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广州的深度组合 》
粤味:覆盖或渗透(4)
李大华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每个地方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特色,而"美在花城"就是试图融入到当地文化的探讨中去。它体现了一种都市文化传统。
"美在花城"每一届的主题不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尽管说这种探讨是比较表面化的,还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东西,但是它通过挖掘这些题材,比较好地回应了流行娱乐文化如何积极地参与地方文化建设这个问题,所以在文化上的空间比较的大。另外,它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知道如何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近一两年还和全国各城市的电视台共同操办就是明证。这些都会成为一个品牌不断增值的因素。
链接:
记忆碎片
张小莉(第二届"美在花城"入围半决赛,现为广州电视台新闻主播)
其实我参加"美在花城"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才参加的。参加培训的时候,别人会觉得很苦,但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以前没有什么机会来参加这种训练,形体训练、现场表演什么的,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这是一个多难得的机会啊。当时的强化训练给了我很多的积累,为我后来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罗志敏(第七届"美在花城"男子组亚军,现为娱乐节目主持人)
其实第六届我就报名而且入围了,但因为我当时还是学生,想着还是先完成学业就放弃了。第二年毕业之后又赶上报名,最后拿到了亚军。因为我是广州本地人,个子在当时的选手中是根本没有什么优势的,而且之前也没有一点舞台表演的训练,但我一心想的就是做到自己的最好,经常自己训练到半夜一两点。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虽然很苦,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过程。"美在花城"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做节目主持人,演戏,今年还要出一张专辑。
赵荣(第九届"美在花城"女子组冠军,现为娱乐节目主持人)
我报名的时候还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原来根本没想到会拿冠军的。我一直最想做的,就是大学毕业以后去当一个教师,参加"美在花城",纯粹是为了丰富个人的人生经历,锻炼自己。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的比赛是出乎意料的顺利,这可能要归功于我的专业,有比较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表演上有一定的优势。说实话,我是历届女子冠军中身材最矮小的一个,比赛中还是常常在身高上感到很大的压力。这次参赛给了我很多机会,现在除了主持节目,我还拍戏、出唱片,这些都是从"美在花城"开始的。
张一曼(第十一届"美在花城"冠军,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学生)
说实话,我在学校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大三的时候,因为生了一场病,失去了参加一次全国性选美比赛的机会,那一次的冠军,就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很羡慕她,没想到后来机遇也降临到自己身上。我是偶然地看到"美在花城"的报名启事,这也是这项赛事第一次在广州之外设立分赛区。我从分赛区一直到进入总决赛之后,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对自己的审美是否与评委的一致不是太有把握,最后我成功了。我学的是主持人专业,将来最想做的就是做一名好主持,可以说,参加"美在花城"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东教育出版社 |
|
|
代序(1) | 代序(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1)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3) | 中国第一展(1) | 中国第一展(2) | 中国第一展(3)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1)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2)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3) | “叹报纸”:报纸改变了我们(1) | “叹报纸”:报纸改变了我们(2) | 读《羊城晚报》是一种生活方式(1) | 读《羊城晚报》是一种生活方式(2) | 生活渗透着信息 | 谁左右了我们的消费观 | 南风这样吹(1) | 南风这样吹(2) | 没有硝烟的战争(1) | 没有硝烟的战争(2) | 没有硝烟的战争(3) | 没有硝烟的战争(4) | 骑楼:广州符号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