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7节:老北京评书、京戏(7)      冯大彪 Feng Dabiao

  天和茶园
  清朝咸丰年间建造的, 地址在北京地安门外鼓楼南路东。它以前是个茶馆, 专卖清茶, 后来加演评书和杂耍、莲花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以后改建为大型戏园。戏台是坐南朝北,四方形, 和前门外广和楼相似, 座位也是竖置长方子、长板凳, 靠上下场门大墙是高大凳子, 总共可容观众五六百人。小马五的《纺棉花》, 曾在这里演出, 红极一时, 京戏演员贯大元、康喜寿、赵喜贞、元元旦、锺喜久等, 也常在这里演唱。民国十年以后, 由于北京南城增修好几处戏院, 这个茶园就慢慢停业了。
  天汇茶园
  地址在地安门外鼓楼东大街, 坐南朝北。它与天和茶园是先后修建的。原来也只是卖清茶, 后加演评书。名演员荣剑尘常在这里演出。光绪末年天汇茶园改建为戏园, 因地址窄小,只容观众五百多人。戏台座位和天和茶园一模一样。可是天汇茶园的东家手段巧妙, 常能约到京戏名演员, 如名须生刘鸿声、名老旦龚云甫、名花脸何桂山等, 轮换演唱。但由于茶园小, 地点偏僻,所以到民国十年(1921 年)与天和茶园相继停业了。
  票 房
  刘迎秋
  票房原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 后来成为三五同好切磋京剧艺术的场所。它不仅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也为京剧界输送了大批人才。
  票房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
  清道光前后, 一些皇亲贵族子弟,多以演唱"子弟书"为消遣。他们多精于诗词书画, 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有些鼓书的唱词都是他们编写的。据《天咫偶闻》记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 始创于八旗子弟, 其词雅驯, 其声和缓...... 一韵紫纡良久。""子弟书"双称"段儿书", 包括清口大鼓( 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单弦。曲艺演员所用的八角鼓,鼓上八角便代表八旗, 鼓底所缀的穗子,也是按旗属分成红、黄、蓝、白等颜色的。八旗子弟聚会演唱, 必须报请清廷内务府批准。内务府发给一张执照, 执照上印有两条金龙, 叫做龙票。票面上写着"发给X X 票房","票房"这个名称便由此而得并流传下来。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后, 京剧继昆曲之后成为京师剧坛的主要剧种。同治、光绪时逐渐发展, 形成京剧的鼎盛时期, 涌现出不少才艺双绝的演员,如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 称为"同光十三绝"。由于京剧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吸引着成千上万业余爱好者及八旗子弟的兴趣。
  天汇茶园
  地址在地安门外鼓楼东大街, 坐南朝北。京剧形成以后,它也便从演唱"子弟书"转到了演唱京剧上, 于是票房的活动内容变成了以京剧为主。这一活动从西北城的八旗子弟开始, 逐渐发展到其它各城区。最初是三五同好者凑在一起, 拉起胡琴唱小段,既不带锣鼓场面, 也不对外演出。后来逐渐演变到带场面, 唱整出的大戏, 甚至粉墨登场对外演出。
  票房一般都设在贵族富户宅院比较宽敞豁亮的房子里。内部设备也非常讲究。室内一侧摆设一两张长方形的"油"( 紫红色油漆的子), 子前面挂着红缎绣花的围。上左右两角各摆一盏四方形的灯, 灯架多是花梨、紫檀一类的高级木料制作的, 上雕各种图案。灯罩是极薄的绢纱制作的, 上面绘有仕女、花卉。灯内点蜡烛。两灯正中有水牌一面。水牌一尺多长,七八寸高, 长方形, 用高级木料做边,中间镶嵌象牙。水牌插放在同样木料制作、雕刻十分精细的木架上, 远远看去, 就像一面小屏风似的。水牌上写着当日演唱的节目。子左右方摆着文武场面。演员坐在子两旁的长凳上。早年, 演唱者都背向听众演唱, 这是因为票友多是王公贵胄或名人显贵, 抛头露面有碍身份。
  豪门富户有喜庆之事, 邀请票友清唱。票房便有专人肩挑本票房特制的挑子, 先到事主家布置。这挑子, 一头是一把特制的大铜茶壶, 里面沏好茶水; 一头是一个红漆木箱( 形同早年剃头挑子的木箱), 箱内放着文武场面,箱外覆盖着红缎绣花围。这样做表示自带茶水, 不扰事主茶饭, 纯粹玩票更不接受事主的任何报酬。后来逐渐改变为接受酒饭招待。在票友入席时, 事主必须由邀请人带领按席请安或作揖, 然后敬酒、布菜。席上菜肴不准有丸子, 这是票友最忌讳的。因为, 当时梨园内行人轻视票友, 称票友为"丸子", 意思是"不是好肉做成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第1节:谈谈北京的往事( 代序)第2节:饭 庄第3节:饭 馆第4节:风味饭馆(1)
第5节:风味饭馆(2)第6节:大 茶 馆(1)第7节:大 茶 馆(2)第8节:大 酒 缸
第9节:风味小吃(1)第10节:风味小吃(2)第11节:风味小吃(3)第12节:风味小吃(4)
第13节:风味小吃(5)第14节:老北京交通(1)第15节:老北京交通(2)第16节:老北京交通(3)
第17节:老北京交通(4)第18节:老北京交通(5)第19节:老北京交通(6)第20节:老北京交通(7)
第21节:老北京交通(8)第22节:老北京交通(9)第23节:老北京交通(10)第24节:老北京交通(1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