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清王朝絶密檔案:權臣回憶錄 》
一、堅毅果敢的少數派(2)
唐博 Tang Bo
尾大不掉的形勢十分嚴峻,浩大的軍費開支也讓朝廷頭痛。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藉口將其撤除。但他們手裏軍隊太多,一旦倉促操作,必然導致嚴重後果,怎麽辦呢?皇上似乎選擇了安撫三藩,等待時機。
機遇總是垂青真的高手。那是一個盛夏的早晨。天還不亮,我就穿好朝服,坐着兵部配備的轎子趕往乾清門。今天,皇上要禦門聽政,據說有要事將與群臣商議。
朝會開始了,皇上拿出兩封書信,讓太監念給大臣們聽。原來,這年三月,尚可喜提出要告老還鄉,由兒子尚之信繼任平南王,年輕氣盛的皇上當時給尚可喜發了一份上諭,准許他歸隱遼東,但必須全家皆走,並交出平南王印信和兵權。可以看出,老謀深算的尚可喜能夠做出這樣的舉動,純粹是擺出姿態,希望緩和與朝廷的矛盾,確保子孫的安全。然而,四個月過去了,尚可喜並沒有給皇上回信兒,因此,這件事似乎沒有完。
太監念的兩封信,是吳三桂和耿精忠寫的,他們也要告老還鄉,讓朝廷定奪。顯然,這倆王爺看到皇上要撤平南王的藩,也擺出撂挑子的姿態,探探朝廷的底細,試試皇上的勇氣。也許年僅二十歲的皇上,對這樣的陣勢有些一籌莫展。所以,他要臣子們出出主意。
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首先發言,堅决主張撤藩,認為三藩為國傢心腹大患,早就該撤,現在他們主動辭職,正好可以藉機撤之。我深以為然,馬上也站出來支持。
這次,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少數派,圖海、索額圖等重臣紛紛表示反對撤藩,他們擔心一旦撤藩,會導致三藩同時造反,朝廷目前無力應付,恐怕會直接危及大清江山。反對撤藩的大臣占絶對多數。
米思翰、莫洛和我都默不做聲,我們的處境很被動。但我也在想:早在西漢中葉,諸侯王就成為朝廷尾大不掉的心腹之患,諸侯王造反是遲早的事情。當時有人就主張削藩,雖然激起了七國之亂,但朝廷很快將其平定,反而加快了削藩的步伐,使得諸侯王對於朝廷的威脅迅速被削減到最小程度。今天的形勢跟七國之亂幾乎如出一轍。三藩的造反是遲早的事,為了朝廷的安危,三藩必須撤除,早撤,會導致他們早反,但禍患小;晚撤,他們造反也會遲些,但禍患更大。孰輕孰重,我想皇上自會掂量。
這次禦門聽政,大臣們把自己的觀點拿出來曬了一下。皇上沒有表態,而是讓議政大臣會同兵部、戶部尚書,以及九卿科道等大臣再做討論。
次日,議政王大臣會議如期召開。米思翰和我為一方,索額圖、圖海為一方,展開了激烈辯論,最後誰也沒有說服對方。正在我們唇槍舌劍之時,皇上駕到。
他帶來了一份聖旨。聖旨宣佈:批準吳三桂和耿精忠的辭職報告,三藩同撤。皇上的理由跟我的所想幾乎一模一樣:“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
這是一個冒着極大政治風險的决定,是一個懷着極大勇氣的决定。沒有想到,皇上原來已經拿定了主意。我很慶幸,我通過自己的分析,沒有站錯隊。不管皇上的决策是否正確,我堅信:自己站在皇上一邊,沒有錯。於是,我更加堅决地支持皇上的决斷,並在兵部發佈命令,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吳三桂果然反了,耿精忠也反了,尚之信裹脅着老父親尚可喜也反了。吳三桂甚至還穿上被他丟棄了三十年的明朝將軍盔甲,跑到被他絞死的南明永歷皇帝墳前大哭一場,誓師反清,真是一幕鬧劇!
然而,南方的省份顯然準備不足,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舉兵。其後的兩年,戰火一下子遍布南方數剩幾個月的工夫,叛軍已經打到洞庭湖畔,長江以南的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幾乎全境淪陷,北方的陝西、內蒙古也出現叛亂,甚至連京城,也有人號稱“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復明的事端。形勢萬分緊急。索額圖等一些大臣認為,是主張撤藩的大臣導致了目前這個局面,所以應該誅殺這些大臣。儘管我料到吳三桂會造反,但沒想到叛軍的勢頭竟然如此迅猛,八旗將士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索額圖此言一出,我心裏立即就涼了半截,看來真要為大清江山獻身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多爾袞簡歷 | 一、喪父殉母的少年貝勒 | 二、屢立戰功的青年纔俊(1) | 二、屢立戰功的青年纔俊(2) | 三、定策建勳的盛年統帥(1) | 三、定策建勳的盛年統帥(2) | 三、定策建勳的盛年統帥(3) | 四、攝政天下的中年親王(1) | 四、攝政天下的中年親王(2) | 四、攝政天下的中年親王(3) | 懸案發佈會:我與太後的是非真相(1) | 懸案發佈會:我與太後的是非真相(2) | 範文程簡歷 | 一、從書生到奴隸,從奴隸到書生(1) | 一、從書生到奴隸,從奴隸到書生(2) | 二、皇太極時代,走上權臣之路(1) | 二、皇太極時代,走上權臣之路(2) | 二、皇太極時代,走上權臣之路(3) | 三、明清鼎革時代的最高參謀長(1) | 三、明清鼎革時代的最高參謀長(2) | 三、明清鼎革時代的最高參謀長(3) | 四、我的議政生涯——風燭殘年的榮譽流水賬(1) | 四、我的議政生涯——風燭殘年的榮譽流水賬(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