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38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7)
彭林 Peng Lin
周公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傢,周公製禮作樂,使得中國社會從崇尚鬼神的時代解放出來,進入了民本主義時代,這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一次變革,這原本是史學界多數學者的一個共識。可是,這裏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古史的分期問題。按照馬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的理論,人類歷史先後要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産主義社會等五種形態。古代中國從奴隸社會走嚮封建社會是在什麽時候?學術界是有爭論的,有西周封建說、戰國封建說、秦統一封建說乃至南宋封建說等形形色色的說法。大多數史學家,包括翦伯贊先生、範文瀾先生等在內,都是主張西周封建說的。這原本是學術問題,是允許爭鳴的。實際上,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還在討論之中。
但是,按照當時的人物評價標準,戰國封建說對於孔子來說是致命的。因為按照這種分期,西周和春秋都屬於奴隸製時代,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正當社會嚮封建製轉換的關鍵時刻,孔子卻希望回到周公那裏去,這不就是開歷史倒車嗎?孔子不就是要復闢奴隸製嗎?孔子最推崇的周公不就是奴隸製的總頭目嗎?歷史就是這樣被某些政治人物玩弄於股掌之間,成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婢女。“批林批孔”是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被策劃起來的,但是,受害最深的卻是儒傢思想。舉國上下,不管念過沒念過《論語》,也不管有文化沒文化,人人都要“拿起筆做刀槍”,寫批判“孔老二”的文章。直到今天,民間還有不少人保留着“孔老二”的口頭禪。衹要你一提孔子,有人馬上就會說:“喔!孔老二剋己復禮,復闢奴隸製!”所以今天要提倡儒學的阻力,有一部分就是那個時代形成的。
百年以來,對傳統文化、儒傢思想的不斷摧殘,使文化承傳陷於睏境,隨之而起的,是兩代、甚至是三代對於民族文化相當隔膜、相當無知的青年。我們在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無知而造成的種種笑話。這種無知,表明年輕的一代對於傳統的冷漠,它的嚴重性在於,民族文化的承傳將會出現障礙。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的失落,是由於外敵的入侵所造成的,而我們今天並不存在這種危機。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由於缺乏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而實行文化自戕,長此以往,將會變成毀滅性的文化自殺。
文化是民族認同的基礎,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一旦失去了它,國民就沒有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民族的離心力就會增大。這是非常令人憂慮的。經濟落差造成的文化自卑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經濟建設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當時人們所接受的教育是,中國人民是世界上生活得最幸福的,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勞苦大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肩負的任務,是要解放全人類。
可是,改革開放之後,國人開眼看世界,纔發現自己的經濟有多落後,纔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記得那時,我們單位有一位同事的孩子到香港定居,不久,我們看到他從香港寄來的彩色照片,都覺得非常的驚訝,因為這樣好看的照片,我們在挂歷和畫册上纔看到過。那個時候,誰要是提着一個四喇叭的三洋牌收錄機在街上走,機器裏面放着流行音樂,那他就是大傢最羨慕的人。這種巨大的經濟反差,是國人從來沒有想到的。錯愕之餘,很多人再次歸咎於傳統文化,並加以激烈的抨擊。80年代,社會上出現過兩次文化大討論,核心的問題是:中國正在走嚮現代化,傳統文化還要不要?大學裏的爭論尤其激烈,許多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保守的、落後的、腐朽的,是中國走嚮現代化的絆腳石。那時我正在讀研究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位風頭很足的人在演講時說:“近代中國最大的悲哀,是沒有成為美國或者日本的殖民地!現在窮成這樣,想要給別人做殖民地,人傢都不會要!”這種渴望去做人傢奴才的無恥言論,竟然還博得了一些學生的喝彩!當時一些民衆盼望富裕的心態,由此可以想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