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对于中国诗坛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由安徽的《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的“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轰轰烈烈,这次大展的意义时至今日仍被人议论不止。 它完全是诗歌界的一次大革命。形形色色的诗歌流派、团体、个人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专集亮相于诗坛。 这是一场中国诗人的集体大合唱,各种派别的诗人都在打着自己的旗号摇旗呐喊地声张造势。但海子不在此列,他拒绝了这次大展。作为一个青春写作的诗人,这是令人费解的。 实际上,海子渴望在诗坛得到承认。海子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油印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等大批诗集,不间断向外邮寄。 他期望他的诗作能被某位编辑看中,这是他自认为寻求发表的最好方法。对于像海子这样一位无名小辈,编辑们哪有时间审阅他的诗歌,恐怕一些编辑一瞧见“海子”这个陌生的名字时,会随手把他的集子扔进纸篓。 不谙世事的海子是不会这样想的,他一如既往,固执地油印着他的诗集,固执地邮寄散发到全国各地。他可能不知道昌平的哪家餐馆饭菜的价钱最便宜,但他一定知道哪家打印社打印书稿的价格最低。 他只知道疯狂地投稿,寄稿。以至于有一天,有个青年诗人把他诗集里的诗歌重新摘抄一遍,署上自己的名字要找正规出版社出版,海子仍然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与拒绝参加“诗歌大展”相对应的一件事是海子在1986年参加了“中国当代新诗潮诗歌十一人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是由北大中文系发起的。它的目的“旨在精通中国当代诗歌的本质主流,把握其最有发展前途的流向。限定其内涵丰富的艺术特征,强调并赞赏对诗歌的语言而非语言的诗歌的探索,因为这种探索的最终意味着已经复活的中国当代诗歌具有一种真正的生命”。 在第十三期发行的《启明星》杂志,我们可以看到与海子一起列入研究会中其他十个人的名单,分别是:李书磊、骆一禾、于慈江、老木、西川、张旭东、海翁、落兵、张伟、郁文。 名誉顾问是著名诗评家、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 离开北大三年后,北大仍把他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能进入“研究者”的行列,该会的领导者无论如何都要很好地衡量一下其诗歌资质的深浅程度。海子能进入其列,应该是与其实力有关的。 该杂志的第四十一页同时配发了海子的一首诗———《歌:阳光打在地上》 阳光打在地上 并不见得 我的胸口在疼 疼又怎样 阳光打在地上 这地上 有人埋过羊骨 有人运过箱子、陶瓶和宝石 有人见过牧猪人。那是长久的漂流之后 阳光打在地上。阳光依然打在地上 这地上 少女们多得好像 我真有这么多女儿 真的生下过这么多女儿 真的曾经这样幸福 用一根水勺子 用小豆、菠菜、油菜 把它们养大 阳光打在地上 北大,这个造梦工厂,海子与她再一次缔结了不解之缘。北大再一次承载了他的梦想,他于该年荣获了人生中第一个诗歌大奖———“北大一九八六年度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同时得到文学大奖的还有芒克、北岛、西川等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