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类 》 水經註 》
捲三十七
酈道元 Li Daoyuan
○淹水葉榆河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淹水出越巂遂久縣徼外。
呂忱曰:淹水,一曰復水也。
△東南至晴蛉縣。
縣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馬、碧雞、光景悠忽,民多見之。漢宣帝遣諫大夫
王襃祭之,欲緻其雞、馬、襃道病而卒,是不果焉。王襃《碧雞頌》曰:敬移金
精神馬縹碧之雞。故左太衝《蜀都賦》曰:金馬騁光而絶影,碧雞悠忽而耀儀。
△又東過姑復縣南,東入於若水。
淹水逕縣之臨池澤,而東北逕雲南縣西,東北註若水也。
△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界。屈從縣東北流,
縣故滇池葉榆之國也。漢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開之,以為益州郡。郡有葉
榆縣,縣西北八十裏,有吊鳥山,衆鳥千百為群,共會鳴呼啁哳,每歲七八月至,
十六七日則止。一歲六至,雉雀來吊,夜燃火伺取之。其無嗉不食,似特悲者,
以為義鳥,則不取也。俗言鳳凰死於此山,故衆鳥來吊,因名吊鳥。縣之東有葉
榆澤,葉榆水所鐘而為此川藪也。
△過不韋縣。
縣故九隆哀牢之國也。有牢山,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捕魚水中,
觸瀋木,若有感,因懷孕,産十子。後瀋木化為竜出水,九子驚走。小子不能去,
背竜而坐,竜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為九攏及長,諸
兄遂相共推九隆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九隆皆以為妻,遂因孳育,
皆畫身像竜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不與中國通。漢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
箄船南下,攻漢鹿茤民。鹿茤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天大震雷疾雨,
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涌二百餘裏,箄船瀋沒,溺死數千人。後數年,復遣六
王,將萬許人攻鹿茤。鹿茤王與戰,殺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
虎掘而食之。明旦,但見骸骨,驚怖引去。乃懼,謂其耆老小王曰:哀牢犯徼,
自古有之。今此攻鹿茤,輒被天誅。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祜之明也。即
遣使詣越雋奉獻。求乞內附,長保塞徼。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置為永昌郡。郡治
不韋縣,蓋秦始皇徙呂不韋子孫於此,故以不韋名縣。北去葉榆六百餘裏,榆水
不逕其縣,自不韋北註者,盧倉、禁水耳。榆水自縣南,逕遂久縣東,又逕姑復
縣西,與淹水合。又東南逕永昌邪竜縣,縣以建興三年,劉禪分隸雲南,於不違
縣為東北。
△東南出益州界。
葉榆水自邪竜縣東南,逕秦臧縣,南與濮水同註滇池澤於連然雙柏縣也。榆
水自澤,又東北逕滇池縣南,又東逕同並縣南,又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
蝮口,謂之漏江。左思《蜀都賦》曰:漏江洑流潰其阿,汨若湯𠔌之楊濤,沛若
