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親歷的巴金往事 》
親臨現代文學館(2)
吳泰昌 Wu Taichang
他說得很簡短,但心情是興奮的。後勤部門的同志在開館典禮上曾經註意到巴金同志吃了兩個桔子,並同坐在旁邊的夏衍同志說這個桔子好吃,他們感到非常高興;這一回又特地備了同樣的桔子,會議室裏每張茶几上都放了。桔子剝開了,送到巴金同志面前,但他沒有動它,似乎沒有看到它。他坐了那麽久,談了那麽多的話,該感到口渴了吧,但他那麽投入,似乎忘了口渴,這使後勤部門的同志感到失望了。
談話間,有人建議巴老出面請幾位老作傢寫文章,嚮作傢們倡議把自己的手稿、書信和書刊捐贈給文學館。巴金立即大聲說,我們不要用以勢壓人的辦法,而要用我們實際的工作建立信用,取得作傢們的信任。至於冰心,他又說,她已經决定,而且多次表示,她要把自己的手稿和藏書全部捐贈給文學館。
楊犁請他參觀已經徵集到的珍貴資料,他欣然起立。會議室右側一個小房間裏,陳列着茅盾的墨寶,老捨的遺物;王統照、孫犁、馬加等人的手稿,陳學昭、李霽野、臧剋傢等人親筆簽名的贈送書,特別是何其芳於抗日戰爭期間的延安在土紙上手寫的詩集,麗尼親筆校改的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前夜》的中譯本存底,是開館典禮那一天分別由葛洛和林林同志贈送的,有雙重的意義。麗尼的《前夜》中譯本是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林林特地把這本校改本給巴金看,他們都為麗尼認真校改的負責精神和嚴肅的態度所感動。
巴老仔細看了每一件展品,特別感到興趣的是手稿實物的保存方式。有一封蕭紅在抗戰時從香港寫給在重慶的華崗的信,四邊殘破,經裝裱後,平展如初;有一部黎烈文翻譯的梅裏美評傳的手稿,破損較多,現在每一頁都用宣紙襯托,重新裝訂成册,儼然是一部典雅的古籍。但如何防塵、防蟲、防筆跡褪色,這些問題尚待積極解决。
巴老又參觀了“巴金文庫”,那是收藏他本人所捐贈的書刊的地方。他坐在輪椅上,在大傢的簇擁下,從垂花門進入後殿,參觀了報刊庫、大圖書庫,繞過回廊,來到幽靜的後照樓。和煦的陽光把整個院落照得暖融融的,核桃樹橫斜的疏朗的枝葉灑下一地淡淡的影子,大傢的腳步都停住了。很快拿來了幾把椅子。他微笑着,坐下了。大傢也都笑着,紛紛站在他身後。攝影的同志端起照相機,按下快門,馬上轉動一張底片;又按下快門,又馬上轉動底片,一連照了七八張同樣的人群和同樣的姿態。有人在行列中動情地高喊了一聲:“今天是我們最高興的一天!”這句話也許是不能照到像片上去的,但是從感情上說,它已經永遠照在這張像片上去了。
4月5日上午巴老再一次由小林陪同去文學館,主要是參加《巴金與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錄像活動,並與館裏幾位負責人談了文學館今後的建設問題,他特別着急要找好地皮,盡早有永久的館址。活動結束後,他又去了冰心傢。
1985年,巴金三次親臨現代文學館後,他再也沒有來過北京。但他心係文學館,一直為文學館的新址落實遇到的睏難心急。他多次希望《文藝報》在這方面多多支持,多呼籲。
1988年8月6日文藝報發表了《呼籲海內外人士關註:中國現代文學館在睏境中掙紮》的報道。鬍喬木同志看了這篇報道後,通知《文藝報》,他10月6日上午去中國現代文學館,聽取文學館負責人的工作匯報,並發表了重要意見。喬木同志首先說:“我最近在上海看望了巴金同志,巴金請我回京後到文學館來看看。聽說目前遇到了睏難,館捨也有問題。巴金對此比較着急。”
8月22日,《文藝報》刊登報道《鬍喬木關心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建設》。
1996年11月2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了新址奠基儀式。巴金高興地發來賀詞:“我因病不能遠行,但我的心和你們在一起。我希望:方方面面,齊心協力,快一點建好。拜托了!”冰心也寫來賀信:“今天,我得知: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奠基了,我非常高興。請接受我衷心的祝賀。我願意在我有生之年看到新館的建成和揭幕。”
中國現代文學館終於建成了永久的館所。在朝陽區北三環北四環之間,占地2.4萬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工程1萬平方米已建成。就面積來說,中國現代文學館是亞洲乃至世界同類性質最大的館捨。自開館之日起,她已成為文學活動、文學展覽中心,每天中外參觀者絡繹不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文匯出版社 |
|
|
初看巴金 | 四次文代會期間(1) | 四次文代會期間(2) | 四次文代會期間(3) | 懷念老捨(1) | 懷念老捨(2) | 懷念老捨(3) | 在寓所驚悉茅盾逝世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1)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2)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3) | 冰心:巴金這個人……(1) | 冰心:巴金這個人……(2) | 冰心:巴金這個人……(3) | 冰心:巴金這個人……(4)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1)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2)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3) | 巴金與《文藝報》(1) | 巴金與《文藝報》(2) | 巴金與《文藝報》(3) | 巴金與《文藝報》(4) | 巴金與《文藝報》(5) | 《收穫》在京座談會(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