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断代 》 太平天國史 》
捲四十九 傳第八 鬍以晄 黃玉昆 凌十八
羅璽綱 Luo Xigang
鬍以晄
鬍以晄廣西平南羅文村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正月初七日。鬍傢先代江西臨江府人,多是仕宦富有者,遷到廣西後,成為廣西山區罕見的巨富。到了以晄父鬍琛手,更以狠毒的剝削手段,「手創糧租四千八百石」,占有的山場田地,橫跨平南、藤縣和金秀瑤山三個縣區。他建造了幾座富麗堂皇的房屋,而今朱簾綉戶已不存了,但畫棟雕梁仍在。像這樣闊氣的大地主,別說在山區,就是廣西的平原乃至城鎮,當時也是少有的。以晄便是出生在這個家庭。在太平天國重要人物中,他是出身最富的一個[一]。
以晄兄弟三人,他行二,兄以昭,弟以暘。鬍琛在以晄不到十歲時死去,傢産由三個兒子繼承。兄弟們長大,為了講排場,比闊氣,傢中落。後來又鬧意見,分了傢。以晄二十七歲時離開羅文村祖居,遷到大同裏山人村結造廬捨居祝山人村的廬捨一座三間,河石砌腳,泥磚作墻,不過是山莊田寮,和他的羅文祖居相比,真有天淵之別〔一〕。
以晄讀書不成,學習武藝,得進武學,成了一員武秀纔。他曾上省應武舉考試,武藝出衆,因尾場考弓箭時,用力過猛,緻硬弓折斷,手臂扭傷,名落孫山〔二〕。
鬍琛與八峒公福社卓傢有仇。老子結
怨,兒子遭殃。以晄考試落選後,卓傢一有機會,就對他奚落嘲笑。一天,以晄騎馬路經卓傢門口。卓傢要他下馬,他拒絶了。卓傢人就把他拉下來,推到牛圈裏,
枷住頸脖,用鐮刀剃了半邊頭髮,再加上一頓毒打,纔把他釋放。卓傢是八峒地區的土豪,與官府有往來。這一場欺凌侮辱,使以晄在心裏深深地埋下了復仇雪恥的火種。〔一〕。
由於考試失敗,仕進無路,復受土豪欺侮,無法報復。以晄於清道光二十九年秋鼕間加入拜上帝會。這年十月十五日,蕭朝貴假托天兄下凡要以晄認實秀全為真命天子,和識得馮雲山、楊秀清等,共同〔頂天報國〕。天兄諭以晄說:「爾要識得三星(稱洪秀全),識得三星,便是識得天父及我天兄。爾又要識得馮雲山、秀清等也。」以晄答說:「識得」〔二〕
。蕭朝貴既知以晄實信,十一月十六日,就到他傢帶他去朝見洪秀全。蕭貴假托天兄下凡諭以晄說:「鬍以晄爾現要同朝貴去朝王,特賜盔甲與爾,爾要緊謹口也」以晄對說:「遵命」〔三〕。清道光三十年正月初四日,以晄到平在山說他要變賣田産,給起義籌經費。蕭朝貴假托天兄下凡,叫以晄到面前來諭他說:「鬍以晄算爾真草(心)忠草(心),能識得天父,能識得爾二兄(稱洪秀全)也。但此事要秘密,不是非輕也」。以晄對說:「曉得」〔一〕。二月初五日,以晄賣了田産得錢,與張維坤、譚應桂一同到平在山來進奉給洪秀全。蕭朝貴又假托天兄下凡諭以晄等三人說:「鬍以晄、張維坤、譚應桂爾三人有財寶進奉爾二兄麽」?
三人對說:「然也」。
天兄說:「爾各要已傢中也」。
三人對說:「小弟等傢中備辦得起也」。
天兄問以晄說:「鬍以晄爾真變田産乎」?