蒙氾之涌波。諸葛亮之平南中也,戰於是水之南。榆水又逕賁古縣北,東與盤江
合。盤水出律高縣東南盤町山東逕梁水郡北,賁古縣南,水廣百餘步,深處十丈,
甚有瘴氣。朱裒之反,李恢追至盤江者也。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上言:從
{米尼}泠同賁古,擊益州。臣所將駱越萬餘人,便習戰鬥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
利,以數發,矢註如雨,所中輒死。愚以行兵,此道最便。蓋承藉水利,用為神
捷也。盤水又東逕漢興縣。山溪之中,多生邛竹,桄榔樹,樹出面,而夷人資以
自給。故《蜀都賦》曰:邛竹緣嶺;又曰:有桄榔。盤水北入榆水,諸葛亮入南,
戰於盤東是也。
△入牂柯郡西隨縣北為西隨水。又東出進桑關。
進桑縣牂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關,故曰進桑關也。故馬援言從{米尼},
泠水道出進桑王國至益州貴古縣,轉輸通利,蓋兵車資運所由矣。自西隨至交阯,
崇山接險,水路三千裏。
榆水又東南,絶溫水,而東南註於交阯。
△過交阯{米尼}泠縣北,分為五水,絡交阯郡中,至東界復合為三水,東入
海。
《尚書·大傳》曰:堯南撫交阯,於《禹貢》荊州之南垂,幽荒之外,故越
也。《周禮》南八蠻,雕題,交阯有不粒食者焉。《春秋》不見於傳不通於華夏,
在海島,人民鳥語。秦始皇開越嶺南,立蒼梧南海、交阯、象郡。漢武帝元鼎二
年,始並百越,啓七郡,於是乃置交阯刺史以督領之,初治廣信,所以獨不稱州。
時又建朔方,明已始開北垂,遂闢交阯於南,為子孫基阯也。{米尼}泠縣,漢武
帝元鼎六年開,都尉治。《交州外域記》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阯、九真二郡
民,後漢遣伏波將軍路博德討越王。路將軍到合浦,越王令二使者賫牛百頭,酒
千鍾,及二郡民戶口簿,詣路將軍。乃拜二使者為交阯、九真太守。諸雒將主民
如故。交阯郡及州本治於此也,州名為交州。後朱雒將子名詩索,{米尼}
泠雒將女名徵側為妻,側為人有膽勇將詩起賊,攻破州郡,服諸雒將,皆屬徵側
為王,治{米尼}泠縣,得交阯、九真二郡民二歲調賦。後漢遣伏波將軍馬援將兵
討側,詩走入金溪究,三歲乃得。爾時西蜀並遣兵共討側等,悉定郡縣為令長也。
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長十丈,圍七八尺,常在樹上伺鹿獸。鹿獸過,便低頭繞
之,有頃,鹿死,先濡令涇訖,便吞,頭角骨皆鑽皮出。山夷始見蛇不動時,便
以大竹簽簽蛇頭至尾,殺而食之,以為珍異。故楊氏《南裔異物志》曰:髯惟大
蛇,既洪且長。采色駮牽,其文錦章。食豕吞鹿,腴成養創。賓享嘉宴,是豆是
觴。言其養創之時,肪腴甚肥,搏之,以婦人衣投之,則蟠而不起走,便可得也。
北二水:左水東北逕望海縣南,建武十九年,馬援徵徵側置,又東逕竜淵縣北,
又東合南水。水自{米尼}泠縣東,逕封溪縣北。《交州外域記》曰:交阯昔未有
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設雒王、
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
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衆攻安陽王。安陽王有
神人,名臯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戰,
卻軍住武寧縣。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事
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
