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与百姓生活 》
第38节:稳健:“中道而立”(1)
田玉川 Tian Yuchuan
稳健:“中道而立”
稳健,深得中庸的精髓。
孟子认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章句上)唯有“中道而立”,才能像技艺高超的大匠和善射的后羿那样,不改变固有的标准和追求。
“中道而立”,就是稳健。
而稳健,首先是一种最佳的标准。犹如工匠做工的规矩,偏离或未到,都不成;犹如射箭命中目标的最佳位置和角度,同样有偏离或未到,也射不中。唯有“中道而立”,选择最佳的位置和角度,才不会失手。
就像人的体温过高,就会发烧,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过低,同样也会痛苦不堪,带来种种疾病。惟有长期保持稳定在正常的温度,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
血压也一样,若升高,则会引发其它病症,转变为慢性的高血压,那就遭遇上了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若控制不好,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因此,凡高血压患者,医生都要求其天天服用降压稳压药,以防不测。同样,若血压太低,也有类似的危害。因此,人的血压仍须长期稳定在正常的状态,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
凡检查身体,量血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血压是否符合健康的标准,是身体状况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这个标准,就是稳健。
而稳健,其实就是一种最佳状态。
犹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样,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也有那么一种最佳状态,那就是稳健。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借鉴了以往以搞运动运动,社会忽左忽右反复折腾的教训,以确保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而稳健地发展。
由此可见,稳健还是持续发展的保证。
惟有稳健,才能避免偏激,避免因偏激而造成的损失,避免欲速则不达和停滞不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不争事实证明,那种偏激的“大跃进”和盲目的“洋跃进”均未能实现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观愿望,惟有稳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惟有稳健,才能创造真正的“中国奇迹”,把“超英赶美”变成现实。
同时,“中庸其至矣乎!”(《中庸》)作为最高的优良品德在今天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道而立”,今天的中国人,早已没有盲目崇拜的狂热,也少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自卑,更不会只热衷于追风捧星,稳健的创业和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尽管多元的价值观带来了多元的生活方式,但稳健无疑是中国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就像把中作为国名一样,稳健始终是中国最为显著的民族性!
即使某一时期有所改变,但历史的定性从来如此。
诚信三原则
孟子把诚信看作做人的根本。
他老人家从分析每个人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入手,由外层推及内层,由他人推及自身,由外表推及内心,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指出了诚信的重要。“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章句上)由获得上级的信任到获得朋友的信任,由获得朋友的信任到获得亲人的欢心,由获得亲人的欢心到反思自己的诚意,由反思自己的诚意到懂得什么是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获得上上下下的信任,必须“思诚”。以诚待人接物,以诚处事,才能“获于上”“信于友”“悦亲”“诚身”。
这是做人的正道。
在此,孟子实际上提出了诚信的三原则,即根本原则,互动原则以及共生原则。这三原则所反映的,正是诚信的本质。它超越了时空,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当前,都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是根本原则,即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他老人家把追求诚信,作为做人的最高目标和境界,的确是抓住了做人的本质所在。无论古今中外,任何人若无起码的诚信,他能生存和发展吗?
假若他请人吃饭,别人早就到了,自己却不来了,还会有下一次吗?比如他为人办事,事前拍着胸脯打包票,等到别人全权委托于他时,他却表示办不了。“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谁还会让他办事呢?如果他的承诺一次又一次不能兑现,那他就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自己也就孤立了。久而久之,生存就难了,还奢谈什么发展呢?做人一旦失去了根本,那就难再做人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 第2节:生于乱世 | 第3节:师于儒门 | 第4节:游于列国 | 第5节:授于故里 圣于著作 | 第6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1) | 第7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2) | 第8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3) | 第9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4) | 第10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5) | 第11节:“亲亲”:孝为德之本(1) | 第12节:“亲亲”:孝为德之本(2) | 第13节:“亲亲”:孝为德之本(3) | 第14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1) | 第15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2) | 第16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3) | 第17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4) | 第18节:养欲:即养礼 | 第19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1) | 第20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2) | 第21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3) | 第22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1) | 第23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2) | 第24节: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