以晄對說:「真也」。
天兄說:「算爾真草忠草,見得天父,見得天兄,見得爾二兄也」。
天兄又說:「洪化山有人不遵命,自把自為,爾三人回去,要囑各遵天父命,遵我天兄命,及遵爾二兄命也」。
三人對說:「遵也」。
天兄說:「兄弟不可逞高,不用趕緊,自然畀爾等有個天日。進退一句,萬言皆總各要靈變,根底不可被人識破,講話要關前顧後也」。
三人對說:「遵命」〔一〕。
金田起義前,蕭朝貴假托天兄聖旨要洪秀全、馮雲山躲避。七月二十四日,以晄來金田迎接洪秀全、馮雲山去山人村他傢居撞二〕。山人村在山人衝中段。山人衝全長二十裏,群山重迭,密林遮
掩,荊刺滿途,人跡罕至。衝南有雙田口,衝北有大厄營,各距山人村十裏,為與外界交通的坳口〔三〕。洪秀全、馮雲山密藏在此,是一個深山險坳的所在。十月初一日,金田打大仗,不久官府偵知洪秀全、馮雲山在山人村。派兵前來,不敢冒進,在山路上遍插木樁,以防逸出,企圖把洪、馮睏死在山人衝〔四〕。以晄率領衝內拜上帝會衆嚴守坳口,派人翻山偷過清兵封鎖綫,走到金田告急。楊秀清帶領隊伍來救。十一月二十四日,打敗清兵,迎洪秀全歸金田,宣佈起義〔五〕。
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十月,在永安州論功行賞,封以晄春官正丞相。時清軍來攻永安州,要從內部攻破太平天國,招以晄弟以暘到軍營來,叫他三番四次寫信去勸誘以晄叛變。以晄大怒,把來信奏呈天王,回信痛斥其弟,和地主階級家庭的關係一刀兩斷,粉碎了封建統治者的陰謀詭計〔一〕。
癸好三年二月,建都天京。這年八月,西徵軍從南昌撤出長江後,其東歸一路,即取安慶,進攻廬州。以晄被任命為攻廬州統帥。他率領軍隊從安慶出發,九月,剋集賢關。十月,剋桐城,旋剋舒城,即嚮廬州進軍。
清廷派江忠源做安徽巡撫,企圖抗拒太平軍。江忠源曾扼廣西全州簑衣渡、守江西南昌抗拒太平軍,是一個兇悍的反革命分子。他先趕入廬州,以晄率太平軍追到,就把廬州圍困起來。
這時候,清廷派各路援軍來救廬州:總兵玉山帶滁州兵駐拱辰門外,陝甘總督舒興阿帶陝、甘兵駐岡子集,總兵音德布帶滇兵駐棗林,江忠瀎帶湘軍駐西平門五裏墩。以晄審察敵情,知道要取廬州,必須先打敗援兵,於是他采用圍城打援戰術,在廬州環城七門,築木城土壘,此擊彼應,聲勢聯絡,把清軍內外隔絶不通。他接着就嚮迫近拱辰門外的援兵先進攻,把玉山打死,滁州兵大潰。又連敗舒興阿、音德布兩軍。以晄既把援兵打敗,廬州清守軍益饑睏,就在水西門外挖地道,埋火藥用地雷攻城。十二月初十夜(夏歷十二月十六夜)地道爆發,炸崩城墻。以晄指揮將士們在煙焰衝天、磚石橫飛之下搶從缺口登城,剋復廬州。江忠源從夢中驚醒,嚇得魂飛魄散。他的隨從背着他逃到水關橋,正遇着太平軍進城,隨從發慌,把他丟在地下逃命。他滾到橋下的古塘去,給水淹死〔一〕。
以晄以剋復廬州功封護國侯,改護天侯。甲寅四年五月,進封豫王。旋因在皖北戰敗,革去王爵,降為護天豫,調到皖南。以晄指揮軍隊剋復太平郡、繁昌、蕪湖等處,留鎮西涼山,守衛天京近畿的要塞〔二〕。九月,命赴援田傢鎮,與石達開、羅大綱等在九江大破敵軍水師〔三〕。
乙榮五年鼕,領兵隨石達開從湖北通城嚮江西進軍。十二月初二日(夏歷十二月初一)與翼貴丈黃玉昆攻剋袁州郡。丙辰六年春夏間,在江西臨江郡城病死〔一〕。後來他的兒子鬍萬勝襲爵,稱幼豫王〔二〕。一九三七年,抗戰軍興,平南羅文村鬍傢有人駐軍在南京附近,遇到自稱是「太平天國豫王的子孫後代」的人。
黃玉昆
