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明報·出入山河   》 第38節:秋之旅 文/金耀基(4)      饒宗頤 Rao Zongyi

  在佛城大街小巷裏閑步,與在海城時有些不同。海德堡是一片古趣,一公裏長的"浩樸街",像一首美得不能一口氣讀完的長詩;佛萊堡則在古意中更多些現代情調,街道的變化也多些,比較像篇散文。最令人稱賞的是,佛城幾乎是在二次大戰的殘瓦斷墻中重建起來的。除了大教堂以及少數幾幢老屋外,都是新建的,有五百多年歷史的佛萊堡大學也多數是戰後的建築,但現代的建築很着意地把中古的原趣保留下來。"傳統"與"現代"細針密縫地結合,竟是那麽的和諧。德人戰後的建設是真正的"重"建。人不能活在"過去",但不能不活在"歷史"中。佛城所重建的不止是建築,也是歷史。遊這個現代與傳統接合得那麽精巧的小城,無法不想起已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蘇州來了。蘇州的玲瓏清雅,是江南文化中特有的美的展現,也是人類文化中特有的美的品種。如何使那個古城在現代中保有她歷史的原趣呢?其實,不要責怪現代化,真正的現代化正是應該讓"現代"與"傳統"接榫的呀!
  來佛城就是要賞黑森林的晚秋;但這黑森林之都的城內秋意固濃,卻不多秋色。本想到城外幾處著名的黑森林區去的,但誤了車時。"紅熊"旅店的一位女士知道我在尋秋林,她說,出了城門,跨過天橋,就是"西樂詩盤"(SoblO Bbere),那裏就有我要看的晚秋了。
  果然,不要半點鐘,我已經身處一山秋樹中了。不知是誰創了"黑森林"之名,森林本來就不黑,而在秋陽撫照下的殘秋,縱然無凡爾賽所見的金碧輝煌,但葉未落盡,依然可見此一片紅,彼一片黃,秋色還是掬然可醉。而在"西樂詩盤"的山頭嚮下俯視,佛萊堡全景就在腳底了。噢!多麽像"聖山"半腰"哲人路"上所見的海德堡;也是萬千個紅色屋頂凝聚成的層層紅雲!對了,這裏見不到尼加河的古橋,也見不到浮在對山的最顯殘缺之美的古堡!但看哪!那穿出紅雲、伸入藍天的大教堂的哥特式的尖塔,豈非畫竜點睛地賦予了佛城特有的精神和美麗!?
  佛萊堡與海德堡一樣,都是"永遠年輕,永遠美麗"的大學城!
  從佛萊堡到海德堡,不過四小時的火車。在夜的冷風中,回到海城尼加河畔的居處,有"異鄉人"返""的快樂。一周的秋之旅,隨着半瓶巴騰(Baden)的紅酒,送我進入夢鄉。但此夜無夢,衹有暖意。
  翌晨,海城已是冰霜滿樹,秋已老去。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初稿
  十二月五日定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1)第2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2)
第3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3)第4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1)
第5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2)第6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3)
第7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4)第8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5)
第9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6)第10節:禪窟:佛教聖地Banāras 文/饒宗頤
第11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1)第12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2)
第13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3)第14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4)
第15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5)第16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1)
第17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2)第18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3)
第19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4)第20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5)
第21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6)第22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7)
第23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1)第24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