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國古都北京   》 壇廟寺宇(2)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祈年殿在天壇皇穹宇的北部,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殿堂。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莊稼收成好壞,不僅影響人民的生活,而且關係國賦的收入。中國的元帝國和明帝國,都是在連年災荒之後,被揭竿而起的農民所埋葬的。明承元鑒,清又承明鑒,都祈求有個五穀豐登之年。皇帝在每年的正月,要親自至殿祈𠔌,以求國泰民安。明永樂帝在興建北京宮殿的同時,就建築了平面為矩形的大祀殿。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時,為合於天圓之說,改作鎏金寶頂三層檐攢尖式屋頂的圓形大殿。三層檐琉璃瓦的顔色,上層為藍色,中層為黃色,下層為緑色。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為祈年殿,次年將三層檐全部換成藍色琉璃瓦,與天一色,蔚為壯觀。祈年殿高38米,直徑30米,有三層圓形屋檐,每層都覆蓋藍色琉璃瓦,從下至上,遞層縮小,最上層的中央冠以鎏金寶頂。殿基三層,每層都以金磚墁地,圍以雕花漢白玉欄桿。整個大殿全用木材結構,僅憑木榫交結、鬥拱支架而成,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風格。全殿用28根朱漆楠木巨柱支持。中間的四根最粗,有描金捲枝蓮彩繪,象徵一年春夏秋鼕四季。周圍的24根,分為內外兩圈,內圈12根象徵一年12個月,外圈12根象徵一天12時辰,合為24根則象徵24節氣。殿內上有華麗的藻井,中設寶座、屏風和祀神牌位。
  整個天壇佈局恢弘,設計精巧,建築雄偉,色彩奇麗,造型卓異,是中華古代建築的瑰寶,也是世界古代建築的奇觀。至今仍深深地吸引着人們,讓人嘆為觀止。
  地壇是明清皇帝祭祀皇地神的壇廟,又稱方澤壇,在安定門外。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代屢經重修。壇呈方形,象徵地方,漢白玉築二層方臺。壇面用黃琉璃,以象徵大地。上層方20米,下層方約35米。下層一邊列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等山石座,鏤刻山形;另一邊列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等水石座,鏤刻水形。外圍內(矮圍墻)。壇北嚮,正北面白石欞星門三門,竪立六柱,東、西、南各一門,門有二柱。壇南有皇室,供奉皇地神牌位。每年夏至日出時行祭地之禮。天壇在南,地壇在北;天壇呈圓形,地壇呈方形—乾坤相對,特點鮮明。
  日壇是明清皇帝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的壇廟,又稱朝日壇,在朝陽門外。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代屢經重修。壇為白石砌成,一層方臺。壇面為紅琉璃,以象徵紅日—太陽。壇四周有聹墻(矮圍墻)。壇西嚮,正西有白石欞星門三門,竪立六柱,東、南、北各一門,門有二柱。每年春分日出時行祭日之禮。
  月壇是明清皇帝祭祀夜明之神—月亮的壇廟,又稱夕月壇,在阜成門外。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代屢經重修。壇為白石砌成,一層方臺。壇面為白琉璃,以象徵白月—月亮。壇四周有墻(矮圍墻)。壇東嚮,正東面有白石欞星門三門,竪立六柱,南、西、北各一門,門有二柱。每年秋分夜行祭月之禮。日壇在東,月壇在西;日壇面用紅琉璃,月壇面用白琉璃—日月相對,各具特色。
  北京壇廟的佈置,講求對稱。太廟在左,社稷居右;天、地、日、月四壇,天壇在南,地壇居北;日壇在東,月壇居西。天壇呈圓形,地壇呈方形,天壇面為艾葉青石,地壇面為黃琉璃—乾坤相對,特點鮮明。祖社和四壇配置左右、南北、東西,而宮城居於中心。這是皇權為主、神權為客在壇廟佈局上的表現。
  太廟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廟宇,明初建,在闕左。嘉靖時撤故廟,建九廟,分祀而含為都宮。廟成後,雷火焚八廟。又重建太廟,為同堂異室之製。前正殿九間,內儲諸帝後冕旒冠帶,祭時陳列。其前為兩廡,東西燎爐,南為戟門。後寢殿九間,安放先帝後神主。又有祧廟五間,藏祧主。四時祭祀,歲除祀。其兩廡,東廡侑享諸王,西廡侑享功臣。清時明神主移祀歷代帝王廟,而換成清帝祖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遷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貨彙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