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王有女名曰眉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
令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越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
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逕出於海。今平道縣後王宮城見有故處。
《晉太康地記》縣屬交阯。越遂服諸雒將。馬援以西南治遠,路逕千裏,分置斯
縣。治城郭,穿渠,通道溉灌,以利其民。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狀貆。
人面,頭顔端正,善與人言,音聲酈妙,如婦人好女。對語交言,聞之無不酸楚。
其肉甘美,可以斷𠔌,窮年不厭。又東逕浪泊,馬援以其地高,自西裏進屯此。
又東逕竜淵縣故城南,又東左合北水。建安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竜蟠編於南、
北二津,故改竜淵,以竜編為名也。盧循之寇交州也,交州刺史杜惠度,率水步
軍,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燒其船艦,一時潰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於是斬
之,傳首京師。惠度以斬循動,封竜編侯。劉欣期《交州記》曰:竜編縣功曹左
飛,曾化為虎,數月,還作吏。既言其化,亦化無不在,牛哀易虎,不識厥兄,
當其革狀,安知其訛變哉?其水又東逕麯易縣,東流註於泿鬱。《經》言於
郡東界,復合為三水,此其一也。其次一水東逕封溪縣南,又西南逕西於縣南,
又東逕羸縣北,又東逕北帶縣南,又不逕稽徐縣,涇水註之。水出竜編縣高
山,東南流入稽徐縣,註於中水。中水又東逕羸縣南,《交州外域記》曰:
縣本交趾郡治也。《林邑記》曰:自交阯南行,都官塞浦出焉。其水自縣東逕安
定縣,北帶長江,江中有越王所鑄銅船,潮水退時,人有見之者。其水又東流,
隔水有泥黎城,言阿育王所築也。又東南合南水。南水又東南,逕九德郡北。
《交州外域記》曰:交阯郡界有扶嚴究,在郡之北,隔渡一江,即是水也。江北
對交阯朱縣,又東逕浦陽縣北,又東逕無功縣北。建武十九年九月,馬援
上言:臣謹與交阯精兵萬二千人,與大兵合二萬人,船車大小二千艘,自入交趾,
於今為盛。十月,援南入九真,至無功縣,賊渠降。進入餘發,渠帥朱伯棄郡,
亡入深林巨藪。犀象所聚,群牛數千頭,時見象數十百為群。援又分兵入無編縣,
王莽之九真亭。至居風縣,帥不降,並斬級數十百,九真乃靖。其水又東逕句漏
縣,縣帶江水,江水對安定縣,《林邑記》所謂外越安定、紀粟者也。縣江中有
潛牛,形似水牛,上岸鬥,角輭還入江水,角堅復出。又東與北水合,又東註
鬱,亂流而逝矣。此其三也。平撮通稱,同歸鬱海,故《經》有入海之文矣。
○夷水
△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江。
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昔廩君浮土舟於夷水,據捍關而王巴。是以法孝直有言:魚復捍關,臨江據水,
實益州禍福之門。夷水又東逕建平沙渠縣,縣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裏,其水
歷縣東出焉。
△東南過佷山縣南。
夷水自沙渠入縣,水流淺狹,裁得通船。東逕難留城南,城即山也。獨立峻
絶,西面上裏餘,得石穴。把火行百許步,得二大石磧,並立穴中,相去一丈,
俗名陰陽石。陰石堂濕,陽石常燥。每水旱不調,居民作威儀服飾,往入穴中,
旱則鞭陰石,應時雨,多雨則鞭陽石,俄而天晴。相承所說,往往有效,但捉鞭