黃玉昆廣西桂平縣大湟江口人,曾讀書,有智計,在鄉為訟師。
馮雲山被捕下桂平縣監獄,拜上帝會兄弟來請他想辦法救馮雲山。玉昆說:「而今官府極怕說造反,上下遮掩,混過日子,斷不敢辦這個案件。
但『衙門口朝南開,兩手無錢別進來』,官府全都是吸血鬼,一到衙門,就非錢不行」。拜上帝會兄弟皺眉說:「說到錢就千難萬難。我們都是燒炭窮人,那裏得錢去填貪官,對我們來說,辦不辦不還是一樣」!玉昆說:「不是的,官府不敢辦,就有辦法了。籌款也是有辦法的,衹要大傢齊心,積少成多,你們豈不聞集腋成襲的老話嗎?」於是他給拜上帝會定出「科炭」籌款的辦法,積聚起一筆大款,嚮官府行賄,馮雲山得釋放。這是金田起義前一件關係極為重大的大事。它充分地暴露清朝統治力量的腐朽,打下地主階級的氣焰,增長革命的威風,使起義從醖釀迅速走上成熟階段。玉昆立了大功,他加入平在山拜上帝會。
太平天國壬子二年二月,授殿左一指揮。玉昆的女兒嫁給石達天,封翼貴丈。這年秋。進攻長沙,始獨領一隊。玉昆賞罰嚴明,他與戰士同甘苦,所以能得衆力,每戰常獲勝。十一月十九日(
夏歷十一月十二日),大軍進到武昌,他這一枝軍隊,第二天就立刻攻下漢陽。論功升殿左一檢點。
自金田起義,法令多由玉昆製定。建都天京後,天朝刑部事務即由他擔任。這時候,清朝江南大營就盤踞在天京東門外孝陵衛,反革命分子屢屢蠢動,裏外勾結,進行顛覆勾當。玉昆牢牢地掌握着這一個農民專政的工具—刑法,雷厲地去鎮壓反革命分子,為保衛天京、保衛太平天國政權建立了功績。五月。升夏官正丞相。楊秀清以玉昆精明幹練,予以重任,命朝內官自檢點以下都到他的衙門聽令。
甲寅四年二月,升衛國侯。三月,玉昆因秉公執法,不肯麯循楊秀清的同庚叔私意,法外加杖燕王府牧馬某甲事,被楊秀清重杖三百,革去侯爵,降為伍卒,事說楊秀清傳。經石達開嚮楊秀清求情,得入翼王府襄理文書。
八月復職,改封衙天侯,仍司天朝刑部事務〔一〕。
乙榮五年夏,任為提督軍務,出鎮漢陽〔二〕。這年鼕,領軍隨石達開經略江西。十一月十二、十三日(夏歷十一月初十、十一日),大軍分路攻剋瑞州、臨江兩郡〔三〕。玉昆駐軍臨江郡,鑄炮造船,以圖南昌。當年玉昆監鑄的大炮,今天還保存有一尊三百斤重的鐵炮〔四〕。丙辰六年三月,石達開奉命歸天京攻江南大營,以玉昆代主持江西軍務〔五〕。丁巳七年十月十六日(夏歷十月初八日),在救吉安郡戰役中犧牲〔六〕。
庚申十年,太平天國論平在山勳舊,追封玉崑為義爵〔一〕。
凌十八
凌十八名纔錦,廣東信宜縣燕古人生於清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九月初九日〔二〕。父凌玉超,有子六人,長子即凌十八,次子凌二十,名帖錦,三子凌二十四,名標錦,四子凌二十八,名揮錦,五子凌二十九,名進錦,六子凌三十,名扶錦。凌傢嚮在廣西平南縣種藍度日,並在家乡開一間賣茶小鋪。清道光二十九年,十八在金田加入拜上帝會〔一〕。道光三十年正月下旬,奉命由廣西回傢發動群衆,弟二十四、二十八等也陸續回來,宣稱在廣西入了拜上帝會,能畫符念咒,吃了符水,到晚上,閤家男婦老幼,用紅布包頭,紅布束腰,當天跪拜,可以保佑閤家清吉。隨招集燕古附近大寮薛姓、蓮塘羅姓、林垌葉姓、河霸李姓等,一同拜上帝。大寮在信宜縣城東北百四十裏,這一帶住的多係廣西種山客民,生活艱難,聞拜上帝可保佑閤家清吉,多來同拜,漸拜漸多。又勸拜上帝的把傢屬男婦大小一併接來同拜,即留住大寮地方,並將各戶傢資什物牛衹穀米,一概搬來大寮。在各墟市鎮收買鐵斤,僱募鐵匠,日夜打造兵器。漸將左近莊各廟神像搗毀。地主階級驚怕,報官查辦。官命解散,不從。七月中,信宜知縣帶差役,起團練親來逮捕。時十八去廣西未歸〔二〕,會衆把團練打敗。既而十八回來,遂趕緊編製隊伍,部署前往廣西的準備。太平天國辛開元年(清鹹豐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十八遂率領起義隊伍二、三千人,扶老攜幼,從信宜的東鎮、合水一路,經化州邊界,前往廣西金田〔一〕。
