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我是湖南人 》
第37節:首倡師法西方(1)
王紀卿 Wang Jiqing
首倡師法西方,探索藍色文明。
對外開放,是近代以來到目前為止中國社會發展一個最重要的課題。這裏所說的開放,當然不是指在外國列強的武力威逼下被迫開放商埠,劃定租界,任由外國人傾銷洋貨,掠奪中國的財富;而是指自覺地引進國外先進文明,用以武裝中國人的頭腦,使中國走上富國強民之路。這種開放意識,對於一個半世紀以前閉關鎖國、井底觀天的中國人,具有生死存亡的重要意義。在滿清腐朽統治下的中國人,唯有通過對外開放,才能找到一條抵禦外侮、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因此,敢於提出對外開放的人,無疑喊出了那個時代最強的聲音。
幸運的是,當時有一個湖南人領頭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師夷之長技以製夷。”
這個湖南人名叫魏源。
魏源提出的這個口號,前面的五個字,“師夷之長技”,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學習世界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它提倡中國人對外開放文化、思想和教育,以開闊的心態學習吸收外來的先進文明。
當然,吸取了先進的文明成果之後,必然的結果就是要對中國社會進行體製上的改革。因此,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魏源就嚮自己的同胞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課題:開放和改革。近代以來,中國的政治傢和思想傢在探索中國的發展道路時,總是擺脫不了魏源的影響。這是因為,魏源以實事求是的學風,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提出了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不可回避的命題。他一生的追求,都與中國社會的開放和改革息息相關。
魏源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主張,又進一步就中國社會的改革提出了“與時俱變,經世致用”的對策。因此,我們不能不說他是一位高瞻遠矚的天才學者,因為在一百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非常需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衹是由於時代的不同,同一個命題,現在的內涵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1794年,即清朝乾隆五十九年,魏源出生於邵陽縣的金灘。他的父親魏邦魯,做過主簿之類的小官。魏源七歲上私塾讀書。十歲時,家庭因遭受嚴重災荒而破落。當時,遠在江蘇的父親無法救濟他們,家庭生活極為艱苦,從此過着缺米少柴的日子。但是貧窮沒能剝奪魏源求知的意志,他還是堅持看書學習。
魏源從小好讀史書,註意研究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魏源看的書,不是科舉制度要考的內容,撫養他的伯父自然不會贊同,而且對他多加訓斥。但是,魏源堅持自己的愛好,瞞着伯父仍然偷着讀那些“荒誕不經”的書籍。
魏源在十五歲那年考中秀纔。1814年(嘉慶十五年),他隨父親來到京城,靠教書謀生,嚮今文學大師劉逢祿等學習公羊學。這時候,他結識了進步思想傢龔自珍。兩人志趣相投,成為摯友。他們擯棄煩瑣考據的學風,不想做儒傢思想的書蟲,勇於面對現實,放開思路切磋經世致用的學問,即“天地東西南北之學”,積極尋求改革圖強的道路。他們慷慨議論時弊,探索富國強兵的良法,以衝破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
兩年後,魏源回到南方,在長沙等地教書。
1822年(道光二年),魏源進京參加順天鄉試,考中舉人。第二年,在駐古北口的直隸總督衙門的提督楊芳傢當教師。這時,他開始研究古今邊疆防務和西北地理,關心邊陲的安危。
1825年,魏源應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的邀請,編輯《皇朝經世文編》,貫徹了經世致用的思想,對後人産生不小的影響。他在書中表明了他反對復古泥古,主張重視現實、變革舊製的思想和歷史進化觀點。他輕視封建士大夫那種脫離實際、煩瑣空疏的學風,思想激進,因而三次進京考進士,都名落孫山。官場無望,他便長時間充當地方督撫的幕僚,從事學術著述,兼做????商。
1829年,魏源在北京出錢捐了個內閣中掌寫文書的小官吏。他利用工作便利,如饑似渴地閱讀史館秘閣所藏的官書和士大夫的私人著作,為以後著書打下了基礎。