者不壽,人頗惡之,故不為也。東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數百人。每亂,民入室避
賊,無可攻理,因名難留城也。昔巴蠻有五姓,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
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中之。又令各乘土舟,約浮者當以為
君,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舟,從夷水下,至????陽。????水有
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所出,原留共居。廩君不許,????神暮輒來宿,
旦化為蟲,群飛蔽日,天地晦暝。積十餘日,廩君因伺便射殺之,天乃開明。廩
君乘土舟,下及夷城。夷城石岸險麯,其水亦麯,廩君望之而嘆,山崖為崩。廩
君登之。上有平石,方二丈五尺,因立城其傍而居之,四姓臣之。死,精魂化而
為白虎,故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祀。????水即夷水也。又有????石,即陽石也。
盛弘之以是推之,疑即廩君所射????神處也。將知陰石,是對陽石立名矣。事既鴻
古,難為明徵。夷水又東逕石室,在層岩之上。石室南嚮,水出其下,懸崖千仞,
自水上徑望見。每有陟山嶺者,扳木側足而行,莫知其誰,村人駱都,小時到此
室邊采蜜,見一仙人,坐石床上,見都,凝矚不轉。都還招村人重往,則不復見。
鄉人今名為仙人室。袁山鬆雲:都孫息尚存。夷水又東與溫泉三水合。大溪南北
夾岸,有溫泉對註,夏暖鼕熱,上常有霧氣,瘍疾百病,浴者多愈。父老傳此泉
先出????,於今水有????氣。夷水有????水之名,此亦其一也。
夷水又東逕佷山縣故城南,縣即山名也。孟康曰:音恆。出藥草恆山。今
世以銀為音也。舊武陵之屬縣。南一裏即清江東註矣。南對長楊溪。溪水西南潛
穴,穴在射堂村東六七裏,𠔌中有石穴,清泉濆流,三十許步復入穴,即長楊之
源也。水中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釣魚,先陳所須多少,拜而請之,
拜訖,投釣餌。得魚過數者,水輒波涌,暴風卒起,樹木摧折。水側生異花,路
人欲摘者,皆當先請,不得輒齲水源東北之風井,山回麯有異勢,穴口大如盆,
袁山鬆雲:夏則風出,鼕則風入,春秋分則靜。餘往觀之,其時四月中,去穴數
丈,須臾寒慄,言至六月中,尤不可當。往人有鼕過者,置笠穴中,風吸之。經
日還涉楊溪,得其笠,則知潛通矣。其水重源顯發,北流註於夷水。此水清泠,
甚於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津流也。縣北十餘裏有神穴,平居無水,時
有渴者,誠啓請乞,輒得水。或戲求者,水終不出。縣東十許裏至平樂村,又有
石穴,出清泉,中有潛竜,每至大旱,平樂左近村居,輦草穢著穴中。竜怒,
臾水出,蕩其草穢,傍側之田,皆得澆灌。從平樂順流五六裏,東亭村北,山甚
高峻,上合下空,空竅東西廣二丈許,高起如屋。中有石床,甚整頓,傍生野韭。
人往乞者,神許,則風吹別分,隨偃而輸,不得過越,不偃而輸,輒兇。往觀者
去時特平,暨處自然恭肅矣。
△又東過夷道縣北。
夷水又東逕虎灘,岸石有虎像,故因以名灘也。夷水又東逕釜瀨,其石大者
如釜,小者如刁鬥,形色亂真,惟實中耳。
夷水又東北,丹水註之。其源百裏,出西南望州山,山形竦峻,峰秀甚高。
東北白岩壁立,西南小演通行。登其頂,平可有三畮許,上有故城,城中有水,
登城望見一州之境,故名望州山,俗語訛,今名武鐘山。山根東有涌泉成溪,下
註丹水,天陰欲雨,輒有赤氣,故名曰丹水矣。丹水又逕亭下,有石穴甚深,未
嘗測其遠近。穴中蝙蝠,大者如烏,多倒懸,《玄中記》曰:蝙蝠百歲者倒懸,
得而服之,使人神仙。穴口有泉,鼕溫夏冷,秋則入藏,春則出遊。民至秋,闌
