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 第38節:之三 什麽樣的生命是快樂的(12)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丹 Yu Dan

  在我看來,中國的文人,有兩個地方不可不到,一個是東臨泰山,一是西嚮入蜀。
  入蜀,自古文人皆入蜀,那是一種奇山異水的生命陶冶;而東臨泰山,秦始皇、漢武帝,封天禪地之地,五嶽之尊,那是中國文人的人格成人禮。
  所以在我們大三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登泰山。
  我記得,那是在一個夏天,我們是在凌晨開始登山的,從中路拾級而上。
  因為要去看日出,夏天大概早上五點多鐘就可以看日出了,所以我們走得很辛苦;而且還相信一個詞,叫做"登高必自",結果誰都不拿拐杖,年輕嘛,背着水壺拾級而上。
  那一路上,中路兩邊都是碑刻銘文,古聖先賢那些教誨全都肅穆寧靜,鋪陳其上。
  那一路上,你覺得聖賢的光芒一直都籠罩着,自己的生命受着一種責任的托舉。
  越走越疲憊,越走越滄桑,但越走生命越有負載,心中越有嚮往。
  就這樣,一路上晨光熹微,逐漸逐漸,朗日東升,走到山頂。
  你覺得這真是一番洗禮啊,人文的教化、道德的托付,讓自己變得沉甸甸的了,但是在那一刻,你的生命終被成全。
  站在南天門之上,那個時候是真的可以懂得什麽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其實這一條路,在我看來,就是儒傢的踐行之路,它教給我們怎麽去行走,去接受思想的痛楚。
  後來我們就下山了,决定在泰安休整一天,再過一天,我們要去麯阜。
  我那時候體力特別好,我聽說泰山還有一條後山的路,所以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大傢都不起來,我早上大概七點多就一個人起來了,自己去找後山的那條路。
  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是獨自攀岩。
  上世紀八十年代,泰山後山的路經常是斷的,沒有修好。
  一路上,除了挑夫,基本上見不到遊人。
  我在那條路上,幾乎是手腳並用攀爬上去的,而且也沒有經驗,穿短袖T-shirt、短褲,結果弄得四肢鮮血淋淋,全是口子。
  這樣一路上去,路上鮮有碑銘,也沒有別人的陪伴,沒有老師,沒有同學,我看見的,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那樣一座夏天的碧山,蒼鬆翠柏,蓊蓊鬱鬱,山花爛漫,開得不計成本,生命恣情,那樣的一種放縱豪奢,從來沒有人修剪。
  那個時候就覺得,四時萬物,千年百代,就是這樣一座蔥蘢碧山。
  一路走上去,結果發現,前山一條路,後山一條路,最終交會在一點。
  在南天門,一副對聯寫着"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絶頂我為峰"。
  其實,儒是一條路,道是一條路,釋是一條路,我們走哪條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到最後不丟了自己。
  看到大海有涯,仍然蒼天作岸,延伸出去;山登絶頂,不是你徵服了山巒,而是各種山巒終於把你托起來,融鑄成山上的巔峰。
  其實這就是人格,這就是我對儒道釋的解釋,它在我的心裏,不是一時,而是一個篤定的生命信仰。
  有人說我們現在是思想真空,要用儒傢的理念來構建一個思想體係。
  如何構築一個體係,這個命題太大了。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管理好自己的生命資源,建設好自己的內心,也許我們整個社會就自有一種夢想,自有一種和諧。
  體係的東西,不用太信任。
  諸子百傢從先秦的時代,有一統的體係嗎?大漢、大唐的盛世中,思想體係建立了嗎?今天的中國,站在一個多元化的關口上,多元的共生共存給了我們最活躍、最肥沃的土壤。
  關鍵是每一個人都要找到一個坐標
  我們能做到的是,見微知著,從腳下做起,去建立自己的內心世界;而這樣的內心世界,可能就如同孔子所說,"君子不憂不懼",內心沒有憂思、沒有恐懼。
  為什麽那麽簡單?孔子的回答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一個人叩問內心,不憂不懼,沒有自己的歉疚,這就夠了。
  所以,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在於它的多元化,就是每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但是穿越之後,仍然保持着一種永不妥協的樂觀主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言第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
第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2)第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3)
第5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4)第6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5)
第7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6)第8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7)
第9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8)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第11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0)第1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1)
第1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2)第1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3)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第16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2)
第17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3)第18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4)
第19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5)第20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6)
第21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7)第22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8)
第23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9)第24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