第二年,他隨楊芳到嘉峪關考察西北地理和邊防情況,對於西北防務更加關心。
1831年,魏源因父喪南歸,不久移居南京,先後協助兩江總督陶澍、江蘇巡撫林則徐籌劃漕運、????政和水利的改革,強調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必須改革舊製,才能興利除弊。當時鴉片走私日益嚴重,他和林則徐一樣,堅决主張實行嚴禁。他在當年寫了詩歌《江南吟》,揭露鴉片的嚴重危害,指出如不實行嚴禁,將出現海疆失守、財富耗竭的危局。
時隔六年,魏源因販????賺了錢,移居揚州。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魏源毅然投身民族自衛戰爭。10月份,他聽說英國炮兵上尉安突德在浙江定海附近測繪地圖時被抓獲,立即趕到寧波審訊戰俘。他根據口供,參考書籍,在第二年寫成了《英吉利小記》,介紹英國各方面概況,以及英國侵略中國的意圖。他提醒人們重視研究英國國情和軍情,認真對待侵略者。
後來,他獲悉清軍在廣東前綫戰敗,非常憤怒,寫詩斥責朝中大臣昏庸無能,畏敵如虎,開門揖盜,屈膝求和。他謳歌三元裏民衆英勇抗敵的壯舉:“同仇敵愾士心齊,呼市俄聞十萬師。”
這一年,魏源投靠欽差大臣裕謙,參與籌劃浙江前綫的抗英戰爭。他去定海前綫查看防務,提出誘敵深入內河加以圍殲的方針。他的建議未被采納,加上林則徐等抵抗派蒙冤受屈,使他深為不滿,憤而辭職,回到揚州傢中,發奮著書,探索抗敵禦侮的良策。
1841年,魏源聽說林則徐被發配伊犁充軍,路過鎮江,特意趕去迎接,為他送行。兩人促膝長談,議論救國大計。林則徐把他在廣州編輯的《四洲志》交給魏源,希望魏源編寫《海國圖志》,讓國人瞭解外國列強,尋求抗敵救國的良策。魏源表示决不辜負期望。
魏源無法在戰場報效國傢,便專心寫作,廢寢忘食。
1842年8月,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魏源寫出了約四十萬字的《聖武記》。他在1844年和1846年作了兩次修訂,充實該書的內容。《聖武記》共分十四捲,前十捲通過宣揚清朝前期的武功,歌頌國傢統一,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抵抗外來侵略。他在各捲末尾提出政治、軍事等方面的主張。後四捲夾敘夾議,集中闡發他的軍事思想。
魏源指出,清軍必須大刀闊斧裁減冗員,改善士兵生活,提高部隊戰鬥力。他建議各省編練一支四千到六千人組成的精良部隊,作為其他軍隊的榜樣,藉以振奮軍威。他有一句名言:“冗兵明減十萬,則精兵暗增十萬。”
魏源痛恨清軍將領的腐敗,反對紈絝子弟充當統兵將領,主張從部隊中考核選拔優秀人才,擔任各級指揮官,藉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主張將帥要多讀兵書,指出紙上談兵也有積極的意義。
魏源提出變革部隊訓練。他說,清軍水師巡洋徒有虛名,要有水師保護海上運糧,使訓練與護航相結合,通過險風惡浪的考驗,不斷改進戰船質量,提高官兵的作戰技藝。他主張嚴格治軍,強調紀律嚴明。他批評朝廷沒有嚴懲在鴉片戰爭中不戰而逃的將領,以致兵不用命。他認為,沒有嚴明的紀律,即使堅船利炮,也無法戰勝敵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湖南少年歌 | 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 | 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 | 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 | 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 | 第9節:什麽是血性?(1) |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 | 第11節:什麽是血性?(3) | 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 | 第14節:風水育人才(3) | 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 | 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 | 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 | 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 | 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 | 第23節:霸蠻和靈泛(2) | 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