斷水口,得魚,大者長四五尺,骨輭肉美,異於餘魚。丹水又逕其下,積而為
淵。淵有神竜,每旱,村人以{艹網}草投淵上流,魚則多死。竜怒,當時大雨。
丹水又東北流,兩岸石上有虎跡甚多,或深或淺,皆悉成就自然,鹹非人工。丹
水又北註於夷水,水色清澈,與大溪同。夷水又東北逕夷道縣北而東註。
△東入於江。
夷水又逕宜都北,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佷山北溪。水所經皆石
山,路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遊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鼕夏激素飛清,
傍多茂木空岫,靜夜聽之,恆有清響。百鳥翔禽,哀鳴相和,巡頽浪者,不覺疲
而忘歸矣。
○油水
△油水出武陵孱陵縣西界,
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東逕其縣西,與洈水合。水出高城縣洈山,東
逕其縣下,東至孱陵縣入油水也。
△東過其縣北。
縣治故城,王莽更名孱陸也。劉備孫夫人,權妹也,又更脩之。其城背油嚮
澤。
△又東北入於江。
油水自孱陵縣之東北,逕公安縣西,又北流註於大江。
△澧水出武陵充縣西歷山,東過其縣南。
澧水自縣東逕臨澧、零陽二縣故界。水之南岸,白石雙立,厥狀類人,高各
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傳言,昔充縣尉與零陽尉共論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為
石,東標零陽,西揭充縣。充縣廢省,臨澧縣即其地,臨澧縣之故治,臨側澧水,
即為縣名,晉太康四年置。
澧水又東。茹水註之。水出竜茹山,水色清澈,漏石分沙。莊辛說楚襄王所
謂飲茹溪之流者也。茹水東註澧水。
△又東過零陽縣之北。
澧水東與溫泉水會。水發北山石穴中,長三十丈,鼕夏沸涌,常若湯焉。溫
水南流註於澧水。澧水又東合零溪,水源南出零陽之山,歷溪北註澧水。澧水又
東,九渡水註之。水南出九渡山,山下有溪,又以九渡為名。山獸鹹飲此水,而
逕越他津,皆不飲之。九渡水北逕仙人樓下,傍有石形,極方峭,世名之為仙樓。
水自下歷溪麯折,逶迤傾註。行者間關,每所褰氵斥,山、水之號,蓋亦因事生
焉。九渡水又北流註於澧水。
澧水又東,婁水入焉。水源出巴東界,東逕天門郡婁中縣北,又東逕零陽縣,
註於澧水。
澧水又東逕零陽縣南,縣即零溪以著稱矣。澧水又逕渫陽縣,左會渫水。水
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南,晉太康中置。渫水又右合黃水,水出零陽縣西,北連
巫山,溪出雄黃,頗有神異。采之常以鼕月祭祀,鑿石深數丈,方得佳黃,故溪
水取名焉。黃水北流註於渫水。渫水又東註澧水,謂之渫口。澧水又東逕澧陽縣
南,南臨澧水,晉太康四年立,天門郡治也。吳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高峰
孤竦,素壁千尋,望之苕亭,有似香爐。其山洞開玄朗如門,高三百丈,廣二百
丈,門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謂之天帚。孫休以為嘉祥,分武陵,置天門郡。
澧水又東歷層步山,高秀特出。山下有峭澗,泉流所發,南流註於澧水。
△又東過作唐縣北。
作唐縣,後漢分孱陵縣置。澧水入縣,左合涔水。水出西北天門郡界,南流
逕涔坪屯,屯堨涔水,溉田數千頃。又東南流註於澧水。澧水又東,澹水出焉。
澧水又南逕故郡城東,東轉逕作唐縣南。
澧水又東逕安南縣南,晉太康元年分孱陵立。澹水註之。水上承澧水於作唐
縣,東逕其縣北,又東註於澧,謂之澹口。王仲宣《贈士孫文始詩》曰:悠悠澹
澧者也。
澧水又東,與赤沙湖水會,湖水北通江而南註澧,謂之沙口,澧水又東南註
