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旷世才女魂归何处:张爱玲传   》 少作(6)      余斌 Yu Bin

  在《天才梦》中,日后张爱玲散文中交叠互见的两个方面也已经显山露水:一方面是机智俏皮,一方面是隐隐的悲哀。文章的前面部分一直保持着轻松的调子,作者挂了会心的微笑叙说她幼时一本正经的做作,诙谐地调侃揶揄她的“天才”、她的可笑的自信心。可是渐渐地调子低下去,说到她等于废物,说到她的愚笨,仿佛真的便有些烦恼,就好像局外人慢慢走入了局中,到了结尾处,竟是不由得悲从中来。
  但是,烦恼虽如同蚤子挥之不去,写作却是令人愉快的,造出了那样的佳句,她一定得意非凡,一开始她也一定在急切地等待着结果。等待却是漫长的,等到征文揭晓,她已在大学里发奋攻书了。
  1940年4月号的《西风》上登出了征文获奖者的名单,685名应征者中有13人得奖,照启事的规定,得奖者应是10人,因投稿踊跃,难以割舍,组织者又增设了三个名誉奖,张爱玲叨陪末座,得了名誉奖的第三名。同年的8月号上,《天才梦》与另一篇获第二名的文章一同登了出来。
  任何评奖终不免是综合平衡的结果,《天才梦》在杂志文里是奇文,亦可说是偏锋文章,得不到头奖也是意料中事。令张爱玲高兴之余感到遗憾的还不是前几名获奖文章与《天才梦》相比实在平平,而是在刊出之前她不得不忍痛割爱,对她的文章大加删削:征文启事原本限的字数是5000字,但是结果公布之后却没有一概全文照登,名誉奖带安慰性质,自然被打入另册,《天才梦》压缩到了2000字。《天才梦》收入《张看》时张加的附记中有“征文限定字数,所以这篇文字极力压缩,刚在这数目内……影响这篇东西的内容的可信性”等语。但征文启事上规定的字数是5000,想必张寄去应征的稿件比发表者长得多,中奖后编辑依名次分出三六九等,要求张压缩至2000字再行发表也未可知。至于“可信性”云云,可能是指为求行文方便导致某些细节的夸张,或是文章所取的断然的对照方式未免将她的“怪”与“才”弄得过于戏剧化了。几十年后张爱玲提起此事犹有不平,因为压缩影响了它的“内容与可信性”,而第一名或者是全文照登,就长出了许多。那篇文章是《断了的琴弦——我的亡妻》,一篇悼亡之作,内容、文笔俱是平平。
  《天才梦》的获奖照理应激发张爱玲的创作欲,再接再厉地不断写出新作,可是此时她已在大学读书,正做着留英深造的美梦,无暇分心于写作,直到三年后自香港归来,她才开始重温她的“天才梦”。《天才梦》遂成为她的少作的压卷之作,而当她重新拿起笔时,她已经少了一些苦恼和困惑,多了几分自信,我们看到的将不是梦,而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
引言1引言(1)引言(2)从前(1)
从前(2)从前(3)从前(4)家庭生活场景(1)
家庭生活场景(2)家庭生活场景(3)家庭生活场景(4)家庭生活场景(5)
家庭生活场景(6)“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读书岁月(1)
读书岁月(2)读书岁月(3)读书岁月(4)读书岁月(5)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