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37节:论法语(1)
李鍌 Li Xian
本卷《论语》选读,是以孔门四科中之"言语类"为主。
言语是人际间情意交通的重要工具。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意;如何了解别人话中的理念;如何掌握说话的契机;如何采纳善言的规劝;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如何体会评论内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士君子,在出使应对之间,关系更为重大。所以孔门四科中,孔子首重德行,其次就是言语了。
在言语类中,依选辑章句之内容,分为"法语"(严正告诫之辞)与"论人"两大节目。"法语"下又分为"时言"、"善言"、"言行"三子目,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言语"所持之观点与态度。评论人物亦属言语之一种,而《论语》中有关"论人"之章句颇不少见。今又分为"论古人时人"、"记孔子"、"孔子自述"、"时人评孔子"、"孔子论弟子"等子目,凡此可见孔子心目中理想之人格,以及孔子所以受到尊崇的伟大人格。论 法 语论 法 语一、时言
语言是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话说得好,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达成很多目标;话说得不好,可以造成人与人的误会,产生对立和争斗。所以君子要知言,由知言可以知人,同时要知道在最适当的时候说最适当的话,才能发挥语言的最大功能。
本单元讨论说话的时机及说话的价值。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口上。"同样的,话也要讲在刀口上。言语为孔门四科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①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第一五·七)
章旨
孔子示人知人和知言的重要,智者不会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注释
① 知者有智慧的人。
析论
人生在世,成功与否,和知人和知言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遇到可以谈话、可以使我增进德慧的人却不和他谈,这就会错失了人才。韩信在项羽帐下,无所知名;但是投效刘邦麾下之后,一席话就把刘邦定三秦、安天下的规模决定了。项羽可以说是"失人"啊!相反地,和不该跟他说话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这就是失言了。唐太宗时,皇太子李承乾有罪被废,太宗以一时私情,随便答应立第四子李泰为皇太子,差点酿成宫廷灾难,这就是失言。身为帝王,一言九鼎,岂可随便许诺,又随便改变?失信于民的次数多了,人民再也不肯相信政府,国家也就危险了。
(二)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第一五·二二)
章旨
孔子强调知人识言的重要,君子不会因为某人一句话讲得好,就认为这个人很好;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好,就认为这个人讲的话完全没有价值。
析论
人非圣贤,很难十全十美。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时会出点小差错;相反地,"刍荛之人,语或可采",因此君子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佞臣如安禄山、和珅,无不是能言善道,讲话讨人欢心;因为他们话说得很好,皇帝从此给予宠信重用,结果造成朝政的衰败,这就是没有做到"不以言举人"啊!
同样地,不以人废言,也是很重要的。冯道是很有名的"长乐老",他在五代后唐庄宗时,官拜户部侍郎,后唐明宗时官拜端明殿学士;后晋灭后唐,冯道改事后晋,累加司徒,封燕国公;契丹灭后晋,冯道又事契丹,任太傅;后汉高祖立,以太师奉朝请;后周灭后汉,官拜太师中书令。历事四姓十君,在相位二十余年,旧的朝廷被灭,他仍在新的朝廷任官,不以为耻。欧阳修以为他是最没有廉耻的人,后人对冯道也深感不齿。但是在冯道事契丹的耶律德光时,有一次,耶律德光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听了很高兴,于是就没有再大事杀戮中国人。后人以为契丹没有消灭中国之人,都是因为冯道这句话讲得很好。由此看来,一位没有廉耻心的冯道,也能有"一言"而救活百万人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因为看不起冯道,连带的把冯道这句话的贡献也完全抹杀了。这就是"不以人废言"。
(三)
孔子曰:"侍于君子①有三愆②: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③;未见颜色④而言,谓之瞽⑤。"(《季氏》第一六·六)
章旨
孔子强调面对有德位的人,说话要不躁不隐,察言观色。
注释
① 君子有德行的从政者。朱熹《论语集注》:"有德位之通称。"
② 愆音qiān,过失。
③ 隐隐匿。
④ 颜色脸上的表情。颜,两眉之间,于此扩大指面部;色,脸上的表情。
⑤ 瞽目盲。
析论
本章的君子是指有德行的从政者,这种君子考虑事情必然是德业兼顾,因此和这种君子讲话,要特别谨慎。时候还没有到就抢着讲话,这就叫做躁,"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错误也多,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害了。该讲话的时候不讲话,这就叫做隐。"隐",表面上是指有话不说,给人城府太深、不够坦然的感觉;退一步说,纵然没有心机,但是该讲的话不讲,也是有所隐瞒;再退一步讲,该讲的话不讲,该有的权益往往也会跟着丧失了。至于不看颜色就抢着讲话,其不易得体,甚至于说错话,那是当然的。
问题与讨论
1. 说话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坏人的话应该是充满了坏心眼,为什么孔子会说"不以人废言"?
2. 古代忠臣抗颜直谏,干犯天威,博得后人一致尊崇。为什么孔子却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二、善言
人群之中,整天有数不清的话语在传播着。其中有的是正面的,或者鼓舞心灵,或者增进智慧,或者融洽入我情谊;有的则是负面的、伤风害俗的、攻击毁谤的、了无意义的。负面的话语,使人不舒服,使人玩岁愒时,而正面的话语,则使人温馨满怀。所以荀子(《荣辱》篇)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正面的话语,对人生有莫大的助益。然而哪些话是正面的,有益的呢?实在也无法一一指陈,本单元且以三章略作举隅。第一章的重点是别人的规劝语,第二章的重点是师长的启示语,第三章则着重在自我的合理承诺,实践合理的承诺,使自己有义有信;钻研师长的启示,使人中规中矩;听从别人的规劝,使人知过改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论道德(1) | 第3节:论道德(2) | 第4节:论仁爱(1) | 第5节:论仁爱(2) | 第6节:论仁爱(3) | 第7节:论仁爱(4) | 第8节:论仁爱(5) | 第9节:论仁爱(6) | 第10节:论孝友(1) | 第11节:论孝友(2) | 第12节:论孝友(3) | 第13节:论孝友(4) | 第14节:论孝友(5) | 第15节:论修养(1) | 第16节:论修养(2) | 第17节:论修养(3) | 第18节:论修养(4) | 第19节:论修养(5) | 第20节:论修养(6) | 第21节:论修养(7) | 第22节:论修养(8) | 第23节:论修养(9) | 第24节:论修养(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