於沅水,曰澧口,蓋其枝瀆耳。《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
澧水流註於洞庭湖,俗謂之曰澧江口也。
△沅水出牂柯且蘭縣,為旁溝水,又東至鐔成縣,為沅水。
東逕無陽縣。無水出故且蘭,南流至無陽故縣。縣對無水,因以氏縣。無水
又東,南入沅,謂之無口。
沅水東逕無陽縣,南臨運水。水源出東南岸許山,西北逕其縣南,流註於熊
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山以移為名,蓋
亦蒼梧鬱州,東武怪山之類也。熊溪下註沅水。沅水又東逕辰陽縣,縣有竜溪,
水南出於竜嶠之山,北流入於沅。
沅水又東,滏水註之,水南出扶陽之山,北流會於沅。沅水又東與序溪合,
水出義陵郡義陵縣鹿阝梁山,西北流逕義陵縣,王莽之建平縣也,治序溪。其城,
劉備之秭歸,馬良出五溪,綏撫蠻夷,良率諸蠻所築也。所治序溪,最為沃壤,
良田數百頃,特宜稻,修作無廢。又西北入於沅。沅水又東,合柱水,水導源柱
溪,北流註沅。
沅水又東逕辰陽縣南,東合辰水。水出縣三山𠔌,東南流,獨母水註之。水
源南出竜門山,歷獨母溪北入辰水。辰水又逕其縣北,舊治在辰水之陽,故即名
焉。《楚辭》所謂夕宿辰陽者也。王莽更名會亭矣。辰水又右會沅水,名之為辰
溪口。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夾溪悉是蠻左
所居,故謂此蠻五溪蠻也。沅水又逕沅陵縣西,有武溪,源出武山,與酉陽分山。
水源石上有盤瓠跡猶存矣。盤瓠者,高辛氏之畜狗也,其毛五色,高辛氏患犬戎
之暴,乃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妻以少女。下令之後,盤瓠遂銜吳
將軍之首於闕下,帝大喜,未知所報。女聞之以為信不可違,請行,乃以配之,
盤瓠負女入南山,上石室中。所處險絶,人跡不至。帝悲思之,遣使不得進,經
二年,生六男六女。盤瓠死,因自相夫妻。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裁
製皆有尾。其母白帝,賜以名山。其後滋蔓,號曰蠻夷。今武陵郡夷,即盤瓠之
種落也。其狗皮毛,嫡孫世寶錄之。武水南流註於沅。沅水又東,施水註之。水
南出施山,溪源有陽欺崖,崖色純素,望同積雪。下有二石室,先有人居處其間。
細泉輕流,望川競註,故不可以言也。施水北流會於沅。
沅水又東逕沅陵縣北,漢故頃侯吳陽之邑也。王莽改曰沅陸縣。北枕沅水。
沅水又東逕縣故治北,移縣治,縣之舊城置都尉府。因岡傍阿,勢盡川陸,
臨沅對酉,二川之交會也。酉水導源益州巴郡臨江縣,故武陵之充縣酉源山,東
南流,逕黚陽故縣南,又東逕遷陵故縣界,與西鄉溪𠔌,即延江之枝津,更
始之下流,謂之西鄉溪口。酉水又東逕遷陵縣故城北,王莽更名曰遷陸也。酉水
東逕酉陽故縣南,縣故酉陵也。酉水又東逕沅陵縣北,又東南逕潘承明壘西,承
明討五溪蠻,營軍所築也。萁城跨山枕𠔌,酉水又南註沅水,闞駰謂之受水,其
水所决入,名曰酉口。沅水又逕竇應明城側,應明以元嘉初伐蠻所築也。沅水又
東。溪水南出茗山,山深回險,人獸阻絶、溪水北瀉沅川。沅水又東,與諸魚溪
水合,水北出諸魚山,山與天門郡之澧陽縣分嶺,溪水南流會於沅。沅水又東,
夷水入焉。水南出夷山,北流註沅。夷山東接壺頭山,山高一百裏,廣圓三百裏。
山下水際,有新息侯馬援徵武溪蠻停軍處,壺頭徑麯多險,其中紆折千灘。援就
壺頭,希效早成,道遇瘴毒,終沒於此。忠以獲謗,信可悲矣!劉澄之曰:沅水
自壺頭枝分,跨三十三渡,逕交趾竜編縣東北,入於海。脈水尋梁,乃非關究,
但古人許以傳疑,聊書所聞耳。
△又東北過臨沅縣南。
臨沅縣與沅南縣分水。沅南縣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險四絶,昔有蠻民,
避寇居之,故謂之夷望也。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遠註沅。沅水又東得關下山
