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38節:第二章 盛開(19)      公路 Gong Lu

  那個時候,民歌排行榜是靠聽衆寄明信片來統計,真的就有聽衆號召周圍的同學多寫明信片投給心儀的歌手。買不到或買不起唱片,學生們就自己跟着電臺的節目翻錄一捲捲的錄音帶,而"代客錄音"的業務也相應出現。
  "金韻奬"的成功隨即誘發其他唱片業同行的跟進,如海山、四海、麗歌、歌林、環球等等原來以發行國語流行歌麯為主的唱片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如民間出版社、光美、鄉城等,然而能與新格金韻奬相提並論的,衹有海山公司製作的自1978年起連續四年一年一張的《民謠風》,其製作人林伯宜先生的努力功不可沒。
  除了唱片工業的生産行銷之外,校園歌麯也藉由電視媒體深入傳播,例如當時收視率甚高的"中視"《六燈奬》歌唱競賽節目便引進自彈自唱的形式與歌麯作為新的競賽項目。一些原本演唱一般國語流行歌麯的歌星也開始出這樣的唱片,或者延請校園歌麯的知名創作者為其創作歌麯。稍晚在1980年7月,由《民生報》、"中廣"、"警廣"與"華視"共同舉辦了名為"創作歌謠排行榜"的票選活動,每周通過"警廣"《平安夜》、"中廣"《亞洲之聲》、"華視"的《綜藝100》以及《民生報》影劇版揭曉排行結果,初期榜上有名的清一色都是校園歌麯,第一周的前十名依序為《竜的傳人》、《恰似你的溫柔》、《去來兮》、《秋蟬》、《人沙城》、《年輕人的心聲》、《》、《今山古道》、《故鄉的風》、《小草》。這項活動整體所産生的宣傳與傳播效果,顯然要遠大於陶曉清單一的廣播節目與《滾石》雜志社所合辦的民歌排行榜,甚至大於唱片公司本身的宣傳。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創作歌謠排行榜"一開始本以民歌為號召,《民生報》記者塗敏恆為此還寫了一篇現代民歌發展小史,提到黃曉寧、洪小喬、鬍德夫、楊弦、李雙澤與"淡江事件",並特別強調其中的"民族情感",然而後來主辦單位根據音樂學上"民歌"的定義,為免混淆,把此一票選活動定名為"創作歌謠排行榜",其宗旨即為"鼓勵創作,以期提高歌麯的水準"。
  校園歌麯的聲勢於1980年左右達到最高潮。除了唱片的出版與傳播媒體的大量推介之外,政權亦在這一年展現肯定校園歌麯的姿態,如國民黨青工會旗下的《自由青年》雜志即在1980年初舉辦了一次座談會,肯定了"校園歌麯與民歌"的地位,另外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也在當年成功嶺大專生暑訓演講中以當時最受矚目的,連他本人"也深深感動"的《竜的傳人》為主要話題,甚至動手改寫了幾句歌詞。
  校園歌麯這種在唱片公司與大衆媒體主導之下的機製與運作過程,基本上與一般國語流行歌麯的生産和傳播並無二緻,所不同的主要在於表現形式、訴求以及歌手的非專業身份--尤其以新格來說,民歌手的匯集更像是學生樂團的延續,他們很少以歌手自居,而是如同學一起參加課外活動般友愛、有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