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文化遗产的历史回眸:后望书   》 四、拆!拆!拆!(1)      朱幼棣 Zhu Youdi

  其实有些很相似。毁灭以改造的名义出现,破坏以建设的名义出现,商业开发以保护抢救的名义出现。
  中国多数城市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拆大建。
  大发展时代,也是大破坏时代?近年来的大拆大建,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除了一些领导的“政绩观”、“权力观”外,更多的与“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商业利益、某些领导个人获得的好处,统统搅和在一起,动力不断,以致难以遏止。
  大草坪、大花坛,城市变得千篇一律,布局相仿、建筑雷同,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辨中国还是欧美。为什么要拆掉古建筑,为什么不同时期、包括近现代建筑不能和谐地共处在一个城市!?
  除了极少数城市和古镇外,已经没有完整的文化风貌。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城市的恢复和建设,是对“破旧”盲目的冲动,而经济条件又不具备,所谓的“立”也大多是因陋就简。“文化大革命”其实不在革命,而是对文化的蹂躏与割断。有些做法,如破“四旧”,似乎已经终结,可为什么相似的行为还在延续?如果说,过去主要是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是“政治”冲动的话;而今天,却主要是官员的“政绩文化”,与开发商商业利益的双轮驱动。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其文化和历史集中在市中心的三条坊、七条巷。“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7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占地约40公顷,有居民3 600多户,14 000余人。这里坊巷纵横,屋宇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走在浓荫蔽日,石板铺地的小巷上,穿行在白墙青瓦的老屋间,会使人神清气爽,生出很多遐想。
  这里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地,明清古建筑错落群集。更有林则徐、邓廷桢、左宗棠、郑孝胥的故居,严复、冰心等也是从这深幽的小巷中走出,走向了全国。这里有43处国家级、地方级的历史文化遗存。1992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阮仪三曾为福州做过城市规划,也通过了专家评审,但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正式批准。大概是领导之间意见不同。
  规划做出一年后,房地产开发热升温。“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寸土寸金,房地产开发商一眼就看出了其升值的潜力。领导要招商引资,要拿出最好的地块。他们请来香港李嘉诚投资开发“三坊七巷”。消息传开,福州的许多居民想不通,专家们更是联名在报纸上呼吁救救“三坊七巷”。《光明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做了报道。
  香港豪富李嘉诚有钱,有地位,是请来的上宾。旧城“改造开发”工程,是要把整个“三坊七巷”重新“深翻”一遍,方案是在四周盖一圈38层的住宅楼,中间再建一个大商场。这一来,整个城区的环境都将改变。
  李嘉诚请香港著名的建筑师陈藉刚先生任首席顾问。陈藉刚先生得知阮仪三搞过一个规划,又持反对态度,于是便找到阮教授征求意见。阮先生把话说得很重:“别干了,干了,身败名裂!”还送给他一本书《名城鉴赏与保护》。这使陈藉刚先生深受触动,后来他坚决请辞,退出了设计,不再参与“三坊七巷”的改建。箭在弦上,已绝无后退的可能,李嘉诚又找了别人接替陈藉刚。开发工程破土动工,旧房子不断拆毁。众多专家继续奔走呼号,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一时沸沸扬扬,成了“焦点”问题。
  房地产开发需要“滚动”,滚动不起来,资金周转就不灵。38层的大楼已盖了8层。李嘉诚只好停手不干。可当地有的领导仍一意孤行,准备在全国找几家大的公司,重新包装,接着开发。阮仪三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再次大声疾呼。据说由于一位中央领导看到了电视节目,过问了此事,才峰回路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为了前瞻的回顾序2 绝种·绝迹·绝唱(1)
序2 绝种·绝迹·绝唱(2)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1)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2)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3)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4)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5)
二、寻找峡谷与陕州(1)二、寻找峡谷与陕州(2)
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1)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2)
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3)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1)
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2)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3)
五、耸立在庄稼地上的现代楼阁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1)
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2)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3)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1)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2)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3)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