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新解——思与行 》
述而篇第七(1)
何新 He Xin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①,窃比我于老彭②。”
[译文]
(7.1)孔子说:“只陈述故义而不立新说,崇信而且热爱古代文化,这些方面我类同于老彭。”
[注释]
①7.20:“好古敏以求之。”述,循也。作,造也。“述是循旧,作是创始。”《中庸》云:“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也。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也。”“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②窃,其也。老彭,或说老子、彭祖。或说老子。包注:“老彭,殷贤大夫。”《大戴礼记·虞戴德》有“商老彭”。“昔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古今人表》仲傀,又作仲虺。郑玄则谓:老,老聃;彭,彭祖。以老聃为周之太史也。《说苑》谓老子之师商容。商容,仲容、祝融也。
何按:老氏世代为史官,精于天道,在商有老彭,在周有老聃,晚周有老莱子,皆老氏之族也。今传《道德经》,即老氏史官世传之学也。(详参何新《道与德》卷三“老子考”。)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②!”
[译文]
(7.2)孔子说:“默默地求知,学习而不满足,启迪他人不知疲倦——这在我还没有做到呀!”
[注释]
①识,记识。即7.2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②何有于我哉:于我,何有哉?直解:我怎么会有呢?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7.3)孔子说:“品德未作修养,学问未作研究,知道了正义却不能追随,有所不善而不能改正,这是令我忧虑的。”
[注释]
①徙,迁移,追随。
[原文]
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
[译文]
(7.4)孔子闲居,衣冠宽松,神态飘逸。
[注释]
①燕,晏,安闲。居,家居。
②申,舒也,宽大。
③夭,摇也,飘摇,即飘逸。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译文]
(7.5)孔子说:“太过分了,我已经衰老啦!时间太长了,我不再梦想见到周公!”
[注释]
①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佐周成王摄政,立周礼,是孔子心目中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
[译文]
(7.6)孔子说:“(我)立志于求道,坚守于正德,归依于仁善,悠游于艺术。”
[注释]
①游,逍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也。《礼记·学记》:“不与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①,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7.7)孔子说:“自年十五以上,我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注释]
①束脩,(1)旧注为束糈,即干肉,《说文》:“脩,脯也。”《穀梁传》注:束者,十脡也,凡物十曰束。
(2)束脩即“总角”,束发也。《大戴礼记·保傅》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传,束发而就大学。”卢注:“束发谓成童。”古以年十六为成人,则成童是十五。《白虎通·辟雍》:“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集解》引黄氏《论语后案》云:“自约束脩以上,谓年十五以上能行束带脩饰之礼。郑玄注如此,汉时相传之师说也。”《后汉书·伏谌传》、《后汉书·延笃传》注:“自行束脩,谓年十五以上。”“束脩,谓束带修饰。”“束脩以上,是谓童子也。”《后汉书·和帝纪》:“诏曰束脩良束。”
何按:脩,当读为“须”。须,发也。束须即束发。《盐铁论》桑弘羊曰“臣结发束脩,得宿卫”,可证。古以年十五束发就学。故孔子亦云:“我十有五而志于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 序 | 学而篇第一(1) | 学而篇第一(2) | 学而篇第一(3) | 学而篇第一(4) | 为政篇第二(1) | 为政篇第二(2) | 为政篇第二(3) | 为政篇第二(4) | 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里仁篇第四(1) | 里仁篇第四(2) | 里仁篇第四(3) | 里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