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38節:創辦《南京人報》(3)
張伍 Zhang Wu
,曾在葉古紅先生傢度除夕,母親和葉夫人魏新緑先生均作天津女兒裝,各着一襲紅袍,父親高興感慨之餘,曾有句:“已無餘力憂天下,衹把微醺度歲閑”,易君左先生讀後,喜而和而至再。
葉古紅先生業中醫,但卻喜歡和文人往還,自己也喜歡做詩填詞,故張慧劍叔稱他為“詩醫”,醫上冠之以“詩”,朋友們都認為是慧劍叔謔而不虐的調侃,但葉古紅先生卻笑而納之,居之自喜,他和父親是好友,而他的夫人魏新緑先生是母親的好友,魏先生是南京名票,不僅梅派青衣唱得好,而且老生戲也是唱作俱佳,在南京不時粉墨登場,內外行都稱道不已。解放初期,魏先生以稚青女士的藝名在上海廣播電臺教唱京戲。後來葉古紅先生病逝,父親想起他們的友誼,悲悼不已。父親原來曾答應給葉先生畫一幅紅葉長軸,但由於忙,一直未能兌現。葉死後,父親想起來就感到歉疚,為了實現承諾,父親精心畫了一張紅葉圖,約了萍廬、慧劍二先生(都是古紅先生好友),去共同憑吊,學古人季子挂劍之意,焚其畫於葉墓前,以踐前約。父親後來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追念此事。
潘伯鷹先生後來成了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傢。父親在南京和這些舊友新交,常相往還,《南京人報》又辦得如火如荼,心情是十分愉快的。1936年,左笑鴻叔因事從北平來南京,故友重逢,父親非常高興,做東小聚,假座“六華春”飯館,為笑鴻叔接風洗塵,座中有友鸞、冀野等幾位父執。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正是酒興已濃之際,友鸞叔忽然高談起撲剋牌之奧秘。笑鴻叔接口說,撲剋牌最高分為“同花順”,於是仿效王漁洋的“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呤出:“又是同花,又是同花順。”父親立即接過去說:“冀野辭藻無倫,而身體肥碩,可贈以詞:‘文似東坡,人似東坡肉’。”席上恰有一盤“東坡肉”,舉座大笑,素有反映快速、口才敏捷的冀野叔竟一時語塞!
父親在《南京人報》主編的副刊《南華經》上,發表了兩部長篇小說《中原豪俠傳》和《鼓角聲中》以及大量的詩詞散文。《鼓角聲中》是一部以北平為背景的抗日小說,有意思的是小說中還描述了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到北平拍攝電影《啼笑因緣》的一些場面,我衹看過連載的一部分,不知寫完沒有。而《中原豪俠傳》則是父親嘗試性的“實驗之作”,是一部擊技武術小說。我們張傢歷代習武,我的曾祖、祖父都有一身超群卓絶的武功,直到我的四叔牧野先生還有着精湛的拳腳。父親從小耳濡目染,對擊技一道也略知一二。所以一直就想寫一部武術小說,所以雖然衹是偶爾的“反串之作”,但並非心血來潮,此一想法是由來已久的。因為父親對於社會上流傳的武俠小說是頗有些看法的,他認為武俠小說不是不可寫,而是看怎樣寫。
父親在《武俠小說在下層社會》一文中說:中國下層社會對於章回小說,能感到興趣的,第一是武俠小說,第二是神怪小說,第三是歷史小說。
愛情小說,屬於小唱本(包括彈詞),衹是在婦女圈子裏轉。
但他認為在下層社會有影響的武俠小說,衹是“有個極大的缺憾”:第一,封建思想太濃,往往讓英雄變成奴才式的。第二,完全幻想,不切實際。第三,告訴人鬥爭方法,也有許多錯誤。自然,這裏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武俠小說,曾教讀者反抗暴力,反抗貪污,並告訴被壓迫者聯合一致,犧牲小我。
他在文中還提出了怎樣改造武俠小說:那麽,為什麽下層階級會給武俠小說所抓住了呢?這是人人所周知的事。他們無冤可伸,無憤可平,就托諸這幻想的武俠人物,來解除腦中的苦悶。有時,他們真很笨拙地幹着武俠的故事,把兩衹拳頭代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 | 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 |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 | 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 | 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 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 |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 | 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 | 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 |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 | 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 | 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 |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 | 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 | 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 |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 | 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 | 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 |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 | 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 | 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