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股票 》  次貸危機的慘劇:華爾街衝擊波     》
第37節:華爾街衝擊波(37)
    
佚名 Yi Ming
  
  可以肯定,救市的基本方法仍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它再次依賴涓滴經濟學:由於某種原因,嚮華爾街砸進足夠的鈔票就能惠及社會民衆,幫助普通工人和房屋業主。
   此外,救市計劃假定根本的問題是信心喪失。這無疑確是問題的一部分。但深層次的問題卻是金融市場發放的一些貸款質量很差。當時出現了住房泡沫,而這些貸款正是基於被擡高以後的住房價格。
   現在泡沫已經破滅。住宅價格也許會進一步下跌,更多抵押品贖回權也因此會被取消。市場無論怎樣坐而論道都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這些壞賬又反過來導致銀行的資産負債表出現虧空,必須要對這些虧空進行彌補。可這樣做就像是為內出血的病人大量輸血,根本無法取得根本的療效。
   就算救市計劃可以立即實施,但是這種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小,並且也無法避免一定程度的信貸收縮。過度藉貸所帶來的消費繁榮一直維持着美國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無法再繼續下去。中央和地方都在縮減開支。家庭的資産負債情況更加脆弱。經濟發展放緩將加劇所有金融問題。
   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錢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用透明的方式來填補金融機構資産負債表上的虧空。斯堪的納維亞20年前就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沃倫?巴菲特嚮高盛註資為我們指明了另一種方法。通過發行有擔保的優先股(期權),我們可以抵消市場嚮下的風險,共同創造一種嚮上的可能。
   這種方法不但被事實證明有效,而且還提供了恢復信貸的積極性和必要的資金。它避免了為成百上千萬復雜抵押貸款和作為其載體的更復雜的金融産品估價,而且也解决了可能導致政府被最差或最高估的資産套牢的“失敗”問題。最後,這種方法的推進速度更快。
   同時,可以采取幾項措施來限製取消贖回權的操作。首先,可以通過將抵押品的貶值轉化為可變現的稅收信貸來降低中低收入美國人購買住宅的價格。政府實際上為高收入美國人支付了50%的抵押利息和不動産稅,卻沒有嚮窮人提供任何幫助。其次,需要進行破産改革來允許房主減記自有住房的賬面價值,同時繼續住在房子裏。第三,政府可以承擔部分抵押貸款的償付義務,充分利用藉款時低廉的信貸利率。
   恰恰相反,美國財長保爾森的辦法是使美國陷入危機的騙局的又一個實例。投資銀行和信貸評級機構相信金融點金術—也就是認為拆分債券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現在新的提法是解除拆分可以創造真實的價值—具體的做法是從金融體係中剝離這些資産,並把它們交由政府掌握。但那樣做需要政府為這些資産付出過高的代價,衹有銀行能夠從中受益。
   最後,如果這項計劃最終得以采納,很可能要由美國的納稅人來收拾殘局。在環境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原則,叫做“由污染者出資治理”。這個問題關乎資金和效率。華爾街用有毒的抵押貸款污染了經濟,應該由它來承擔清理的開支。
   以保爾森計劃為基礎的任何救市計劃都不會産生效果,經濟學家們越來越就這一點達成共識。如果被不幸言中,那麽國傢債務的巨額增長和即便7000億美元也不足以輓救美國經濟的認識將進一步侵蝕人們的信心,加劇經濟的疲弱態勢。
   但政治傢們不可能在這樣一場危機中什麽也不做。因此我們可能應該祈禱由導致這場危機的特殊利益、錯誤經濟理論和右翼意識形態等毒素混合而成的這份協議能夠以某種方式製定出正確的救市計劃,至少這個計劃如果失敗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做出正確的决策,包括建立新的監管體係降低危機再次爆發的風險,是下屆政府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
   信貸市場會不會陷入深淵拯救世界本來就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毫無爭議的是,在保爾森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中,人人都能發現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左派人士指責這個方案剝削了納稅人的利益,讓他們為華爾街的問題來埋單;右派人士又指責這種做法是社會主義;經濟學家批評方案的技術性上的小問題;政治學者批評它橫掃權利。
   花一大筆錢投入伊拉剋戰爭可能很不容易;任何緊急援助的概念更是深深地睏擾了這些自尊心極強的資本傢們。對於這個方案有兩個對立的觀點:第一,這個方案可能奏效;第二,這個方案有可能毫無成果,或者說成果太慢,甚至帶來進一步的金融崩潰和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大蕭條,這些負面後果都遠遠大於對救市方案可行的估計。
   保爾森的計劃依賴於購買大量的有毒證券。理論是在任何一場拍賣會上,一個像聯邦政府這樣的超級買傢最終都會拍出高於當下的價格,雖然這些價格已被現在極少的購買者壓低,但是這些買傢還是以相當低的價格購買這些貸款,這反應出了高度拖欠的可能性。這樣能夠幫助一些銀行資本重組。通過重新建立有信用、透明的價格,最終會鼓勵投資者重新投資以此來修復金融係統:沃倫?巴菲特和日本的三菱日聯已經同意購買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股份。一些銀行到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是在保爾森原來的計劃中,國傢可以嚮其註入資本或者當它們無力償還債務的時候,政府可以將它們接管下來經營。
   保爾森的計劃也是有其弊端的。他會發現很難阻止買傢操作拍賣。納稅人可能會為華爾街這些銀行愚蠢的行為而埋單,雖然這些代價與穩定市場相比九牛一毛。而且當投資者脫離危險後,對於投保人可能不可靠的風險的計算也就不會那麽逼人了。
   如果保爾森的經濟計劃大部分是正確的話,政治方面卻是棘手的。你在那些導致了這場經濟混亂的人身上再次過分地浪費金錢。理智的干涉也不能買到長期的寬慰:這個計劃不能阻止房價繼續跌落,也不能讓正在膨脹的金融界收縮。儘管經濟上的風險是這個計劃可能不奏效,但是政治上的風險是這個計劃會奏效。選民們不會註意到一個沒有發生的蕭條。但是當他們失去房子和工作的時候,他們會看到華爾街再一次成百萬地賺着錢。
   保爾森的方案是不完美的,但是已經是個不錯的方案,也是在手的方案。如果它失敗了,那麽信貸市場將會再一次轉嚮深淵。2008-11-7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  
  |  
  | 
| 第1節:華爾街衝擊波(1) | 第2節:華爾街衝擊波(2) | 第3節:華爾街衝擊波(3) | 第4節:華爾街衝擊波(4) |  | 第5節:華爾街衝擊波(5) | 第6節:華爾街衝擊波(6) | 第7節:華爾街衝擊波(7) | 第8節:華爾街衝擊波(8) |  | 第9節:華爾街衝擊波(9) | 第10節:華爾街衝擊波(10) | 第11節:華爾街衝擊波(11) | 第12節:華爾街衝擊波(12) |  | 第13節:華爾街衝擊波(13) | 第14節:華爾街衝擊波(14) | 第15節:華爾街衝擊波(15) | 第16節:華爾街衝擊波(16) |  | 第17節:華爾街衝擊波(17) | 第18節:華爾街衝擊波(18) | 第19節:華爾街衝擊波(19) | 第20節:華爾街衝擊波(20) |  | 第21節:華爾街衝擊波(21) | 第22節:華爾街衝擊波(22) | 第23節:華爾街衝擊波(23) | 第24節:華爾街衝擊波(24)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