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37節:學習之道(11)
於丹 Yu Dan
孔子說,一個人聰明,但是他要老不學習的話,最後的弊端就是這個人會活得太飄忽不定,沒有根基。
孔子說,信譽好吧?篤誠守信,像尾生抱柱那樣,水來了都不走,這人就未免會愚呆。如果再不好學的話,就會容易被人利用而使自己受到傷害。我們知道,過於誠信而不知權變的人有時候就是容易被人陷害。
孔子又說,我們都喜歡正直的人,但是正直的人有時候說話不好聽,說出的話尖刻得直刺人心,讓人非常不舒服。就像魯迅先生寫的,給一個孩子做滿月,有人來說這個孩子長大能當官啊,有人說這個孩子長大能掙錢,有人說這個孩子肯定會死的。最後這個人說的是真話啊,你能說他不正直嗎?但是這個話不好聽。
孔子又說,好勇而不好學者,弊端是什麽呢?就是你容易被人利用去作亂。他遇事不經過腦子,不問就裏,就直接采取行動了,一個一個的亂子就起於這種有勇無謀者。
最後,孔子說,一個人剛強,剛強不好嗎?"好剛而不好學",這個人就會極端狂妄。因為他剛愎自用,那就難免有狂妄自大的地方。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過猶不及。人生不是說找到了一塊好的基石,就會一成不變地好下去。
我們所有的美好品德,比如孔子所說的這六種美好品德,它為什麽會帶來六弊?這是因為,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我們要經受社會的挑戰、考驗,非常復雜,如果不善於去調試,去變通,就很容易産生弱點而造成弊端。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去瞭解自己,跟世界建立有效的聯繫;即使是"仁"、"智"、"信"、"直"、"勇"、"剛"這樣的美好品德,都得在學習中完成定位和製衡。
今天的社會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了,但是,我們學沒學到真東西呢?
很多時候,雖然學習了,但未必有效率,學到的東西也未必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
我們應該怎麽樣建立自己的價值體係?
讓我們回到剛開始的那個命題,一個人的生命格局究竟有多大?有一個弟子問師傅,你看我們每個人,身高也差不太多,活的年頭長短也差不出多少,為什麽有些人心大,有些人心小?心大到能多大,小到能多小?
師傅跟他說,你現在閉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弟子就閉上眼睛,在那兒冥思苦想,想了一座巨大的城池,有萬仞宮墻,有深深的護城河,有花草樹木,有樓臺亭閣,整個城池裏面,各類東西纖毫畢現,一切都安頓好了。他張開眼睛說,我造了一座巨大的城池。
師傅又說,你現在閉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他又閉上眼睛,想啊想啊,想了一根細細的小毫毛。他睜開眼睛說,我造好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