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林语堂次女自传:女王与我 》
寻根之旅(5)
林太乙 Lin Taiyi
纪念馆展览共有五部分:一、山乡的孩子;二、在国内;三、在国外;四、主要成就;五、家乡的纪念活动。所藏的书籍、照片大部分是相如和我赠送的。这次我们带来了一幅父亲手书立轴,写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江西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的片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走到新纪念馆不远的祖父母合葬墓地,向坟墓鞠躬、献花致敬。想到大约一百年前,祖父在深山幽谷中的黄泥屋里感情燃烧地,对儿子说:“和乐,你要读书成名。”经家国演变,几万里山河的沧桑,这个美梦实现了。我不禁眼湿。
父亲晚年时常惋惜地说:“我此生没有机会回故乡了。”不,他回来了,回来十里蕉林五里沙。
在会议厅举行座谈会,由天宝镇镇长沈龙石主持。桌上摆着许多盘香蕉,我吃了一条,味道香甜。与会人士说,纪念馆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九九九年又重新提出,引起共鸣。一批工人来到五里沙考虑、协商、做决定。二○○○年春天,纪念馆正式奠基,二○○一年十月,五里沙彩旗飞扬,锣鼓喧天,林语堂纪念馆正式开幕。五个月内,参观者达三万人。
我感谢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二级政府和乡民核拨或捐输巨款建造纪念馆。
座谈会完毕,漳州市副市长许荣勇在漳州裕晖大厦请午宴。我们在宴会上谈到漳州特产荔枝、水仙花、小溪枕头饼、长泰文旦、漳州八宝印泥。据说齐白石、徐悲鸿等大画家的作品上,可闻到八宝印泥的芳香。父亲在著作中提过,在民国初年要花十块袁世凯大头,才买到一两。
主人送我们姐妹各一盒“特级贡品”印泥,和樟州特产木偶。回到厦门,在鹭江宾馆门口有小贩挑着担子卖荔枝。我们买了几个拿回房间里吃,自觉是不折不扣的漳州人。
我们乘渡轮到鼓浪屿,坐旅游公司的观光车,上城寻找母亲娘家旧故廖宅。沿路处处是海鲜馆子,门前摆着一盆盆活生生的鱼虾。全岛面积不到二平方公里,地坡递降,楼屋层次错落,有从前公共租界时所建的高堂大厦,也有新建的观光旅馆。
我们在音乐学校下车,经过原毓德女学堂,母亲曾在那里就读。走几步路,拐进一个巷子,突然看见廖家旧宅,不禁触目惊心。那当年辉耀一时的三层洋房因为年久失修,破坏残旧。住在里面的表兄说,三楼塌下去了,没有重建。花园荒芜凌乱,但是我五岁时站在二楼观赏的那棵玉兰树仍然屹立,绿叶茂盛。
物换星移,匆匆岁月,掠风而过。
我们参观厦门大学在图书馆设的林语堂纪念室,内有父亲用过的书台、椅子、沙发和许多照片、书籍,父亲生平展览设计是梦海、梦如两姐妹策划的,非常精彩。父亲在一九二六年任厦大文科主任,二伯玉霖曾是英文教授。我们又到嘉庚楼的顶屋俯瞰厦大全景,依山傍海的风光令人神往。厦大副校长潘世墨请我们吃午饭。他父亲潘茂元是知名的高等教育家,是二伯的学生。两家成为好朋友。
我们本来要去父亲出生地气仔,谁知相如突患急性盲肠炎,住进中山医院开刀。幸而医生手术高明,梦海一家照顾得无微不至。相如恢复力强,我们一星期后搭厦门航空飞到香港,改换国泰班机飞台北,乘长荣航空飞旧金山,换联合航空飞华府,旅程近一万哩,飞得晕头晕脑,回家之后许久才能校正时差,搭上这里昼夜的拍子。
头脑清醒过来之后,我仿佛感到在旅程中拾回一段时光,拾到一部分的自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如今仍是小学生 | 天真无邪(1) | 天真无邪(2) | 买票 | 橡皮擦(1) | 橡皮擦(2) | 远游(1) | 远游(2) | 琦君与我 | 都怪徐志摩不好(1) | 都怪徐志摩不好(2) | 都怪徐志摩不好(3) | 回顾在《读者文摘》工作的日子 | 戴眼镜秘辛(1) | 戴眼镜秘辛(2) | 苍蝇与狗狗 | 胖与瘦 | 动与静 | 何谓美术 | 老鸡老排骨 | 上海汤包和醋 | 泡面颂(1) | 泡面颂(2) | 土蚯冻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