東帶關溪,瀉註沅瀆。沅水又東歷臨沅縣西,為明月池,白壁灣。灣狀半月,清
潭鏡澈,上則風籟空傳,下則泉響不斷。行者莫不擁檝嬉遊,徘徊愛玩。沅水
又東歷三石澗,鼎足均跱,秀若削成,其側茂行便娟,緻可玩也。又東帶緑蘿
山,頽岩臨水,懸蘿釣渚,漁詠幽𠔌,浮響若鐘。沅水又東逕平山西,南臨沅水,
寒鬆上蔭,清泉下註,棲托者不能自絶於其側。沅水又東逕臨沅縣南,縣南臨沅
水,因以為名,王葬更之曰監沅也。縣南有晉徵士漢壽人襲玄之墓。銘,太元中
車武子立。縣治武陵郡下,本楚之黔中郡矣。秦昭襄王二十七年,使司馬錯以隴
蜀軍攻楚,楚割漢北與秦,至三十年,秦又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為黔中郡。漢
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為武陵郡,王葬更之曰建平也。南對沅南縣。後漢建武中
所置也。縣在沅水之陰,因以沅南為名。縣治故城,昔馬援討臨鄉所築也。沅水
又東歷小灣,謂之枉渚。渚東裏許,便得枉人山。山西帶脩溪一百餘裏,茂竹便
娟,披溪蔭渚,長川逕引,遠註於沅。沅水又東入竜陽縣,有澹水,出漢壽縣西
楊山。南流東折,逕其縣南。縣治索城,即索縣之故城也。漢順帝陽嘉中改從今
名。闞駰以為興水所出,東入沅。而是水又東歷諸湖,方南註沅,亦曰漸水也。
水所入之處,謂之鼎口。沅水又東歷竜陽縣之氾洲,洲長二十裏,吳丹楊太守李
衡植柑於其上。臨死,敕其子曰:吾州裏有木奴千頭,不責衣食,歲絹各匹。太
史公曰:江陵千樹橘,可當封君。此之謂矣。吳末,衡柑成,歲絹千匹。今洲上
猶有陳根餘枿,蓋其遺也。沅水又東逕竜陽縣北,城側臨沅水,沅水又東合壽溪,
內通大溪口有木連理,根各一岸,而凌空交合。其水上承諸湖,下註沅水。
△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於江。
沅水下註洞庭湖,方會於江。
△泿水出武陵鐔城縣北界沅水𠔌。
《山海經》曰:禱過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海,是也。
△南至鬱林潭中縣,與鄰水合。
水出無陽縣,縣故鐔成也。晉義熙中,改從今名。俗謂之移溪,溪水南歷潭
中,註於泿水。
△又東至蒼梧猛陵縣為鬱溪,又東至高要縣為大水。
鬱水自鬱林之阿林縣東逕猛陵縣。猛陵縣在廣信之西南,王莽之猛陸也。
泿水於縣左合鬱溪,亂流逕廣信縣。《地理志》蒼梧郡治,武帝元鼎六年開。
王莽之新廣郡,縣曰廣信亭。王氏《交廣春秋》曰:元封五年,交州自羸縣
移治於此。建安十六年,吳遣臨淮步騭為交州刺史,將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
不通。蒼梧太守長沙吳巨擁衆五千,騭有疑於巨,先使諭巨,巨迎之於零陵,遂
得進州。巨既納騭而後有悔,騭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區景,通略與巨同,
士為用。騭惡之,陰使人請巨,巨往告景,勿詣騭。騭請不已。景又往,乃於廳
事前中庭俱斬,以首徇衆,即此也。鬱水又逕高要縣。《晉書·地理志》曰:縣
東去郡五百裏,刺史夏避毒,徙縣水居也。縣有鵠奔亭,廣信蘇施妻始珠,鬼訟
於交州刺史何敞處,事與斄亭女鬼同。王氏《交廣春秋》曰:步騭殺吳巨,區景,
使嚴舟船,合兵二萬,下取南海。蒼梧人衡毅、錢博,宿巨部伍,興軍逆騭於蒼
梧高要峽口,兩軍相逢,於是遂交戰,毅與衆投水死者,千有餘人。
△又東至南海番禺縣西,分為二;其一,南入於海。
鬱水分泿南註。
△其一,又東過縣東南,入於海。
泿水東別逕番禺,《山海經》謂之賁禺者也。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問雲:
何以名為番禺?答曰: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與番禺縣連接,今入城東南偏,
