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批評於丹 》
第3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7)
李悅 Li Yue
接下去,於丹教授寫道:
自中路而上,兩邊的石刻碑文像一捲徐徐展開的大書,古聖先賢端莊肅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勵怦怦蕩開我們的青澀年紀上正在長成的襟懷。
這句話後半段明顯修辭不通,而“古聖先賢端莊肅穆”一句又毫無來頭,不知“古聖先賢”來自何處?是來自“石刻碑文”,還是路上還有“古聖先賢”的塑像?我聽說那路上是沒有塑像的,那 “端莊肅穆”又用來修飾何物?
緊接在後,於丹教授寫道:
因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們沒有人用拐杖助力,一步步用青春軀體丈量過這條千古立志之路。
這句話中的“丈量過”顯然是“過去時”,說的是過去之事,而於丹教授這一整段文字用的是“現在時”敘述,相互矛盾而造成了修辭錯誤,若把 “丈量過”的“過”字去掉,才能修辭通順。
下一段於丹教授寫道:
下得山來,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卻隱隱懸着一個不甘的願望,想去看看傳說中的後山。
於丹教授在這裏是把“不甘”當成“不甘心”來用,但她不知道“不甘心”如簡化成“不甘”就成為“不自願”“不情願”了,因為“甘”這個字的字義是“自願”和“樂意”的意思,“不甘落後”就是“不自願落後”,於丹教授的“不甘的願望”,就成了“不自願或不情願的願望”,顯然講不通,顯然不是於丹教授想表達的原意。可見修辭錯了,意思就表達不清楚了。
所以我十分重視於丹教授的修辭錯誤。
讀者朋友,我像老師修改作文一樣批改着於丹教授的大作,感覺讀於丹教授的文章是在讀蹩腳的初中生作文。她所寫的這種水準的文章很不適宜青少年閱讀,因為青少年正是學習修辭句法之時,很容易跟上她犯修辭錯誤。
因篇幅有限,我不願用更多筆墨指出於丹教授的修辭錯誤,不再挑修辭錯誤了,她的修辭錯誤比比皆是,太多了。原諒她吧!她畢竟沒像賈平凹、池莉和莫言等作傢寫過小說和散文,她沒有經過文字的磨煉。
(五) 於丹心得的危害性
於丹教授《莊子》的第一個心得名曰“莊子何其人”(修辭錯誤),她是想介紹莊子的情況。但看過這一心得,我們發現於丹教授講的不是莊子,而是另外一個什麽人。
於丹教授在這一章開篇中這樣介紹莊子:
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駡,說盡天下英雄,但其實他的內心並不激烈。
這說的怎麽能是莊子呢?“上窮碧落下黃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著《長恨歌》中的一句詩,講的是楊玉環死後,李隆基請一道士到天上和地下去尋找楊玉環。莊子何曾上天入地?莊子也從來沒有“說盡天下英雄”,這都是於丹教授隨意寫的抒情散文。於丹教授大概看金庸、溫瑞安的武俠小說太多了,受他們影響過深,動不動就引用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錯把許多歷史人物都當成“俠客”和“英雄”。於丹教授在書中講李白時,還把李白說成英雄,不知李白有哪些英雄事跡?如果李白因寫詩就成為英雄,那古往今來的詩人豈不是都成了英雄?於丹教授還在其書第17頁上說:
真正的英雄,是能夠為自己做主的人。
何為“為自己做主”?如何考察和衡量?於丹教授的“英雄”概念是非常含糊的,連科學解釋的表達標志都沒有。我除了用“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英雄觀”來判定之外,我實在做不出別的判斷。《莊子》中確實批判了儒傢仁義的虛偽,嘲諷和鞭笞了統治者的昏庸與腐朽,但能夠說是“說盡天下英雄”嗎?
於丹教授還在第一個心得中寫道: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經典中,它也許是最不帶有經典意味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這顯然歪麯了《莊子》這本書的價值,《莊子》怎麽就不帶經典意味呢?它怎麽就是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莊子》這本書哪些段落和字句可以證明如於丹教授所說的呢?於丹教授的《莊子》心得與她的《論語》心得同出一轍,根本沒有辯證的方法論,不通過論證和說理,沒有任何邏輯衍化過程,腦袋一熱,憑空信口就得出結論,這是研究經典最忌諱的,而這種忌諱貫穿在於教授寫的這兩本心得之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 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 | 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 | 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 | 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 | 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 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 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 | 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 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