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运动 》 從雅典到北京 》
第38節:到中國去(3)
戴維·米勒 D.W.Miller
我不在乎輸贏,但我感到其中有些不公正的因素。我的觀點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應該維護奧委會的權威,需要財政資助去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不論我做什麽(比如在悉尼組成朝鮮聯隊),我總是讓薩馬蘭奇接受鮮花和掌聲。我們一度是最親密的朋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金雲竜有關的任何爭議都談到,他曾是奧林匹剋運動首屈一指的私人贊助人。在2001年和2002年,他嚮國際Olympafrica基金會捐款達100 000美元。安妮塔oL.德弗朗茲對她少得可憐的得票的解釋很簡單。她說:"我輸了,因為我是美國人,因為我是女人。"
這屆會議也包括選舉一些新的委員。荷蘭的埃爾斯oo布雷達o維裏斯曼(Els van Breda Vriesman,麯棍球協會主席)、印度的蘭迪爾o辛格(Randhir Singh,國傢奧委會委員)、中國香港的霍震霆(國傢奧委會委員)、澳大利亞的約翰o科茨(John Coates,國傢奧委會委員)和喀麥隆的伊薩o哈亞圖(Issa Hayatou,個人委員)等人的入選都是自然而然的,雖然科茨也遭遇了一些反對票。而退休的主席則努力使他的兒子小朱安o安東尼奧o薩馬蘭奇作為西班牙的個人委員入選。雖然他的兒子為現代五項聯盟做了很多有價值的工作,但他父親的密友還是告訴他,他不可能避開裙帶關係的質疑。儘管如此,他父親還是堅持要他參選,而且他還被選上了,雖然碰到了很多反對票和限製。
衹有時間纔可以證明,新任主席所面臨的任務是多麽艱巨。在醜聞剛剛平息的情況下,他是理想的緩和劑:一個整形外科醫生--前奧林匹剋划艇運動員,由於從事比利時國傢奧委會的資助工作而具有一些商業背景,同時又沒有任何政治或社會色彩,以及可能成為沉重包袱的個人履歷。雖然他在就職演說上講"從薩馬蘭奇那裏,我學會了體育政治學",但他對於利己的地域勢力如何不斷地瓦解着奧林匹剋運動的核心這種政治問題懂得多少,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一年,他的8年任期就將結束。當然,如果他願意,他還可以繼續參加競選。先不說2004年雅典奧運會,使這些奧運會順利召開,是他的職責所在,也是對他的外交和應變能力的考驗。他任歐洲國傢奧委會主席(EOC)的?歷表明,他可以擔當重任。當然,實施,甚至有可能是調整國際奧委會的結構和道德改革,保持甚至是降低奧運會的規模和成本,以及保證奧林匹剋運動中所有職能行為的民主和透明(因為奧運會在當代獨特的地位,它的一舉一動會吸引媒體無休止的關註),這些都將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與他的前任一樣,羅格也需要得到他妻子的支持,安妮o羅格(Anne Rogge)也是個醫生。像已故的瑪莉亞o特雷茜o薩馬蘭奇一樣,她是一位平和安靜的女人,雖然她曾在1968年索邦神學院參加過學生遊行。像薩馬蘭奇一樣,作為一名沒有報酬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以洛桑為基地。在他的新任主席目標中,羅格談道:要支持女子運動的參與和管理,繼續堅持環保,支持國際奧林匹剋學院和博物館的建設;繼續進行基於體育的人道主義活動;在各國政府支持下建立國際奧林匹剋停戰基金;降低奧運會的成本;減少年會和委員會會議開支;使各大洲之間委員結構更加合理;增加執行委員會和委員之間的互動;並讓委員繼續起到各自國傢大使的作用。
各大洲之間的委員結構的平衡是很睏難的。使羅格成功入選的潛在因素是:以意大利的馬裏奧o貝斯康迪(Mario Pescante)為首的歐洲多數票的支持。羅格作為一個奧林匹剋人,很明顯,他希望將所有力量都團结在一個開放的管理機構中,改革薩馬蘭奇原有的集權機構勢在必行。但正如《國際先驅導報》的評論所說:"在兼收並蓄的同時,又做到沒有明顯缺陷,這對羅格來說是一個挑戰。"
包容性的决策始於這樣的一個决定:儘管龐德突然辭職,但仍然保留這個加拿大人世界反興奮劑協會主席的職務。龐德曾給所有國際奧委會的贊助商寫了一封關於選舉的措辭激烈的信。在信中,龐德直言不諱地指出--實際上,是贊助商們自己泄露出來的:國際奧委會沒有進行他所期望的改革;新主席的人選衹是反映了薩馬蘭奇個人的意見(雖然他個人對新的人選並沒有敵意);得票數第二的人(金雲竜)在????湖城事件中由於不正當行為受到了嚴厲的警告;另一位競選副主席的人(維塔利o斯米爾諾夫),雖然沒有遭到反對,但也受到了警告;而解决????湖城醜聞的功臣,反興奮劑運動的領導者(即龐德),服務於奧林匹剋運動長達20年之久的人,卻在選舉中遭到了最惡劣的對待。最後,在競選中處於第一、二位的候選人都稱奧運會太商業化了,這正是他(龐德)被指稱背離了奧運宗旨的原因。而實際上,奧運會比任何其他主要賽事的商業味要稀薄得多。
王承教等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何振梁序言 | 第2節:中文版序言 | 第3節:羅格序言 | 第4節:初創(1) | 第5節:初創(2) | 第6節:初創(3) | 第7節:來自希臘的導師(1) | 第8節:來自希臘的導師(2) | 第9節:雅典(1) | 第10節:雅典(2) | 第11節:雅典(3) | 第12節:遠見傢(1) | 第13節:遠見傢(2) | 第14節:巴黎(1) | 第15節:巴黎(2) | 第16節:冷戰,熱吵(1) | 第17節:冷戰,熱吵(2) | 第18節:冷戰,熱吵(3) | 第19節:普萊西德湖(1) | 第20節:普萊西德湖(2) | 第21節:莫斯科(1) | 第22節:莫斯科(2) | 第23節:莫斯科(3) | 第24節:改革(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