當信宜起義軍入廣西的時候,太平軍正與清軍在大湟江口大戰,旋移營武宣東鄉。十八得到錯誤情報,說清軍雲集金田,起義軍勢已敗。他認為無所依歸,决定取鬱林州為根據地〔二〕。二月二十九日,遂圍鬱林州城。清廣西巡撫周天爵急派署廣西按察使楊彤如、雲南臨沅鎮總兵李能臣督兵倍道來援。清廷得報,命令欽差大臣李星沅等嚴飭文武帶兵人員分投堵禦,勿令信宜起義軍得與太平軍合而為一。太平軍打算從東鄉分兵攻舊縣墟江口,迎接信宜起義軍渡江,而水道已先為清軍所扼,不果。十八攻鬱林州城三十多天不下,於四月初五日一時,乘夜深大雨,發大炮佯作攻城,使清軍不覺,就由原路退歸信宜〔三〕。
七月十一日,十八攻剋羅定州羅鏡墟。羅鏡墟距州城七十裏,層巒山疊嶂,幽徑深林,墟內袤長五裏,居民嚮有一千余家,市■貿易,水陸流通,為附近各州縣著名富饒地區,十八遂踞守此地,將富商、大戶的積藏分給窮苦人傢,深得衆心〔一〕。
七月十四日,雨廣總督徐廣親親至高州督戰,旋赴信宜指揮軍隊分東西兩路嚮羅鏡墟進攻。十八建築防禦工事極嚴密。墟處周圍二十餘裏,炮臺林立。他如樹林內,大塘傍,無不羅列炮位,可以縱橫互應。其掘地為坑,以蔽身而放炮的叫做泥羅。另有炮屋數間,都鑿穿墻眼,盡伏擡炮、擡鎗、鳥鎗以數百計,在外觀望,不見其人,自內射擊,輒行命中。將士或暫伏溝內,或遠睨穴中,先總深藏不露,必俟敵人逼近,前後都可轟擊,鎗炮始行發放。墟內又分東墟、西墟、新墟三處。進墟各口,不是山徑迴環,就是水塘間,本屬狹隘難行,又多掘地成牢,倒插毛竹簽,滿布鐵蒺藜,上用浮草浮土遮蓋,看來與平地無異。相離三、五尺,即設一處。其內又有陷坑,寬深五尺,周繞於各炮臺間,舉步都緻顛躓。敵人不識路徑,如果冒然而進,必致盡人罟阱之中。因此,清軍屢次進攻都遭慘敗。十二月,徐廣縉采用環圍戰術,挖築濠基三千七百餘丈,深廣各丈餘,儼如城寨,以合圍起義軍,使坐睏墟內〔二〕。
十八面對清軍圍困,天天都以就有廣西兄弟前來迎接的話鼓勵將士,衆志成城,清軍合圍五個月竟攻不下。壬子二年四月,清廷命徐廣縉前赴桂林拒太平軍,以廣東巡撫葉名琛接辦。五月,葉名琛馳抵馳抵羅定州,時起義軍衹存二千人,糧食將絶,已經到了「窮蹙已甚,無計可施」的時候,而鬥志益奮,他把信宜起義軍這種「黨固心堅」的敵情嚮清廷奏報,自陳「目擊心焦,難安寢攔。於是增調兵力,百計圍攻〔一〕。起義軍糧盡,將士都饑病,無力防守。到六月二十五日(夏曆六月十三日)凌晨三時,始被清軍攻入墟內。十八率領將士與敵人博鬥,血戰到中午,能戰的一千一百多人都死在自已的血泊中,病倒在大館及硝館火藥局三處被燒死的八百多人,病倒在各館內被俘的二百六十八人,全部壯烈犧牲。徐廣縉、葉名琛由驛五百裏嚮清廷奏捷論信宜起義軍說:「但凡入會,從此執迷不悟,視死如歸,較之尋常教會各匪,逈不相侔」。又說:「逆黨之堅忍信從,實為歷來各匪徒所罕見」〔二〕。地主階級修的光緒信宜縣志也狂吠說:「凌逆以藍山蠢漢,首謀作亂,其黨數千人,竟相從餓死而不變,邪教之惑人乃至是哉」〔一〕!
本傳考證
