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林語堂次女自傳:女王與我 》
尋根之旅(5)
林太乙 Lin Taiyi
紀念館展覽共有五部分:一、山鄉的孩子;二、在國內;三、在國外;四、主要成就;五、家乡的紀念活動。所藏的書籍、照片大部分是相如和我贈送的。這次我們帶來了一幅父親手書立軸,寫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江西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的片段:“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我們走到新紀念館不遠的祖父母合葬墓地,嚮墳墓鞠躬、獻花致敬。想到大約一百年前,祖父在深山幽𠔌中的黃泥屋裏感情燃燒地,對兒子說:“和樂,你要讀書成名。”經傢國演變,幾萬裏山河的滄桑,這個美夢實現了。我不禁眼濕。
父親晚年時常惋惜地說:“我此生沒有機會回故鄉了。”不,他回來了,回來十裏蕉林五裏沙。
在會議廳舉行座談會,由天寶鎮鎮長瀋竜石主持。桌上擺着許多盤香蕉,我吃了一條,味道香甜。與會人士說,紀念館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九九九年又重新提出,引起共鳴。一批工人來到五裏沙考慮、協商、做决定。二○○○年春天,紀念館正式奠基,二○○一年十月,五裏沙彩旗飛揚,鑼鼓喧天,林語堂紀念館正式開幕。五個月內,參觀者達三萬人。
我感謝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二級政府和鄉民核撥或捐輸巨款建造紀念館。
座談會完畢,漳州市副市長許榮勇在漳州裕暉大廈請午宴。我們在宴會上談到漳州特産荔枝、水仙花、小溪枕頭餅、長泰文旦、漳州八寶印泥。據說齊白石、徐悲鴻等大畫傢的作品上,可聞到八寶印泥的芳香。父親在著作中提過,在民國初年要花十塊袁世凱大頭,纔買到一兩。
主人送我們姐妹各一盒“特級貢品”印泥,和樟州特産木偶。回到廈門,在鷺江賓館門口有小販挑着擔子賣荔枝。我們買了幾個拿回房間裏吃,自覺是不折不扣的漳州人。
我們乘渡輪到鼓浪嶼,坐旅遊公司的觀光車,上城尋找母親娘傢舊故廖宅。沿路處處是海鮮館子,門前擺着一盆盆活生生的魚蝦。全島面積不到二平方公裏,地坡遞降,樓屋層次錯落,有從前公共租界時所建的高堂大廈,也有新建的觀光旅館。
我們在音樂學校下車,經過原毓德女學堂,母親曾在那裏就讀。走幾步路,拐進一個巷子,突然看見廖傢舊宅,不禁觸目驚心。那當年輝耀一時的三層洋房因為年久失修,破壞殘舊。住在裏面的表兄說,三樓塌下去了,沒有重建。花園荒蕪凌亂,但是我五歲時站在二樓觀賞的那棵玉蘭樹仍然屹立,緑葉茂盛。
物換星移,匆匆歲月,掠風而過。
我們參觀廈門大學在圖書館設的林語堂紀念室,內有父親用過的書臺、椅子、沙發和許多照片、書籍,父親生平展覽設計是夢海、夢如兩姐妹策劃的,非常精彩。父親在一九二六年任廈大文科主任,二伯玉霖曾是英文教授。我們又到嘉庚樓的頂屋俯瞰廈大全景,依山傍海的風光令人神往。廈大副校長潘世墨請我們吃午飯。他父親潘茂元是知名的高等教育傢,是二伯的學生。兩傢成為好朋友。
我們本來要去父親出生地氣仔,誰知相如突患急性盲腸炎,住進中山醫院開刀。幸而醫生手術高明,夢海一傢照顧得無微不至。相如恢復力強,我們一星期後搭廈門航空飛到香港,改換國泰班機飛臺北,乘長榮航空飛舊金山,換聯合航空飛華府,旅程近一萬哩,飛得暈頭暈腦,回傢之後許久才能校正時差,搭上這裏晝夜的拍子。
頭腦清醒過來之後,我仿佛感到在旅程中拾回一段時光,拾到一部分的自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如今仍是小學生 | 天真無邪(1) | 天真無邪(2) | 買票 | 橡皮擦(1) | 橡皮擦(2) | 遠遊(1) | 遠遊(2) | 琦君與我 | 都怪徐志摩不好(1) | 都怪徐志摩不好(2) | 都怪徐志摩不好(3) | 回顧在《讀者文摘》工作的日子 | 戴眼鏡秘辛(1) | 戴眼鏡秘辛(2) | 蒼蠅與狗狗 | 胖與瘦 | 動與靜 | 何謂美術 | 老雞老排骨 | 上海湯包和醋 | 泡面頌(1) | 泡面頌(2) | 土蚯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