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我亲历的巴金往事   》 亲临现代文学馆(2)      吴泰昌 Wu Taichang

  他说得很简短,但心情是兴奋的。后勤部门的同志在开馆典礼上曾经注意到巴金同志吃了两个桔子,并同坐在旁边的夏衍同志说这个桔子好吃,他们感到非常高兴;这一回又特地备了同样的桔子,会议室里每张茶几上都放了。桔子剥开了,送到巴金同志面前,但他没有动它,似乎没有看到它。他坐了那么久,谈了那么多的话,该感到口渴了吧,但他那么投入,似乎忘了口渴,这使后勤部门的同志感到失望了。
  谈话间,有人建议巴老出面请几位老作家写文章,向作家们倡议把自己的手稿、书信和书刊捐赠给文学馆。巴金立即大声说,我们不要用以势压人的办法,而要用我们实际的工作建立信用,取得作家们的信任。至于冰心,他又说,她已经决定,而且多次表示,她要把自己的手稿和藏书全部捐赠给文学馆。
  杨犁请他参观已经征集到的珍贵资料,他欣然起立。会议室右侧一个小房间里,陈列着茅盾的墨宝,老舍的遗物;王统照、孙犁、马加等人的手稿,陈学昭、李霁野、臧克家等人亲笔签名的赠送书,特别是何其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延安在土纸上手写的诗集,丽尼亲笔校改的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前夜》的中译本存底,是开馆典礼那一天分别由葛洛和林林同志赠送的,有双重的意义。丽尼的《前夜》中译本是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林林特地把这本校改本给巴金看,他们都为丽尼认真校改的负责精神和严肃的态度所感动。
  巴老仔细看了每一件展品,特别感到兴趣的是手稿实物的保存方式。有一封萧红在抗战时从香港写给在重庆的华岗的信,四边残破,经装裱后,平展如初;有一部黎烈文翻译的梅里美评传的手稿,破损较多,现在每一页都用宣纸衬托,重新装订成册,俨然是一部典雅的古籍。但如何防尘、防虫、防笔迹褪色,这些问题尚待积极解决。
  巴老又参观了“巴金文库”,那是收藏他本人所捐赠的书刊的地方。他坐在轮椅上,在大家的簇拥下,从垂花门进入后殿,参观了报刊库、大图书库,绕过回廊,来到幽静的后照楼。和煦的阳光把整个院落照得暖融融的,核桃树横斜的疏朗的枝叶洒下一地淡淡的影子,大家的脚步都停住了。很快拿来了几把椅子。他微笑着,坐下了。大家也都笑着,纷纷站在他身后。摄影的同志端起照相机,按下快门,马上转动一张底片;又按下快门,又马上转动底片,一连照了七八张同样的人群和同样的姿态。有人在行列中动情地高喊了一声:“今天是我们最高兴的一天!”这句话也许是不能照到像片上去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它已经永远照在这张像片上去了。
  4月5日上午巴老再一次由小林陪同去文学馆,主要是参加《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录像活动,并与馆里几位负责人谈了文学馆今后的建设问题,他特别着急要找好地皮,尽早有永久的馆址。活动结束后,他又去了冰心家。
  1985年,巴金三次亲临现代文学馆后,他再也没有来过北京。但他心系文学馆,一直为文学馆的新址落实遇到的困难心急。他多次希望《文艺报》在这方面多多支持,多呼吁。
  1988年8月6日文艺报发表了《呼吁海内外人士关注: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困境中挣扎》的报道。胡乔木同志看了这篇报道后,通知《文艺报》,他10月6日上午去中国现代文学馆,听取文学馆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发表了重要意见。乔木同志首先说:“我最近在上海看望了巴金同志,巴金请我回京后到文学馆来看看。听说目前遇到了困难,馆舍也有问题。巴金对此比较着急。”
  8月22日,《文艺报》刊登报道《胡乔木关心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
  1996年11月2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新址奠基仪式。巴金高兴地发来贺词:“我因病不能远行,但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我希望: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快一点建好。拜托了!”冰心也写来贺信:“今天,我得知: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奠基了,我非常高兴。请接受我衷心的祝贺。我愿意在我有生之年看到新馆的建成和揭幕。”
  中国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永久的馆所。在朝阳区北三环北四环之间,占地2.4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工程1万平方米已建成。就面积来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亚洲乃至世界同类性质最大的馆舍。自开馆之日起,她已成为文学活动、文学展览中心,每天中外参观者络绎不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文汇出版社
初看巴金四次文代会期间(1)四次文代会期间(2)四次文代会期间(3)
怀念老舍(1)怀念老舍(2)怀念老舍(3)在寓所惊悉茅盾逝世
“我一生的责任编辑”(1)“我一生的责任编辑”(2)“我一生的责任编辑”(3)冰心:巴金这个人……(1)
冰心:巴金这个人……(2)冰心:巴金这个人……(3)冰心:巴金这个人……(4)与沈从文最后晤面(1)
与沈从文最后晤面(2)与沈从文最后晤面(3)巴金与《文艺报》(1)巴金与《文艺报》(2)
巴金与《文艺报》(3)巴金与《文艺报》(4)巴金与《文艺报》(5)《收获》在京座谈会(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