一
鬍以晄的死
鬍以晄在太平天國乙榮五年、丙辰六年(清鹹豐五年、六年)間,隨翼王石達開出師江西,同治新喻縣志捲六清鹹豐五年記事說:「十一月二十日逆酋護天裕(豫)、翼貴丈等擁衆數萬由臨江到羅坊」。同治袁州府志捲五清鹹豐五年十一月記事說:「二十九日偽王石達開令偽職翼貴丈黃玉崑、護天豫鬍以晄等自臨江率黨數萬陷分宜」。同治宜春縣志捲五清鹹豐五年記事說:「十二月初一日,偽翼王石達開令偽職翼貴丈黃玉崑、護天豫鬍以晄等自臨江擁衆數萬長驅來袁」。曾國藩清鹹豐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會籌各路堵剿情形摺說:「查各路探報並搜獲賊中文書,據稱金陵逆匪由湖北通城入江境者,以偽翼王石達開為首,偽檢點賴裕新攻陷瑞州,偽翼貴丈夏(黃)姓,偽豫王(護天豫)鬍以晄攻陷袁州」(曾文正公奏稿捲七)。駱秉章清鹹豐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援江官軍兩路獲勝剋復萍鄉縣城摺奏報這年二月二十二日劉長佑軍占領江西萍鄉縣奪獲護天豫大黃旗(見駱文忠公奏議捲七)。自丙辰六年二月後,鬍以晄事蹟,記載即無聞。據滌浮道人金陵雜記說:「病斃江西臨江府城」,是可信的,故本書據其記載。
關於鬍以晄之死是有異說的。金陵癸甲摭談記鬍以晄事說:「六安州為我兵剋復,去其偽王號,調往蕪湖,嗣以他故,取至金陵殺之」。案鬍以晄在甲寅四年夏秋間調到蕪湖作戰後,他還援田傢鎮,在九江破敵,嚮江西進軍,攻剋袁州等等重要事跡,該書著者完全不知道,卻鬍說「嗣以他故,取至金陵殺之」,是不值得一駁的。
另一有說,卻應該提出來討論的。據麥高文報導楊秀清被「第八位」出賣,嚮天王告密而被誅(見逸經第三十三期簡又文譯麥高文太平天國東王北王內訌詳記)。裨治文報導說天王誅韋昌輝之後,並誅「兩高級首領,即排班第七、第八者」(見逸經第十七期簡又文譯裨治文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紀實)。案太平天國領導人物的排班,第七位是秦日綱,因附韋昌輝被誅,記載上是明確的。「第八位」是鬍以晄。他是不是嚮天王告密,後來因附從韋昌輝而被天王誅死呢?我在一九五三年寫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訌考時,對此曾加研究,我認為:據太平天國頒布的朝天朝主圖有豫王位,鬍以晄封爵得由他的兒子鬍萬勝承襲,而韋昌輝、秦日綱都除爵,朝天朝主圖中無坐位。如果鬍以晄與韋、秦同罪,不應有此歧異。據傳第八本傳考證滌浮道人金陵雜記說鬍以晄病死臨江郡城,並非死於天京事變。麥高文和裨治文這項報導是有問題的。但在寫那篇考證的時候,材料不夠,還不敢完全否定此說,而是傳疑以待考。後來我看到清鹹豐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清朝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等奏片,纔知道因附從韋昌輝,而與秦日綱同日被天王誅死的是陳承瑢。陳承瑢在當時太平天國領導人物的班位是「第九位」,不是「第八位」。麥高文、裨治文的報導是把陳承瑢的班位弄錯了的。到此,我們可以作出最後的結論,否定了麥高文、裨治文的錯誤報導,而確鑿地斷定鬍以晄是在太平天國丙辰六年春夏間天京事變之前,病死於江西臨江郡城的。
