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方爾加:藉人之力,柔順進取(1)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道德經》要義
  方爾加1955年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央電視臺特約學術嘉賓,著有《王陽明心學研究》《荀子新論》《將帥型企業傢鬆下幸之助》等。
  今天能夠到中原,到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底藴最深的這個地方來和我們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學術、交流老子的思想,非常榮幸。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在講老子的思想和大傢交流的時候,有幾點我想先說明一下。
  其中有一點,老子的《道德經》的版本特別多,解釋的方法也特別多。老子的《道德經》有多少說法呢?有的人說有3000多個版本,還有一個材料說有5000多個版本,說光翻譯成其他文字的就有五六百種,版本非常的多。老子的《道德經》問世以後有很多人解釋。最早什麽人在解釋《老子》?有一部書叫《管子》,《管子》裏頭有幾篇文章,其實就是在解釋《老子》的思想。《莊子》也在解釋《老子》,後來還有河南人韓非對《老子》有解釋,戰國時代有解釋,然後到了漢代都在解釋,到我們今天解釋就更多了。
  解釋《老子》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解釋方法都有,各種各樣的結論和角度還有說法都有,每個人都從老子的身上受到啓發,從老子那裏汲取智慧,都在老子那裏獲得了自己的解釋。那麽,到底誰的解釋是標準,誰的解釋是最正確的,現在不好說。特別是現在,解釋《老子》的書特別多,我記得從前出一本解釋《老子》的書,大傢指責一本,現在不怎麽駡了,因為出的速度太快了,批評不過來了。
  為什麽這麽多人解釋《老子》呢?為什麽這麽多人在《老子》身上得到了一些新的啓發?我覺得《老子》思想隱藏的智慧太多了,它太豐富了,可以給很多人解讀自己的生活,提供一種思想和智慧,我覺得這是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傢的魅力所在。我覺得其他的可能沒有這麽多解釋,大傢公認就這樣了,結論就這一個,這樣的思想傢恐怕就沒有這麽偉大。《老子》的思想魅力這麽大,說明它裏面包含的智慧太多,說明它給人發揮自己的思想以無限寬廣的空間。
  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先介紹一下老子。老子,人們在爭他到底是哪裏人,《史記》裏面對老子有記載,但是兩千多年前司馬遷也不敢下一個絶對的定論。他列舉了三個,第一個是老聃李耳,司馬遷在《史記》裏面記載是厲鄉麯仁裏。司馬遷的還列舉了第二個人,但是可靠程度不如第一個。他說有一個楚國的隱者隱藏在民間,叫老萊子,老子也可能是他,他也是春秋時代的人。司馬遷列舉的第三個人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見秦獻公的人,給秦獻公說了一句話:秦國有潛力。他也可能是老子,不過這個傳說可靠的程度就更差了。
  從司馬遷的列舉來看,第一個老聃李耳,這個老子大概可靠度最強。也不能說後兩個就百分之百的不可信,但是相對來說第一個可靠度最強,所以我們後來的人都認為老聃李耳是老子。我們今天說《道德經》就是他寫的。
  老子生活在東周王朝,當時做守藏史,相當於國傢檔案局的局長。那時候沒有這麽細的分工,大概管理國傢的文獻,知識非常的豐富,。
  他一生中經歷了很多磨難,三次出去流浪——他是大規模的流浪。因為他保護圖書,戰爭一起,他趕緊跑,抱着書就跑,書多,就得組織人一起運書,說百分百保護這些書,也很睏難,但是能保多少就保多少了。老子這個人,一旦大規模的戰爭起來,他不能進入到某一方,他完全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他要為民族保護這些來之不易的文化。他的使命非常重大,哪兒和平他就去哪兒,老子一生中流浪三次每次流浪時間非常得長。老子的功勞非常巨大,他能把這些文獻和圖書保存下來,他的功勞太大了,我們應該永遠紀念這位老人,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傢。
  由於他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再加上他的知識比較豐富,他看問題看得都比較透徹,比別人要高,要公正。他是從人類的角度看問題,從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看問題,角度比別人高,所以他的智慧大,當時人的智慧都是非常的低層次的,都是從某一個立場、某一個層次出發,不能達到老子這樣的高度和廣度。老子大概也就是這樣的,對老子的理解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有的人從世界觀的角度來理解老子,有的人從醫學和養生的角度來理解老子,甚至有人把老子的《道德經》解釋成性生活的過程,我聽了以後不太明白,但是他也是一種解讀。還有一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說老子是講宇宙大爆炸的。他怎麽把老子和宇宙大爆炸聯繫起來的?因為老子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那時候就看到了宇宙大爆炸。這也是一種解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