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揭秘清宮懸案:正說清朝十二帝 》
乾隆帝弘歷(2)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3)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等行慶賀禮恭紀》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嘉慶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敬惟皇父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嘉慶在這裏明白無誤地點明皇父乾隆誕生於避暑山莊的都福之庭。
嘉慶以上兩次詩註都表明:皇父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但是,在十幾年後,嘉慶卻
放棄了皇父乾隆出生在避暑山莊的看法。
這是為什麽呢?原來清朝每一位皇帝登極以後,都要為先帝纂修《實錄》(記載一生經歷、言行和功業)和《聖訓》(皇帝的訓諭)。嘉慶十年(1805年),嘉慶帝命朝臣編修乾露實錄》和《聖訓》。嘉慶在審閱呈送稿時,發現《實錄》和《聖訓》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寫成了雍和宮。他命編修大臣進行認真核查。這時,翰林出身的文華殿大學士劉鳳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出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黃簽,呈送嘉慶審閱。嘉慶面對皇父御制詩及註,感到問題十分嚴重。嘉慶在皇父出生地的問題上,怎能違背皇父本人的旨意呢!於是,嘉慶放棄了皇父出生在避暑山莊獅子園的說法,改為出生在雍和宮的說法。嘉慶命在《實錄》和《聖訓》裏這樣記載乾隆皇帝的出生:“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郟”
可是,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突然在避暑山莊駕崩。在當時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等撰寫的嘉慶《遺詔》中,采用了乾隆生於避暑山莊說,把乾隆誕生地說成是避暑山莊。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嘉慶帝到塞外木蘭秋獮,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到達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以嘉慶名義撰寫的《遺詔》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莊”一語,就是說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新繼位的道光帝發現這一問題後,立即命令以每天600裏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改寫後的《遺詔》,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很牽強地說成乾隆的畫像挂在避暑山莊。《實錄》記載修改後的《遺詔》,原文如下: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祖、考神禦在焉,予復何憾!
道光為把他爺爺乾隆出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及註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如果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會欲蓋彌彰。所以道光改得不徹底,有一部分沒有改的《嘉慶御制詩集》流傳下來,從而愈加使天下官員百姓對乾隆出生地疑竇叢生。
乾隆帝到底是出生在北京雍和宮,還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至今學術界沒有定論,仍然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出生在什麽地方,對家庭來說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對民族、對國傢來說並沒有什麽影響。然而,乾隆皇帝卻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誰密切關聯。大傢為什麽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因為乾隆的母親“出身名門”或“出身微賤”,會直接影響乾隆的皇位、事業;如果乾隆的母親是漢人,則又關涉到更為復雜的政治問題。
親生母親之謎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衹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麽他母親在臨産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麽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guān)的夫人。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竜、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他們都不是靠裙帶關係,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傢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有一塊九竜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傢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傢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傢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傢》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陳傢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當代香港小說傢金庸是浙江海寧人,他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這個故事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的傳說,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關於“調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傳說。先說康熙出自陳傢,後來這個傳說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頭上。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産。且這時雍正纔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麽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傢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麽會知道陳傢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 | 天命汗努爾哈赤(1) | 天命汗努爾哈赤(2) | 天命汗努爾哈赤(3) | 天命汗努爾哈赤(4) | 天命汗努爾哈赤(5) | 天命汗努爾哈赤(6) | 崇德帝皇太極(1) | 崇德帝皇太極(2) | 崇德帝皇太極(3) | 崇德帝皇太極(4) | 崇德帝皇太極(5) | 順治帝福臨(1) | 順治帝福臨(2) | 順治帝福臨(3) | 順治帝福臨(4) | 順治帝福臨(5) | 順治帝福臨(6) | 康熙帝玄燁(1) | 康熙帝玄燁(2) | 康熙帝玄燁(3) | 康熙帝玄燁(4) | 康熙帝玄燁(5) | 康熙帝玄燁(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