因為在有些太平天國史和有關天京事變的考證或論文裏面,都根據麥高文、裨治文的報導論述鬍以晄參加天京事變,與秦日綱同時被天王誅死。這是一件大事,所以特考明於此。讀者請並參看本書楊秀清傳、陳承瑢傳關於此事的註。
我寫這條考證後二十五年,得讀鐘文典同志太平天國人物鬍以晄,說平南羅文村鬍傢相傳鬍以晄「病死在臨江府,真是葉落歸根,回到祖居老地了。」他註說:「據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三日在羅文村與鬍裕鬆、鬍日華、鬍玉明、鬍安和、鬍傳無等老人的座談記錄。他們的口碑來源,據說是一九三七年抗戰軍興,鬍傢有人應徵,曾在南京附近駐紥,見到了太平天國失敗後留下的鬍傢後人,他們自稱是『太平天國豫王的子孫後代。』上述情況,就是他們世代相傳下來的。」這條鬍傢後代口碑,越加證實鬍以晄是病死於江西臨江府的了。
二天情道理書論羅鏡墟敗亡事不可信
太平天國旨準頒行的天情道理書有一段作以為訓的事例裏,論凌十八領導的廣東信宜拜上帝會起義軍在廣東羅定州羅鏡墟敗亡的緣由說:
天王詔旨有雲:「遵條、遵令得成人,條、令不遵害爾身。」我們兄弟尚其凜之。又舉廣東高州羅境(鏡)墟一班兄弟不能堅耐,不能和儺者言之。我們起義之時,伊等亦來遵天父天兄聖旨,回去團營,亦是同拜上帝,共扶真主,天父時時看顧,場場大勝。後因兄弟不睦,遂博緻白、高州各分畛域,皆緣不能堅耐,一時差入鬼路,不守天條,膽敢擅行出令,有人願打先鋒,攻打頭戰者,賞以妻妾,釀成淫亂之階,緻幹天父義怒不加看顧。後又被妖暗用詭計,令其薙發,面刺「投降免死」四字。又獨給有免死牌票,令其開明姓氏裏居傢册收執。其時那班兄弟信以為真,逃投大半有餘,以為得生,孰料那隊兄弟失散之後,而妖魔始將前次刺字者及有免死牌者,按册行文各處嚴拏,將其傢屬一併殺戳,無有一存,盡隳妖魔術中。此是由自己不能堅耐,立志不定之明證也。我們兄弟可勿審哉!此非本侯相之虛傳第八本考證言,現有兄弟自羅境(鏡)走出,投入聖營,說出此中緣由,確有實證可據。觀羅境(鏡)之兄弟,皆因不公正,不和儺之故,以致潰亂如此。此又可見天父默中之鑒觀良不爽也。
這段論述,指出凌十八領導的信宜起義軍一、不能堅耐,立志不定;二、不能和儺,緻博白、高州各分畛域;三、以婦女作為賞品,緻釀成淫亂;四、中敵人欺騙,「逃投大半有餘」,因此,遂致敗亡。
考光緒信宜縣志論凌十八起義軍至死不變由於信仰說:「凌逆以藍山蠢漢,首謀作亂,其黨數千人,竟相從餓死而不變,邪教之惑人乃至是哉」!清鹹豐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廣東巡撫葉名琛籌辦羅鏡逆匪情形摺論凌十八將羅鏡墟富商、大戶的積聚分給群衆,深得人心,故「結成死黨,皆聚而不散」。同年六月二十二日兩廣總督徐廣縉、廣東巡撫葉名琛剿辦羅鏡逆匪盡行殄滅緣由摺述凌十八起義軍在羅鏡墟被合圍到「窮蹙已甚,無計可施」的時候,「無日不以即有廣西弟兄前來救援為詞」,「復有陳葉氏相助為虐,日作荒誕不經之言,加意煽感,群得有恃無恐,益見黨固心堅,尤堪發指」!所以葉名琛在籌辦羅鏡逆匪情形揩裏論凌十八起義軍得以「負隅抗拒,由於黨衆心堅」。徐廣縉、葉名琛在剿辦羅鏡逆匪盡行殄滅緣由摺裏總述起義軍情況說:「但凡入會,從此執迷不悟,視死如歸,較之尋常教會各匪,逈不相侔」。又說:「逆黨之堅忍信從,實為歷來各匪徒中所罕見」。據此,可知並無中敵人欺騙,「逃投大半有餘」的事,也沒有以婦女作為賞品,鼓勵將士,緻釀成淫亂事,天情道理書論為「不能堅耐,立志不定」,斷然是極大錯誤的。
至於說不能和儺,兄弟不睦,緻博白、高州各分畛域事,案高州係指凌十八領導的信宜起義隊伍,博白係指由吳三領導的博白起義隊伍。考佚名大事記清鹹豐元年辛亥(即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十月記事說:「廣東賊首凌十八招合陳二、吳三成三股盤踞羅鏡,氣焰甚張。官兵探知吳三一股,近與賊首有隙,誘令出戰,伏兵截殺千餘名〔一〕。葉名琛在籌辦羅鏡逆匪情形摺裏也說鹹豐元年十月吳三一股從羅鏡墟出走。天情道理書說明這一段話是「自羅境(鏡)走出,投入聖營」的人所說,可知是與凌十八不睦的吳三一股人的誣罔的。而奉命撰寫天情道理書的侯、相,竟據一面之辭,作為憑證來教育軍民,實是大錯特錯的。故特將其錯誤在這裏指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序一 劉大年 | 序二 𠔌霽光 | | 序三 | 序四 邢鳳麟 | | 自序 | 凡例 湯錫竜 | |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 | 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 |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 | 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 |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 | 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 |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 | 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 |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 | 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 |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 | 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 |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 | 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 |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 | 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 |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 | 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