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权力“深喉”   》 第37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6)      黄誌 Huang Zhi

  第三,从社会结构的变化看,新生的既得利益者阶层为叶利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与俄共的斗争中,叶利钦在国内得到了国家行政系统、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和各类社会团体的支持,在国外得到了西方的援助。其中,最有力的支持来自新生的私有者阶层--金融巨头们分别从组织上、精神上或财力上给予支持。正是靠金融巨头们的支持,叶利钦几乎控制了所有舆论工具。"无条件支持叶利钦的传媒起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对久加诺夫竞选的内容以及叶利钦健康情况等潜在的危机情况作了彻头彻尾的歪曲"。俄罗斯的私有者阶级从整体上看自私、贪婪和狭隘,尚不足以凝聚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但他们却拥有在民主制条件下赢得选举所必备的"助产"手段--金钱,可以借此推举自己的政治代表,靠着"金融寡头"的金钱、靠着在激进改革过程中捞取到好处的既得利益者阶层的支持、靠着惧怕社会倒退的民意,叶利钦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想请求你们原谅":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20世纪的最后一天,叶利钦抢占了世界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这次,不是惊天动地的政变消息,不是宣布总理和内阁的更换,而是叶利钦自己真正急流勇退了。在尚未结束总统任期的时刻、在新千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叶利钦却毅然决定提前辞职,将权力交给年轻一代领导人。
  自古以来,没有不热爱权力的领袖,叶利钦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深思熟虑之后,还是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们以及那些已经当政多年的人们应该引退"。他希望、并且实际也是如此:对于制度逐渐完善的俄罗斯来说,最高领导的去留将不再引发地震。
  这一天,叶利钦向全国人民发表了辞职的电视讲话。这个讲话既没有总结自己的历史功绩,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巨大贡献;既没有辱骂长期仇视的政敌,也没有对未来提出宏大的展望。他讲话的重点是歉意、真诚的歉意,是忏悔、最后的忏悔。
  叶利钦在电视讲话中说:"我想请求你们原谅,因为有许多我们共同的愿望都没有实现。那些我们曾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完成起来实际上却十分艰难。我请求你们原谅我,因为我没有实现某些人的愿望,他们相信我们可以轻易地从灰色、停滞、极权的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我自己也曾相信一切都可以一蹴而就,仿佛轻松一跃就可以越过所有困难。事实上没能一跃而过。在这一点上我太幼稚。有些问题极其复杂。我们是在不断犯错误和经历失败的同时向前迈进的。在这一时期许多人都受到了震荡。你们每个人的痛楚都引起了我心中的苦楚。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心力交瘁,我总在考虑,为了让人们能够过得更轻松一点、更好一点,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任务。"
  忏悔需要勇气,忏悔来自内心深处。毕竟,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叶利钦是第一个公开忏悔并请求谅解的领导人。
  叶利钦将自己恢复到一个有限的"人"的地位上。既然总统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他也会犯错误,他也有自己的盲点和误区。有人说,叶利钦玩弄的是政治家的手腕;也有人说,叶利钦以退为进,目的是让自己执政期间的失误不被追究。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成功需要胸襟和气魄,也需要权谋与机巧。那天,叶利钦因为悔过而自信,因为坦率而真诚。他的眼神温和,他的银发"一丝不苟"。
  他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他的愧疚也正是他的光荣。《圣经》说:凡事受了责备,就是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
  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要让民众恐惧,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要让民众爱戴,却难于上青天。
  叶利钦当了两任总统,执政八年多,不管俄国人民怎样评说叶利钦的一生,也不管全世界的人们如何议论叶利钦,但他毕竟在俄罗斯甚至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演出了精彩夺目的大戏,令人难以忘怀。这位集新沙皇、政治家、野心家、权力狂、冒险家和演员于一身的20世纪的风云人物,不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能演得有声有色。不管是惊险的政治斗争,也不管是何等严重的经济困难,甚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满以及病魔缠身的重负都不足以压倒这个硬汉子。在他身上有着一种鞑靼人豪放的性格,干起事来一不做二不休,充满了自信,甚至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纵观古今,横看世界,凡能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其自身的性格都必然会给历史留下独特的痕迹。
  历史对谁都是公平的,它自然不会忘记叶利钦在苏联剧变后风雨飘摇的俄罗斯政局中能支撑八年之久,历经诸多险境而不败的这一事实。
  叶利钦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人们之所以不欣赏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私欲太盛,就连他初期反对社会主义也不是出于自己的一种认识,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尽管昔日的社会主义造就了他,戈尔巴乔夫又提拔了他,但后来戈尔巴乔夫对他看法的改变和使用,已令他感到难以在原来体制的框架内有所作为,从而萌发了非将这一体制摧毁而后快的念头。难怪他在反特权问题上所做的两面派的表演已经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而他在总统任内私利的表现还少吗?为了保证自己的女婿非法转移资金的案子不予立案调查,他毫不顾及法律非要撤换总检察长斯库拉多夫,虽说上院已三次驳回他的意见,但他仍不罢休,弄得总检察长无法开展工作,为此激起媒体的愤慨,但不论如何的呐喊,他坚持我行我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1)第2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2)第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
第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2)第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3)第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4)
第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5)第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6)第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7)
第1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8)第1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9)第12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0)
第1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1)第1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2)第1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3)
第1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4)第1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5)第1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6)
第1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7)第2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8)第2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9)
第22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第23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2)第24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