有水坈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儻謂番山之禺也。
《漢書》所謂浮牂柯,下離津,同會番禺,蓋乘斯水而入越也。秦並天下,略定
揚越,置東南一尉,西北一候,開南海以謫徙民。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召竜川
令趙佗曰:聞陳勝作亂,豪傑叛秦,吾欲起兵,阻絶新道,番禺負險,可以為國。
會疾綿篤,無人與言,故召公來,告以大謀。囂卒,佗行南海尉事,則拒關門設
守,以法誅秦所置吏,以其堂為守,自立為王。高帝定天下,使陸賈就立佗為南
越王,剖符通使。至武帝元鼎五年,遣伏波將軍路博德等攻南越,王五世,九十
三歲而亡。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也。建安中,
吳遣步騭為交州,騭到南海見土地形勢,觀尉佗舊治處,負山帶海,博敞渺目,
高則桑土,下則沃衍,林麓鳥獸,於何不有?海怪魚鱉,黿鼉鮮鰐,珍怪異物,
千種萬類,不可勝記。佗因岡作臺,北面朝漢,圓基千步,直峭百丈,頂上三
畮,復道回環,逶迤麯折,朔望升拜,名曰朝臺。前後刺史、郡守,遷除新至,
未嘗不乘車升履,於焉逍遙。騭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藪之殷阜,乃曰:
斯誠海島膏腴之地,宜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遷州番禺,築立城郭,綏和百越,
遂用寧集。交州治中姚文式《問答》雲:朝臺在州城東北三十裏。裴淵《廣州記》
曰:城北有尉佗墓,墓後有大岡,謂之馬鞍岡。秦時占氣者言,南方有天子氣。
始皇發民鑿破此岡,地中出血,今鑿處猶存。以狀取目,故岡受厥稱焉。王氏
《交廣春秋》曰:越王趙佗,生有奉製稱藩之節,死有秘奧神密之墓。佗之葬也,
因山為墳,其壠塋可謂奢大,葬積珍玩。吳時,遣使發掘其墓,求索棺柩,鑿山
破石,費日損力,卒無所獲。佗雖奢潛,慎終其身,乃令後人,不知其處,有似
鬆、喬遷景,牧堅固無所殘矣。鄧德明《南康記》曰:昔有盧躭,仕州為治中,
少學仙術,善解云飛。每夕,輒凌虛歸傢,曉則還州。嘗於元會至朝,不及朝列,
化為白鵠,至閣前,回翔欲下,威儀以石擲之,得一隻履,躭驚遠就列,內外左
右,莫不駭異。時步騭為廣州,意甚惡之,便以狀列聞,遂至誅滅。《廣州記》
稱吳平,晉滕脩為刺史。脩鄉人語脩,鰕須長一赤,脩責以為虛。其人乃至東
海,取鰕須,長四赤速送示脩,脩如服謝,厚為遣。其一水南入者,鬱川分派,
逕四會入海也。其一即川東別,逕番禺城下,《漢書》所謂浮牂柯、下離津,同
會番禺蓋乘斯水而入於越也。泿水又東逕懷化縣入於海。水有魚。裴淵
《廣州記》曰:魚長二丈,大數圍,皮皆爐物。生子,子小隨母覓食,驚則
還入母腹。《吳錄·地理志》曰:魚子朝索食,暮入母腹。《南越志》曰:
暮從臍入,旦從口出。腹裏兩洞腸,貯水以養子。腸容二子,兩則四焉。
△其餘水又東至竜川縣為涅水,屈北入員水。
泿水枝津衍註,自番禺東歷增城縣。《南越志》曰:縣多鵕鸃。鵕鸃,山
雞也。光色鮮明五彩眩耀利距善鬥世以傢雞鬥之,則可擒也。又逕博羅縣,西界
竜川,左思所謂目竜川而帶坰者也。趙佗乘此縣而跨據南越矣。
△員水又東南一千五百裏入南海。
東歷揭陽縣,王莽之南海亭,而註於海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捲六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捲十三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捲十七 | 捲十八 | 捲十九 | 捲二十 | 捲二十一 | 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