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37節:千裏走聯大(3)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順着鳥兒高歌的方向,劉文典突然看到遠處隱約有個旗幟,他定眼仔細看了一會兒,是國旗!劉文典再也無法抑製住內心的激動,連忙恭恭敬敬站好,面朝國旗的方向深深鞠了三躬。萬般辛苦之後,終於又回到國旗盡情飄揚的地方!
  西南聯大的文法學院設在蒙自。"蒙自為滇南重鎮。光緒十三年(1887年)被闢為商埠,設有蒙自海關、法國銀行、法國領事館。清末時,法人修滇越鐵路,途經碧色寨而繞過蒙自,隨之經濟大受影響,商業一蹶不振。聯大文法學院遷至蒙自時,法國領事館、銀行及各洋行均已關閉。由昆明至蒙自,快車近五小時先至開遠,再坐車五十分鐘始至碧色寨,然後換碧個(舊)鐵路車,半小時多可抵蒙自。因此,一般說由昆明至蒙自需用一天時間。如車慢或行晚,甚至須在開遠歇一夜,次日始到。"2 不過,這些畢竟衹是暫時的睏難,與劉文典迫切回到課堂的心情相比,都是小兒科。因而在昆明稍稍休息了幾天後,他就趕到了蒙自,重新開始黃捲青燈的生活。
  根據學校的安排,他到蒙自後住進了歌臚士洋行裏。歌臚士是希臘人,在蒙自開有旅館和洋行,但後來蒙自經濟衰落,洋行早已歇業。等劉文典住進去的時候,這個洋行已經一二十年沒有營業了,裏面尚存有大量洋酒,這讓許多好酒的教授喜出望外。在歌臚士的住房是抽簽决定的,與劉文典同住在一起的還有聞一多、陳寅恪、陳岱孫、陳序經等十幾個人。
  蒙自城內集市很多,三天一小集,六天一大集,四鄉八裏的人都背着自傢種植的蔬菜或自傢紡織的布品前來交易。那時候,西南聯大的教授們雖然收入不高,但偶爾上街買些新鮮時蔬,打打牙祭還是不成問題的。劉文典素來不喜歡柴米油????這些婦人活,到了蒙自以後自己實在無法打理,於是找了一位本地的男傭,一個月給點錢,讓他幫助買買菜、做做飯、洗洗衣服。
  這種簡單而清苦的生活維持了一年多,直到夫人張秋華帶着兒子劉平章從北平趕來。有一天,張秋華趕了趟集市,隨意買了點雲南新出的蔬菜,回來燒了幾個小菜。劉文典挑起筷子一嘗,十分驚訝,忙問:"這菜是哪裏搞來的?"
  當聽到夫人回答"就是集市上買來的當地蔬菜"時,他連聲感慨:"沒想到雲南竟有這麽好吃的菜!"原來,在夫人未到之前,一般都是男傭買什麽、做什麽,他就吃什麽,從來也沒感覺到有什麽異樣。而這個男傭為了圖方便,也懶得搞太多的花樣,幾乎每天都是煮鹹鴨蛋、蒸雞蛋,一吃就是一年多。
  劉文典一個人在蒙自生活的時候,不太會日常算計,生活方面的事情基本都交給男傭去打理,因而經常搞得需要舉債度日。那時候,李鴻章的曾孫李廣平在雲南省府供職,由於同鄉的緣故,劉文典與之素有往來,相交投契。有一次,劉文典實在拿不出錢買米買菜了,就寫了一張紙條,托人捎給李廣平,上書四個大字:"刷鍋以待。"李廣平看了,呵呵一笑,心知其意,很快就送上錢財,給這個老朋友救急。
  生活雖然清苦,但不等於沒有情趣。中國的文人,自古就有苦中作樂的天賦,李白鬥酒詩百篇,陶潛種菊南籬下,都是一種超脫、一種情懷。據劉文典的學生傅來蘇先生回憶,1952年秋天,他曾和同學張元春去劉文典的寓所請教問題。劉文典看到他們外穿着夾剋,夾剋裏穿着一件白底起黑條花的烏剋蘭式襯衣,頓時來了興致,也不着急講解他們想問的問題,倒津津有味地嚮他們講述起自己在蒙自期間的一件趣事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第4節:朋友鬍適之(1)第5節:朋友鬍適之(2)第6節:朋友鬍適之(3)
第7節:朋友鬍適之(4)第8節:朋友鬍適之(5)第9節:朋友鬍適之(6)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第11節:朋友鬍適之(8)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第20節:痛斥蔣介石(2)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第23節:痛斥蔣介石(5)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