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草根红学杂俎 》
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9)
邓遂夫 Deng Suifu
综上所述,以敦诚的“四十年华”,证之以脂批“壬午除夕……泪尽而逝”和敦诚、敦敏几首诗的明确纪年,再来印证书中暗示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之日为宝玉十三周岁寿辰等特笔描写,皆可证曹雪芹实诞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四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723年5月30日。周汝昌先生推定为雍正二年甲辰闰四月二十六日,则是以判断雪芹逝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即1764年2月1日,再以享年四十虚岁去逆推而得出的。这样推算的一点小小失误,正在于忽略了乾隆元年的这个芒种节,不论对于书中的宝玉还是以宝玉自况的作者本人来说,都应该 是十三周岁而不是十三虚岁的寿辰。以这个至为关键的十三周岁的明确纪年(乾隆元年)为标准去前后推算,不仅其生辰当为雍正元年,而且至癸未除夕“泪尽而逝”,雪芹也正好享年四十岁零七个月零四天。即便按有的学者所坚持的那样,以为敦氏兄弟的诗稿编年有误,须仍按脂批的“壬午除夕”计算,虽然这样仅享年三十九岁半,而在古人的挽诗中称“四十年华付杳冥”亦同样算得上是准确的。 顺便提一句。当我们推考出曹雪芹的生年确为“虎兔相逢”之雍正元年(康熙末年为虎年,雍正元年为兔年)之后,对于书中借元春判词而咏叹的“虎兔相逢大梦归”,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新的理解——岂不是说,这一诗句除了表明作者以元春之死为贾府荣耀之终结这一层象征意义之外,实际上还暗含着作者本人“生不逢辰”的深深喟叹么!总之,通过对以上诸多材料的综合考证分析,已经足可确认:2003年,或者更确切地说2003年5月30日,的确是纪念曹雪芹二百八十周年华诞的最佳选择。 所以,我殷切地希望有关部门在2003年的适当时候(安排在5月30日前后自然更好),能借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竣工之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纪念曹雪芹二百八十周年诞辰(或以纪念诞辰为主兼及纪念其二百四十周年忌辰)的国际性学术研讨活动。 四十年前,身兼国务院文化部部长的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同志,曾为推进首次纪念曹雪芹忌辰活动的举办而竭尽全力。四十年后的今天,亦盼有关部门能像当年的茅公那样重视和推进此次纪念曹雪芹诞辰活动的顺利举办。同时也希望学术界同仁能在这件事情上尽可能消除门户之见,求同存异,共襄盛举。 2002年12月20日于自贡释梦斋 《红楼梦》主题辨 一、一个长期纷争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来真令人难以置信。《红楼梦》研究在我国已进行了两百余年,至少比较大规模的研究已进行了六七十年,却连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迄今还没有得出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红楼梦》本身所具有的举世罕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人曾说:“《红楼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假如抛开这句话所包含的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成分,单就其研究工作的艰辛而言,我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于如何确认《红楼梦》主题的问题,笔者对过去众说纷纭的种种论述,均存着不同程度的疑问,但思之再再,终觉不得要领。直到最近,才因某种偶然的发现而若有所悟。加之接连读到聂绀驽先生的《略谈〈红楼梦〉的几个人物》①和舒芜先生的《“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②,颇受启发,竟至有了一种豁然贯通之感。故不揣浅陋试申拙见,以就教于前辈学人及广大读者。 二、过去种种论断的得失 主题,是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典型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高尔基在谈到主题的形成时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③这就说明,作为“文学的第二个要素”的主题,是作者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便已寓于其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着的意识形态,它决不以读者或评论家的思想认识为转移。 因此,要探索和确认某个作品的主题,正是要探索和确认其作者通过作品所力图表达的、同时也是“生活暗示给他的”那种思想——其中包括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换句话说,就是要探索和确认作者写作该书的主旨。 我们以这种较为清晰的概念去探索《红楼梦》的主题,便可以发现:过去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论断,几乎都与曹雪芹通过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距离。历史上那些明显歪曲或误解《红楼梦》主题的奇谈怪论,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单就建国以来学者们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阐发《红楼梦》主题的情况而论,便有不少值得引为教训的偏颇或不够贴切之处。例如: 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反封建。这从大的范围说,固然不会错。但以作品的具体内容相对照,便显得过于笼统。到底是全面地反封建呢,还是主要反对某一个方面呢?正由于其规定性不强,以致同样持这种论点的学者,他们各自的解释却差异很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1) |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2) | 曹雪芹赋 并序 | 如椽巨笔耀千秋 | 曹雪芹续妻考(1) | 曹雪芹续妻考(2) | 曹雪芹续妻考(3) | 曹雪芹续妻考(4) | 曹雪芹续妻考(5) | 曹雪芹续妻考(6) | 曹雪芹续妻考(7) | 曹雪芹续妻考(8) | 曹雪芹续妻考(9) | 曹雪芹续妻考(10) | 曹雪芹续妻考(11)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1)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2)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3)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4)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5) |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6)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1)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2) |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