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教你如何應對通貨膨脹:反通脹戰爭   》 第37節:糧食政治:糧價高漲(7)      倪金節 Ni Jinjie

  歷史上的糧食政治
  不管是從經濟學上的彈性分析理論,還是從一般的生活經驗角度來看,糧食都是作為生活必需品來看待的,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品。中國歷史上,早在《南皮縣志?風土志下?歌謠》中就有“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賊”的說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軍事哲學,其實深刻反映的是糧食很早就已經滲入了政治因素。明成祖朱元璋的“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帝王之道,以及毛澤東“深挖洞、廣積糧、不稱王”的政治哲學都表明糧食問題的政治化早已有之。
  在秦代“經國巨賈”呂不韋編纂的《呂氏春秋》“審時篇”裏有這麽一句話:“夫稼者,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農業生産三分天下,天(氣候)地(土壤)人(勞動者和管理者)三者的重要性各居其一,而人治方面的措施成敗往往關係農業生産的全局,所以尤其被呂不韋推到了首位。
  但同時必須註意的問題,糧食的重要性是以一種潛移默化、化大象為無形的方式左右着古代中國政治。糧食問題幾乎是所有農民起義的導火索,是烏托邦政治理想首先要考慮的對象,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糧食以一種獨有的隱喻講述着真實的歷史,任何政治傢都難以逃脫糧食的政治。
  18世紀初期,日本的人口為3000萬,而當時的歐洲衹能養活500萬至1000萬人,這不得不歸功於水稻種植和手工農具技術的改良,使得3000萬的人口能夠獲得足夠的卡路裏生存下去。19世紀到來的時候,中國人口數量約為3億,但是隨後的短短50年,中國人口迅速超過了4億。而且學術界認為,古典文獻中的人口普查往往都被認為可能低估,僅僅4億這個數字就已經足夠龐大,如此的人口規模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算是空前。
  按照英國經濟學家、人口論奠基人馬爾薩斯的人口增長超過食物供應增長趨勢的理論,人口有幾何增長的趨勢,而食物供應衹有算術增長的趨勢,而且人口存在無限增長的趨勢,直至食物供應的極限。當中國人口數剛剛超過4億大關之際,1851年1月11日,也就是清代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佈起義。怎麽會如此巧合,人口剛達4億,太平天國起義就開始?
  實際上,危機早已存在,就像2008年熱播好萊塢大劇《功夫熊貓》中的龜仙人所言,“世間無巧合,萬事皆有可能,命中註定的事逃也逃不掉。”早在洪秀全起義之前,清朝初期,東南沿海就出現了嚴重的缺糧現象。自康熙末年,江浙閩粵地方耕地稀少,産米尚不敷民食,多靠商人運米接濟,經常“米價騰貴”,尤其是閩粵“逼近海岸,山多田少,民稠土狹,産𠔌稀少”,加上當時生齒日繁,人口迅速增加,以及不時的澇旱災,出現“民食不足”的現象。東南沿海米價騰貴,民食不足,是清朝統治者亟待解决的問題。
  特別是自從“米價騰貴”現象出現的時候,當時親政不久的乾隆皇帝感到十分棘手和不知所措,長時間內並未找到造成米價上漲的原因,更不用談及有效的解决問題了。直到乾隆十三年,敏銳的乾隆雖然發現全國各地連年米貴,但經過“反復推究”,卻依然“莫知致此之由”。於是乾隆傳諭各省督撫,實意體察,據實陳奏。接過各地的奏摺,乾隆采取了核減采買倉𠔌、特免米豆稅等一係列“優惠”政策,以圖平抑米價,但都無功而返。最後,經過10年的統計研究,乾隆纔找到了病因:康乾盛世的人口劇增使得社會對糧食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而糧食的總産量卻未有實質性的改觀。
  清朝道光十三年,全國田畝為742000000畝,而人口增至398942036人,人均土地衹有1.86畝。根據清代文學家洪亮吉的觀點,當時人均有4畝田産才能養傢糊口,道光年間的人均數顯然已經遠低於這個平均值,人口與田畝、糧食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調,農民起義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事情。而且道光年間天災人禍頻繁,天公不作美,道光二十一年剛過了春節,全國各地因災荒而要求糧食支援的奏摺就如雪片般送往京師,同時鴉片戰爭的失敗使賠款成為壓在人民身上的巨大負纍。
  根據《清史?宣宗本紀三》上的記載:
  是月,賑奉天白旗堡水災旗戶。給江蘇江都、丹徒二縣水災倉穀,奉天小黑山站丁,江蘇廟灣場竈丁,安徽東流、繁昌二縣水旱災口糧。貸湖北沔陽等八州縣衛、湖南武陵縣、甘肅金州等五州縣水災籽種,江蘇上元等十一縣、甘肅臯蘭縣水災口糧,山西河麯縣雹災倉榖。
  但這衹是整個道光執政期間所發生災荒的冰山一角。
  道光二十九年,這年正值大荒,以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最為嚴重,村鎮間饑民成群結隊,嚮地主索取錢米,地主武裝不僅沒有開倉放糧救萬民於水火,相反大打出手,造成多起流血事件。長江流域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四省發生一場百年來最大的水災,沒有被淹死的饑民餓着肚子沿街乞討,常常以草根、樹皮和觀音土為食,直至奄奄一息,當時的悲慘情景着實不堪入目。這些都為洪秀全的革命理論提供了一個被廣大民衆所接受的現實基礎。儘管積極賑災,但為此殫精竭慮的道光皇帝仍然沒有阻止太平天國起義在全國成燎原之勢。在絶望之中,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迎來了駕崩的日子,這也許是道光逃避罪責的最佳方式,雖然這並不都是他的錯,畢竟當乾隆對清朝人口的激增放任自流的時候,就註定了太平天國起義的必然爆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海天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全球通脹“奔馬”圖(1)第3節:全球通脹“奔馬”圖(2)
第4節:全球通脹“奔馬”圖(3)第5節:全球通脹“奔馬”圖(4)第6節:全球通脹“奔馬”圖(5)
第7節:全球通脹“奔馬”圖(6)第8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第9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2)
第10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3)第11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4)第12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5)
第13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6)第14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7)第15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8)
第16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9)第17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0)第18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1)
第19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2)第20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3)第21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4)
第22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5)第23節:貨幣之戰:美元大泛濫(16)第24節:石油演義:油價的迷局(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