用笔无疑是指每个笔划的写法,即笔毛在纸上活动所表现出的效果。当然笔毛不聚拢,或行笔时笔毛不顺,写出的效果当然不会好。又或写出的笔划,一边光滑,一边破烂,这笔是把笔头卧在纸上横擦而出的。笔划两面光滑,是写字最起码的条件。要使笔划两面光滑,就必须笔头正,笔毛顺。从前人所说的"中锋",并无神秘,只是笔头正、笔毛顺而已。好比人走路必定是腿站起,面向前的原则一样。躺着走不了,面向旁边必撞到别的东西上。不言而喻,赵氏这里所说的"用笔",必定不是指这个起码条件,而是指古代书法家艺术性的笔划姿态。究竟他所指的"用笔"和"结字"哪个重要呢?以次序论,当然先有笔划,例如先有"一"后有"|",才成"十"字,"十"字的形成,后于"一"的写出。但如果没有十字的构想或设计方案,把一|排错,写成 ,也是不行的。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与赵氏所说,恰恰相反。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把古代书法家写得很好看的一个"二"字,从碑帖上把两横分剪下来,它的用笔可说是"原封未动",然后拿起来往桌上一扔,这二横的位置可以千变万化,不但能够变成另一个字,即使仍然是短横在上,长横在下,但由于它们的距离小有移动,这个字的艺术效果就非常不同了。倒过来讲,一个碑帖上的好字,我们用透明纸罩在上边,用钢笔或铅笔在每一笔划中间划上一个细线,再把这张透明纸拿起单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硬笔字。不待言,钢笔或铅笔是没有毛笔那样粗细、方圆、尖秃、强弱的效果,只是一条条的匀称的细道,这种细道也能组成篆、隶、草、真、行各类字形。甚至李邕的欹斜姿态,欧阳询的方直姿态,也能从各笔划的中线上抓住而表现出来。
  练写字的人手下已经熟习了某个字中每个笔划直、斜、弯、平的确切轨道,再熟习各笔划间距离、角度、比例、顾盼的各项关系,然后用某种姿态的点划在它们的骨架上加"肉";逐渐由生到熟,由试探到成就这个工程,当然是轨道居先,装饰居次。从前人讲书法有"某底某面"之说,例如讲"欧底赵面",即是指用欧的结字,用赵的笔姿。也是先有底后有面的。
  汉字书法的艺术结构问题,从来不断地有人深索。例如隋僧智果撰《心成颂》(或作《成心颂》),主要是讲结字的。后世流传一种《楷书九十二法》,说是欧阳询所作,实属伪托。书中的办法,是找每四个字排比并观,或偏旁相同相类,或字中主要笔划相近,或这四个字的轮廓相近,或解剖字是几大块拼成的。希望收到举一反三之效,用意未尝不好,但是不见得便能收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习者照它做去,还不能抓住每字各笔的内在关系。其它在文章中提到结字的问题的,历代论书作品中随处都有,也不及详举了。
  一次在解剖书法艺术结字时,无意中发现了几个问题,姑且列举出来,向读者请教:
  发现经过是这样,因为临帖总不像,就把透明纸蒙在帖上一笔一划地去写。当我只注意用笔姿态时,每觉得一下子总写不出帖上点划的那样姿态,因只琢磨每笔的方圆肥瘦种种方面,以为古人渺不可及。一次想专在结构上探索一下,竟使我感觉吃惊。我只知横平竖直,笔在透明纸上按着帖上笔划轨道走起来,却没有一笔是绝对平直的。我脑中或习惯中某两笔或某两偏旁距离多么远近,及至体察帖上字的这两笔、两偏旁的距离,常和我想的并不一样。于是拿了一个为放大画图用的坐标小方格透明塑料片,罩在帖字上,仔细观察帖字中笔划轨道的方向角度、笔与笔之间的距离关系,字中各笔的聚处和散处、疏处和密处。如此等等方面,各做具体测量。测量办法是在塑料小方格片上划出帖字每笔的中间"骨头",看它们的倾斜度和弯曲度。再把每条"骨头"延长,使它们向去路伸张,出现了许多交叉处。这些交叉处即是字中的聚点,尽管帖字中那处笔划并未一一交叉,但是说明笔划的攒聚方向,再看伸向字外的远处方向,很少有完全一致、平行的"去向"。凡是并列的二笔以上的轨道,无论是横竖撇捺,很少有绝对平行的。总是一端距离稍宽,一端距离稍窄。或中闲稍弯处的位置以及弯度必有差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