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 第37节:天天健康方案(37)      洪昭光 Hong Zhaoguang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苹果,属于蔷薇科大宗水果,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果品,也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多的果品。苹果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
  据测定,100克苹果含果糖6.5~11.2克,葡萄糖2.5~3.5克,蔗糖1~5.2克;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
  苹果中可溶性纤维果胶,可降低胆固醇。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的功能,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果胶还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的排放,调节机体血糖平衡,预防血糖的骤升骤降。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有机酸能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果胶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
  因此,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作用。
  苹果中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苹果所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垃圾",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而中性脂肪是造成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
  吃苹果细嚼慢咽,苹果中有机酸和果酸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杀死。
  可见,苹果对人好处非常多,"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很有道理的。
  一日仨枣,长生不老
  我国是枣的故乡,枣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汉代铜镜上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这是古人对枣的营养及医疗价值的概述。
  检测表明,枣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钙、磷、铁,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
  枣有红枣、黑枣之分,我们常见的是红枣。
  红枣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P等多种维生素,称得上"百果之冠"。维生素P能健全人体毛细血管,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红枣中含有益于健康的化学成分入谷氨本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4种氨基酸,苹果酸、酒石酸等6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及磷、钾、镁、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红枣最能滋养血脉,向来被民间视为补气佳品,可医治面容枯槁、肌肉失润、气血不正等症。红枣亦能防治贫血、紫癜、妇女更年期情绪烦躁。
  现代医学表明,大枣中含油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活动。大枣中的山楂酸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加人的耐力。此外,大枣还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可见,红枣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易学文献中记载着许多以红枣做食疗的药方。红枣去核,加胡椒水煮熟后去胡椒吃枣喝汤能治胃病;用大枣100克浓煎,食枣饮汁,日服3次,能治贫血;将红枣与小麦、甘草煎汤饮服,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妇女更年期发热出汗、心神不定、情绪易激动等均有调补作用。
  正因为这样,红枣又被称为"木本粮食"。生病时,吃枣可医治病,可以充饥,可以强身健体。
  "一日仨枣,长生不老"是古老而又科学的健康谚语,人人都应该多多吃枣,虽然不能达到长生不老,但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却是可以的。
  男人多吃健康餐
  奔波于社会、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中年男人最容易"透支"的就是健康。许多中年人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悄然袭来。中年男人如何吃好喝好,远离"亚健康状态"呢?
  商务餐远离生猛海鲜。烤涮生猛海鲜成为一种饮食时尚,三文鱼刺身、鲈鱼、马鱼、海鲜、蛇、蟹等成为招待客户、朋友的佳肴。但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存在寄生虫和细菌的概率较高,加之过于追求味道的鲜美,烹调不够充分。当人们美美地品尝那些生猛海鲜时,殊不知已经病从口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时代文艺出版社
第1节:天天健康方案(1)第2节:天天健康方案(2)第3节:天天健康方案(3)第4节:天天健康方案(4)
第5节:天天健康方案(5)第6节:天天健康方案(6)第7节:天天健康方案(7)第8节:天天健康方案(8)
第9节:天天健康方案(9)第10节:天天健康方案(10)第11节:天天健康方案(11)第12节:天天健康方案(12)
第13节:天天健康方案(13)第14节:天天健康方案(14)第15节:天天健康方案(15)第16节:天天健康方案(16)
第17节:天天健康方案(17)第18节:天天健康方案(18)第19节:天天健康方案(19)第20节:天天健康方案(20)
第21节:天天健康方案(21)第22节:天天健康方案(22)第23节:天天健康方案(23)第24节:天天健康方案(2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