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政治(2)      李鍌 Li Xian

  孟子藉此提醒國君,人民是該被疼惜的;也藉此警告國君,沒有人民的擁護,就會失去他的權柄,一切轉眼成空。的確,沒有人民支持的國君,就如一座沒有人擡的轎子,終究不能自行移動。天下國君,若知反省,怎敢自尊自大?孟子在此,早將君權、神權壓下,而將人民高高舉起了。
  現在,如果還有一些跟不上時代腳步的官僚,以為可以挾其權勢作威作福,這些人都應當好好地看看孟子這篇文章纔好。
  (二)
  齊宣王①問曰:“湯放桀②,武王伐紂③,有諸?”孟子對曰:“於傳④有之。”曰:“臣弒⑤其君,可乎?”曰:“賊⑥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⑦。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八)
  章旨
  孟子指斥桀、紂是殘賊仁義的暴君,以此警惕國君,不要賊仁害義,以免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獨夫。
  註釋
  ①齊宣王姓田,名闢疆,宣為謚號。齊威王之子,在位十九年(公元前三一九年至公元前三○一年)。
  ②湯放桀商湯流放夏桀王。湯,殷商開國國君。桀,夏朝末代君主。放,流放。
  ③武王伐紂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武王,周朝開國國君。紂,商朝末代君主。伐,討伐。
  ④傳音zhuàn,典籍、史書。
  ⑤弒臣下殺害君上。
  ⑥賊傷害,動詞。
  ⑦一夫獨夫,指沒有群衆支持的暴君。
  析論
  齊宣王質疑湯放桀、武王伐紂是以下犯上的舉動,並且深不以為然。孟子則認定桀、紂都是賊仁、賊義,沒有民衆支持的獨夫,根本算不得國君,所以討伐他、流放他,並無不可。
  齊宣王迷信君臣的名分是一種絶對不可更易的制度;孟子則以為君王必須擔負保民、養民的重責大任,如果國君失職,人民可以將之推翻,認定君若不君,便不能怪責臣之不臣。
  的確,賊仁賊義的暴君,衹會給天下帶來動亂,誤引蒼生淪入萬劫不復的絶地,怎能作為天下人的榜樣,受天下人的愛戴?這種人遲早成為衆叛親離、亡國喪身的獨夫,如桀、紂等身死為天下笑的暴君,可為殷鑒。
  (三)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①,所惡勿施爾也②。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③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④;為叢驅爵者,鸇也⑤;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新浪讀書獨傢首發)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⑥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⑦。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雲:‘其何能淑?載胥及溺⑧。’此之謂也。”(《離婁》上·九)
  章旨
  孟子指出,君主應力行仁政,體察民心,聚民所欲,去民所惡,自然可得民心,成就王業。
  註釋
  ①所欲與之聚之人民想要的,為他們聚集起來。與,音yǔ,為、替。
  ②爾也如此而已。
  ③壙通“曠”,曠野。
  ④為淵驅魚者獺也將魚驅趕到深淵中的是水獺。獺,音tǎ,水獺在淺水處活動,喜歡吃魚類。
  ⑤為叢驅爵者鸇也將雀鳥驅趕到叢林中的是鸇鳥。爵,音què,通“雀”。鸇,音zhān,喜歡吃雀鳥的猛禽。
  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生了七年的病,要尋求收藏三年的幹艾草來治病。艾,草名,其葉可用以灸,幹久益佳。
  ⑦苟為不畜終身不得如果平時不儲存的話,就一輩子無法得到艾草了。畜,音xù,通“蓄”,儲備。
  ⑧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詩經·大雅·桑柔》說:他能有什麽好表現呢?衹會讓我們跟他一起淹死罷了。淑,善。載,則。胥,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目錄孟子捲·論性善(1)孟子捲·論性善(2)
孟子捲·論性善(3)孟子捲·論性善(4)孟子捲·論性善(5)孟子捲·論性善(6)
孟子捲·論性善(7)孟子捲·論性善(8)孟子捲·論性善(9)孟子捲·論性善(10)
孟子捲·論性善(11)孟子捲·論性善(12)孟子捲·論行為(1)孟子捲·論行為(2)
孟子捲·論行為(3)孟子捲·論行為(4)孟子捲·論行為(5)孟子捲·論行為(6)
孟子捲·論行為(7)孟子捲·論行為(8)孟子捲·論行為(9)孟子捲·論行為(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