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詩百話   》 37.杜甫:無傢別      施蜇存 Shi Zhecun

  “三別”與“三吏”都是三篇一組的新樂府詩。它們是姊妹篇,都是記錄乾元二年春杜甫從洛陽回華州時路上的所見所聞。“三別”是記兵災後人民生活困苦之狀。第一篇《新婚別》,寫一個女人,結婚後第二天,便送丈夫應徵入伍的景象。第二篇《垂老別》,寫一個子孫均已戰死的老人,生活無依,衹好投杖出門去從軍的景象。第三篇《無傢別》寫一個戰敗歸傢的農民,正要在荒寂無人的鄉裏中,重新種田過活,卻還是被縣吏召去服本地的徭役。情況各各不同,一律反映了唐代府兵制度對人民的迫害。
  這裏,我們研讀《無傢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裏百餘傢,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竪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乡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傢別,何以為蒸黎。
  此詩第一段六句。用一個戰敗歸傢的農民的自述,描寫天寶十五載以後,陝、洛一帶人民的田園廬捨都已毀滅,衹剩一望無際的蓬蒿藜藿。我的鄉裏原有一百多傢,因為避亂,各自東西逃難,至今活着的人既無消息,死者已化為塵泥。
  第二段也是八句。接着說:我因為相州戰敗,脫身歸來,尋找舊時的道路。走了好久,纔找到自傢的巷子,可是已經空空洞洞,沒有人跡了。這時,太陽也灰白無光,天氣非常凄慘。所見到的衹有狐狸,竪起尾巴對我兇惡地嗥叫。再訪問一下四鄰,衹見到一二老寡婦。“賤子”是自稱的謙詞,女曰“賤妾”,男曰“賤子”,漢魏樂府民歌中已有了的。
  第三段四句。敘述自己回到荒蕪的家乡之後,好比鳥雀留戀住慣了的樹枝,不願到別處去棲宿,因此,對於這樣窮苦的老傢,也不欲辭去。氣候正是春天,就獨自負着鋤頭去墾地,傍晚還得在菜地裏澆水。
  以下十四句為第四段。縣吏知道我回傢了,就來命我去參加軍事訓練。雖然這是在本地服役,不比遠征,可是反正傢裏已沒有人需要告別了,如果服役就在近地,也衹是個光身。如果要我到遠處去,終於也不過流落在異鄉。家乡既已毀滅精光,無論要我到什麽地方去,從理論上說起來,都是一樣的。“內顧”本意是“嚮屋裏看”,“攜”字作“分離”解。嚮屋裏看,也沒有人可以分別。意思是說:我已經是個沒有妻室的鰥夫,隨處都可安身。還有一件悲痛的事,是長病的母親,躺了五年,終於死亡。生了我這個兒子,不能得到我的養生送死,這是我終身辛酸痛哭的事。“兩酸嘶”指妻去母亡兩件事。最後說,人生到了無傢可別的境地,還憑什麽來做老百姓呢?這是說:無傢之人,衹是一個流民而已。“蒸黎”是將“蒸民”與“黎民”二詞合用,是“人民”的代詞。“蒸”字誤,應當是“烝”字。“蒸藜”另有典故。與此不相幹。此處是“黎”字,不是“藜”字。
  此詩一韻到底,每二句一韻,不轉韻,也不用排句、對句。這是五言古詩的正規格式。這些韻腳,今天也同屬於上平聲八齊韻,可知這些韻腳的讀音從唐代以來沒有改變。
  明代詩人李於鱗說:作五言古詩要象說話一樣。杜甫此詩,和他的許多五言古詩,都可為例證。這些詩都是直接繼承了漢代的《古詩十九首》的傳統,語言文字,全是平鋪直敘,寫景、抒情、敘事,隨着思想感情的過程,一路傾吐出來,使讀者仿佛在聽那個農民的喃喃訴苦,這就容易感動人了。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五言古詩,以簡質渾厚為正宗。”又說:“古詩貴渾厚,樂府尚鋪張。凡譬喻多方,形容盡致之作,皆樂府遺派也,混入古詩者謬。”杜甫此詩,從詩題看,應該是樂府詩,但他寫得正是簡質渾厚,不作樂府的鋪張,不作比興,所以在風格上,也是五言古詩的正格。
  此詩止有“宿鳥戀本枝”一句是比,此外全不用比,也不用興,甚至也說不上是賦體,因為一點沒有誇張采飾。這是一種超於賦比興以外的詩體。我以為唐宋以後,還應當加一個詩創作手法的名目,稱之為“敘”。象這首詩,從其內容來看,簡直是一篇記敘文,杜甫以後,止有韓愈能作這樣的詩。宋代詩人如梅堯臣、蘇東坡,也有過這一風格的詩,此後便漸漸地成為一種沒有誠摯感情的道學詩、倫理詩了。
  從《哀江頭》到《無傢別》,我選講了杜甫的五首樂府詩。它們的題目都是作者依據其題材內容創造的。在古代樂府中,未曾有過。杜甫自己也沒有用同一題目再作一篇。而以三字製題,又遵照着古樂府題的傳統。這是杜甫在樂府詩方面的藝術特徵。李白用樂府古題來寫新事物,杜甫則創造了樂府新題。比較起來,李白還是個保守派。
  杜甫的詩,要到中唐以後,纔發生影響。他這種樂府詩,要等到白居易和元稹等出來繼承和發揚,纔確定為一種新的詩體。白居易給它們定了一個名稱,叫作“新樂府”。
  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王績:野望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3.楊炯:從軍行
4.五七言絶句四首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8.雜言歌行三首9.陳子昂:感遇詩(上)
10.陳子昂:感遇詩(中)11.陳子昂:感遇詩(下)12.王梵志詩
13.初唐詩餘話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18.高適:燕歌行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22.邊塞絶句四首23.五言絶句四首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