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进化:时间的1000个瞬间   》 第37节:二、生命之前(3)      Lin Weimin

  3.20亿年前-造山运动
  在长达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巨厚的地层,这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如果地球当时是均匀地凝结地壳,我们现在拥有的地球表面应该是一马平川,而事实上现在的地壳表面充满了海洋、河流、高山、盆地。是什么力量能撕裂上万米厚的地壳,把它扭得面目全非了呢? 宇宙间万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中,地壳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运动着。地球童年的地壳运动表露得特别明显,如果我们来到河北阜平和辽宁鞍山等山地,就会发现上万米厚的太古界地层好像一叠纸板被从两边推挤了一样,变得七褶八皱。再仔细看,上下岩系的褶皱形状明显的不同,中间有个接触面,把太古界地层(太古代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质学上称为太古界地层)一分为二,下部地层为下太古界地层,上部则是上太古界地层。这个上、下太古界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学上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这个有趣的地质现象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太古代时期,距今约24亿~25亿年,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变动,把几千米厚的下太古界地层挤压得变形了。河北阜平、山东泰山等山地在这次构造运动中从海底升起,变成大陆的一部分,这就是我国地质史上人们所称的"阜平造山运动"(简称阜平运动,或叫鞍山运动等)。此后,地壳经历了几亿年的相对平静的时期。到了距今20.5亿年的太古代末期,又发生了第二次构造运动,把太古界地层挤压得更加褶皱了。在这次构造运动中,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山地从海底升起,所以这次造山运动又称"五台运动"。同样道理,在早元古代末期,发生了第三次构造运动-"吕梁运动"。随着现代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从哪里来的惊人的力量推挤着上万米厚的地层。
  16世纪末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宣传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而触犯了教会,在公元1600年2月17日被教会的僧侣们活活烧死。正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布鲁诺,认为原始的地球比现在大得多,并且也比现在热得多。后来,地球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正像一个苹果,放得时间长了,果肉干缩,果皮便产生褶皱一样。地壳在地球的收缩过程中也就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因此,地球表面的凸凹不平是因为地球收缩引起的。
  到了20世纪初,人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可以放出大量的热能之后,有人认为,原始地球内部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使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因此,地球内部物质就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重的物质向下沉,而轻的物质向上浮。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使地壳也发生了运动,地球(包括地壳)内热能的积累是产生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1节:一、时间荒漠第2节:二、时间零点(1)第3节:二、时间零点(2)第4节:二、时间零点(3)
第5节:二、时间零点(4)第6节:二、时间零点(5)第7节:三、物质形成(1)第8节:三、物质形成(2)
第9节:三、物质形成(3)第10节:三、物质形成(4)第11节:三、物质形成(5)第12节:三、物质形成(6)
第13节:三、物质形成(7)第14节:三、物质形成(8)第15节:三、物质形成(9)第16节:三、物质形成(10)
第17节:三、物质形成(11)第18节:一、恒星(1)第19节:一、恒星(2)第20节:一、恒星(3)
第21节:一、恒星(4)第22节:一、恒星(5)第23节:二、太阳系形成(1)第24节:二、太阳系形成(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