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38節:暹羅國王恭迎鄭和(12)      陳存仁 Chen Cunren

  今稱泰國 明稱暹羅
  鄭和下西洋,各國名稱,各書所載不一,倒是對今稱泰國,明朝時均稱暹羅,卻是統一的,英文名稱即稱暹羅為Siam,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稱它為泰國。在明代的一切史書中,《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明會典》、《罪惟錄》,均稱為暹羅國。《西洋番國志》、《殊域周咨錄》、《皇明象胥錄》、《武備志》、《古今圖書集成》、《明史·外國傳》、《明書》等,均稱為暹羅。日本侵華時期,改名撣國,因為歷史本有撣國的名稱,幾乎包括了越南三邦。近時的英文名為Thailand,譯名一致。 筆者在第四章篇末對所涉國傢名稱都附列參考書目。
  附:
  本文發表以來,備受讀者矚目,並且多蒙好多位學者供給我不少寶貴資料,使本文以後益見充實,感激無涯。
  第四篇篇末,我引用《明會典》、《罪惟錄》將高棉稱作"三佛齊國",有一位讀者孫傢麟先生來函說:"高棉不是三佛齊國",應該稱作"巨港"或"舊港",即現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還有一位童祖仁先生來信也說"高棉即舊港"。童君信中稱我為夫子大人,愧不敢當。另有一位黎傢臨先生來信,糾正我"法屬越南三邦是越南、柬埔寨、高棉"的說法,他說,"柬埔寨即今稱的高棉",應該說"法屬越南三邦是越南、高棉、寮國"。歷史小說傢南宮博兄指稱我說的"交趾"兩字的解釋,俗稱夫婦居室,將大足趾與次趾,互相交趾而眠,衹是一種俗說,但在古文上,應作為交界地址而言,"址"與"趾"通用,與""字亦可通用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